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顺

目录导航

日本甲骨文研究会会长

社会评说

终南新风掀起东瀛滔天浪

旅日华人书法家张大顺领衔出展的《第八届日中书画印艺术交流展》,12月19日起在东京都文京区役所画廊出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中日书画印专家和爱好者138幅作品,其中尤以张大顺笔力遒劲的甲骨文作品受到注目。

2007年是日本遣隋使赴长安1400周年,中日两国都举办了很多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出身西安的张大顺来日15年,秉承“钟鼎石鼓之乡”、“关中金石之府”的文化熏陶和滋养,在日本创出了一番金石新天地。2007年9月,张大顺曾率中日两国的书画印同道,专程赴西安举办交流展。许多日本友人获得“平成书艺遣隋使”的称号,甚感光荣。本次东京展,就是西安交流展的在日汇报展。

张大顺来日15年,无一日不在刀笔上用功,辅以从小习得的文字学功底,终于创出了独具面目的书道风格。张大顺擅长石鼓文、金文、木简文等古代文字,尤以甲骨文称雄日本。有识者评论了张大顺“身居东瀛,凭借自己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多年来对汉语古文字潜心研究,秉持继承前贤而敢于超越的精神,以提高、发展、升华古文字审美艺术为使命,寻根求源,追本索真,把尊重前人、时贤的阐发和个人独特个性的张扬结合起来,努力寻找有现代理念的用古代文字进行表现的新形式,点燃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亮点,为日本书坛带来了一股不断进取变革的华夏书法之风。”

据张大顺介绍,日本人学习汉字,接受中国文化,得力于公元五世纪百济王仁携带孔子《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来日,献给应神天皇。《论语》和《千字文》堪为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的开端,张大顺也于此用功最勤。

迄今,日本木耳社出版了张大顺的古代文字千字文系列:《石鼓文千字文》、《金文千字文》、《木简千字文》、《甲骨文千字文》,大受欢迎。由二玄社推出的张大顺手书《甲骨文古语名句》,更是兼具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

张大师表示,甲骨文诞生于3000多年前,其所显示的创生期的文字造型美与自由表现力,对今人充满吸引力,如今不仅书道界热衷甲骨文,造型设计领域也乐此不疲。张大顺认为甲骨文热潮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坚信21世纪会成为古文字表现的开花时代。张大顺也在这种自信和希望中找到了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的生存价值。

2007年12月19日在交流展开幕的凌晨,张大顺兴之所致,用甲骨文书写了《兰亭集序》,为交流展添了新话题。在完成《千字文》系列之后,张大师又将《论语》作为下一步创作的中心课题,欲以笔、墨、刀、简,掀起“东瀛滔天浪”。

张大顺名列日本顺天出版推出的《世界艺术家辞典》,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他被视为“甲骨文字书艺表现第一人”,并以假名雅印研究者的身份活跃在日本各地的展览会、讲习会、书艺表演和创作中。

张大顺说:我从小生长在西安,古都文化滋养了我。在日本想成事,要靠中国文化;我能走到今天,也靠中国文化。

张大顺的艺术野心是把“终南新风”引入东瀛,在书道界创造出“张大师即甲骨文”的共识和共鸣。为此,张大师“不做凑热闹之人”,时时潜心,日日用功,最终希望靠作品本身的力量来说话。(杨文凯)

“今造古典”——这是旅日中国书法家张大顺在日本东京都举办的第一届甲骨文书道魁展上打出的响当当的口号。

2013年2月7日,“‘今造古典’第一回现代甲骨文书道魁展”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区役所的文化中心开展。此次展出四十余幅作品,作者都是普普通通的日本人,他们多年来一直跟随旅日中国书法家张大顺学习甲骨文书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认识了中国的甲骨文,还通过甲骨文了解中国的文化。

张大顺看着这些展出的作品,非常欣慰地表示:“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书法教学取得的一点点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张大顺负笈东瀛,开设了自己的书法教室,并通过传授有形的文字艺术,向日本人讲述文字中的中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张大顺发现,日本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也在张大顺脑海中留下了一个课题,如何能够让日本人通过最简单的形式认知中国文化?如何能够使用中国的文字表现日本文字中的假名?张大顺想到了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在中国妇孺皆知,是产生于3500年前殷商时期的古老文字,笔划简单、线条洗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字字形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又逐渐演变出真草隶篆等多种字体,笔划繁复,不易解读。于是,“用甲骨文引导日本人理解中国文化”便成为张大顺多年为之努力的目标。

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张大顺的独创。“日本也属于汉字文化圈,文字中既使用汉字,又使用从汉字的笔划中演变出来的假名——都没有离开汉字本体。”张大顺为《日本新华侨报》记者直白地讲述了自己的理念,“而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源头。如果能够让日本人使用甲骨文来表现日本的文字,他们就可以在书写的过程中,既了解文字的本质,又了解了中国的文化。”

再谈到这次书道展的“今造古典”宗旨就不难理解了。所谓“古典”就是指甲骨文这种古典的书法艺术形式,而“今造”则表明了张大顺古为今用的艺术创作理念。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幅作品——不仅仅是熟悉的中国文化,其中更渗透出每位日本作者的性格。张大顺进一步介绍道:“这就是所谓的‘道’。中国的书法,更讲求的是‘法’——要有规范,如‘永字八法’——学写书法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书法的用笔基础;而日本的书道,更注重的是‘道法自然’——这是老子的观点。所以这些作品中不仅仅有甲骨文的形,还要有每位作者的精神。”

张大顺还透露,他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创作一部“甲骨文万叶用字表”,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收录的四千余首诗歌中所用的字一一对应出甲骨文字形。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张大顺表示,希望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在当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创造出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书写日本和歌的新形式。(本文作者张玥)

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张大顺,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2006年6月至今任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80年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四川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赴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参与863国家重大项目研究。

任职经历

2000年任湖南文理学院教务处处长,2001年起挂职锻炼任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县委副书记,2003年回湖南文理学院任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03年7月任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6年6月回湖南文理学院工作。

科研成果

张大顺教授是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常德市政府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化学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教研科研课题6项,在《New J chem》、《Angew .chem .Int .Ed》、《Thermochim Acta》、《无机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3篇被SCI收录。2000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005年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大顺同志有一定的高校管理经验,对地方高校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