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内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

中文名 齿龈内阿米巴
肉足鞭毛门
阿米巴目
内阿米巴属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齿龈内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 Gros,1849)为人及许多哺乳类如犬、猫等口腔齿龈部的共栖型阿米巴,在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常与齿龈部的化脓性感染并存,偶在支气管粘液中繁殖而出现于痰液中。滋养体直径10~20μm,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仿,内外质分明,活动频繁,食物泡常含细菌、白细胞等,偶有红细胞。核仁居中,以二分裂繁殖,不形成包囊,滋养体主要借飞沫或接触传播。近年报道在子宫置避孕器的妇女阴道及宫颈涂片中查见齿龈内阿米巴。迄今尚未能肯定该虫与牙周病的确切关系,曾有报导113例牙科病人中59%查到齿龈内阿米巴,96例有良好口腔卫生的对照者中亦有32%阳性。

结构组成

齿龈内阿米巴结构组成齿龈内阿米巴结构组成齿龈内阿米巴仅有滋养体期,其直径为10~20μm。细胞基质有内外之分:外质透明,具有运动、摄食等作用,是构成运动结构伪足的主要成分;内质包含有细胞器、细胞核及食物泡等。伪足内外质分明,活动迅速,形变能力发达,常呈现出指状、球状、舌状及其他很不规则的形状。食物泡常含有细菌、白细胞,偶有红细胞,胞核核仁明显居中或略偏位,有均匀分布的核周染色质粒,形态与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相似。

形态学观察

E . g . 滋养体活体大小平均为(14. 93×12. 42) μ m, 形态呈圆形、长椭圆形及不规则葫芦形等。 细胞质内、外质分明, 外质透明, 内质颗粒状, 少数内、外质分界不清, 内质有较多的食物泡, 在高倍镜下不易看清食物泡内含物, 核看不清。 常伸出大小不同的舌状、叶状及指状伪足, 透明无颗粒, 少数可折叠,伸出体积一般不大于滋养体体积。 电镜下观察, E . g . 细胞胞质内部主要为各种大小不一泡状结构, 糖原丰富。 泡状结构主要为营养细胞器( 属溶酶体系统), 包括吞有细菌的吞噬泡、溶酶体、残体及空泡。 溶酶体系统是虫体的营养细胞器, 能将吞食物体消化降解为营养成分; 又是细胞内防御细胞器, 能清除细胞内有害物质及更新陈旧或多余成分。 胞膜下有时可见许多中等泡状结构, 或见成堆吞饮小泡, 偶见狭长形腔隙曲折通向胞膜下。 此外, 营养细胞器附近常见小管状结构, 其末端有的膨大, 可能为管状溶酶体; 一些椭圆形小泡可能为滑面内质网, 但 E . g . 缺乏真核细胞常见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 表明其缺乏有氧代谢产能结构基础, 而 E . g . 经标志酶过氧化氢酶反应显示具有泡状结构的微体, 推测 E . g . 也有进行兼性厌氧代谢的微体。

口腔存活

齿龈内阿米巴在有口腔疾患者和正常人口腔中均能检出,但以前者居多,在牙周炎和牙周疾病患者中的检出率高达50%以上。Lucht E等(1998)在罹患艾滋病并发牙周疾病病人的唾液、牙釉质表面检出齿限内阿米巴,检出率很高,且其为唯一一种从口腔检出的原虫,但感染情况与免疫缺陷程度并不相关。Newman W G (1984)发现放线菌与齿龈内阿米巴可能存在共生关系,而且出现在口外组织,如女性外生殖道。Vrablic J等在对青少年、儿童口腔原虫做调查时发现感染率与年龄呈现正比关系,且有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Serfer M等调查出齿酿内阿米巴与常见口腔疾患,如牙周炎、牙髓炎、龋齿及坏疽性口腔炎等有密切关系,但尚不能证明该原虫为病原体。

分布情况

齿龈内阿米巴染色齿龈内阿米巴染色齿龈内阿米巴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据报道,我国平均感染率为42.25%,其中健康人平均感染率为38.88%,口腔门诊病人平均感染率为55.90%。有研究对其核糖体小亚单位RNA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发现其失去成囊能力,故无包囊期,不能通过消化道将病原体播散出去。所以,其传播方式以直接接触为主,如接吻,也可经飞沫传播。病原学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取牙垢、龈间隙组织或脓溢液作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吉木萨一瑞氏染色法,铁一苏木素染色法、帕帕尼古拉乌染色法及洛克氏液血清培养法等。

传播方式

该虫寄生在口腔齿龈间,滋养体以二分裂法繁殖,本身不引起致病作用.但常与齿龈化脓性感染并存。可能由于直接接触或通过飞沫传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