1997 年7 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同年9 月作为硕士研究生进入同济大学,1999 年4 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2 年6 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11年7月及2012年9月应邀分别赴中国台湾科技大学和丹麦Aalborg大学讲学。2006 年6 月-2007 年6 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从事访问研究,同时受邀访问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并做学术报告。[2]
为结构工程、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及结构可靠度理论,特别致力于发展随机动力系统响应分析与控制的密度演化理论。地震工程,混凝土结构。[2]
出版中文专著一部(同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文库,2007)、合作出版英文专著一部(Stochastic Dynamics of Structures, John Wiley & Sons, 2009)、共同主编论文专集4 本,作为Guest Editor 共同负责主编国际学术期刊专辑(Special Issue)两次,多次受邀在重要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10 余篇(其中国内外核心刊物论文70余篇,被SCI 收录28篇、EI 收录40余篇)。[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ICASP11(瑞士苏黎世)、IALCCE2010(中国台湾)、IALCCE2012(奥地利维也纳)、ISRERM2012(日本横滨)和APSSRA2012(新加坡)等重要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或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1-2020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成员。
作为骨干成员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获2004 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5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3 完成人)等多项奖励。2006 年入选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7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
主持项目“基于密度演化理论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可靠度及其形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5.
主持项目“基于密度演化理论的非线性结构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主持项目“非线性随机结构分析的密度演化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
主持项目“海上风力发电高塔可靠性设计与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008-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