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小说 作者:Bohumil Hrabal(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过於喧嚣的孤独》或许可以说是赫拉巴尔的最後一部传世之作。
他自己对这部作品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之所以活著,就为了写这本书」,「我为《过於喧嚣的孤独》而活著,并为它而推迟了死亡。」诚然,赫拉巴尔在这部作品里倾注了他一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深刻思考,无限的爱和忧虑。
小说透过废纸收购站一个老打包工讲述他三十五年工作的通篇独白,表达出对那些摧残、践踏甚至毁灭人类文化的愚蠢暴行的无比痛惜、愤恨与控诉。主角并非捶胸顿足大喊大叫,而是把这经歷当做「Love story」平静地讲述出来。苍蝇成堆、老鼠成群、潮湿恶臭的地下室,却被废纸打包工汉嘉叙述为「天堂」。这部小说在赫拉巴尔脑海里酝酿了二十年之久,他不断对之加以补充,进行反覆的深刻思考,直到主人公汉嘉与他自己融为一体! 重写至第三稿才成书。
这一稿读来犹如一部忧伤的事曲,他满意地说:「直到现在这个故事才是动人的。」他自己被感动得几乎落泪。小说完稿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但当时无法问世,直到一九八九年底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赫拉巴尔这位捷克当代著名作家的一部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许多优秀作品中思考最深、花的心血最多的一部佳作。小说通过一个在废纸回收站的老打包工汉嘉的通篇独白,讲述了他在这里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故事和所思所想。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赫拉巴尔这位捷克当代著名作家的一部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许多优秀作品中思考最深、花的心血最多的一部佳作。
赫拉巴尔年轻时从事过十多种不同的职业,有四年(1954—1958)是在布拉格的一个废纸回收站当打包工。《过于喧嚣的孤独》这部中篇小说,就是通过一个在废纸回收站的老打包工汉嘉的通篇独白,讲述了他在这里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故事和所思所想。据赫拉巴尔自己说,这个选题自他一九五四年到废纸回收站工作以后,在他脑海里酝酿了二十年之久,废纸回收站四年生活的感受如此之深,使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个题材,而是不断地对它加以补充,进行反复深沉的思考,直到主人公汉嘉与他自己融为一体。这部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他的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
《过于喧嚣的孤独》的成稿过程也并不一般,他推倒重来一共写过三稿。第一稿作者自称“是一部阿波利奈尔式的诗稿”,因为他“把整个故事看成仅仅是抒情的了”。第二稿改成了散文,用的是布拉格口语,可他觉得缺少嘲讽味,即我们在文中感受到的黑色幽默。他认为,书中主人公,一个通过阅读废纸回收站里的旧书而无意中成为的文化人,用口语来做他的独自不适合,于是又改用作者所说的“一丝不苟的严谨语言,捷克书面语”写出了第三稿。这一稿犹如一部忧伤的叙事曲,他满意地说:“直到现在这个故事才是动人的。”他自己被感动得几乎流泪。小说完稿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可当时无法问世,只能放在抽屉里,一九八七年作家瓦楚利克用自行刊发的形式将它出版,让它与读者见面。这样一部佳作,直到一九八九年底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赫拉巴尔大学毕业后曾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但他没有按部就班地沿着这条人生道路走下去,而是重新建构了他自己的生活,在各式各样甚至像高温的钢铁厂、肮脏不堪的废纸回收站的地下室这样艰苦环境下当一个普通劳动者。他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因此,从事随便哪种职业在我都无所谓。我心里想,既然别人能在冶炼厂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与此同时,从这些职业流进我心田的千百种意象和感受,使我的幻想恣意驰骋。”理所当然,赫拉巴尔深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引发的“恣意驰骋”的幻想,在他的笔下便凝聚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和手法。
赫拉巴尔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一些普通人,是他自己与之等同并称之为“时代垃圾堆上”的人。这些人的处境往往很悲惨,可是他们透过“灵感的钻石孔眼”看到的美景却使他们沉迷得如痴似醉。幻景与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正是赫拉巴尔小说的魅力所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废纸回收站的老打包工汉嘉也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孑然一身,没有妻儿,没有亲友,终日在肮脏、潮湿、充塞着霉烂味的地窨子里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他浑身脏臭,当他偶尔拿着啤酒罐走出地窨子去打啤酒时,他那副尊容会使啤酒店的女服务员背过身去:手上染着血污,额头粘着拍打死的绿头苍蝇,袖管里会跳出一只老鼠。就是这样的生活,他年复一年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他没有哀叹命运的不济、社会的不公,却把这份苦差事看成他的love story,把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看做“天堂”。他说三十五年来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使他无意中获得了知识,他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他的脑袋“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倾斜一下,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他满怀深情,有时也不乏自嘲地回忆自己那已经逝去的岁月,讲述他的“爱情故事”,诉说他对视如珍宝、圣物的书籍的青睐。他细致人微地描绘读书的乐趣,以及从废纸堆中救出珍贵图书给他带来的喜悦。他沉痛地倾诉目睹人类文明的精华、世界文化巨人的著作横遭摧残时心头感到的撕肝裂肺般的痛惜与愤懑。由于这一切都出自一个普通老打包工之口,读来格外扣人心弦。
《过于喧嚣的孤独》或许是这位作家最后一部传世之作。他自己对这部作品曾经说过如下语重心长的一段话:“我之所以活着,就为了写这本书”,“我为《过于喧嚣的孤独》而活着,并为它而推迟了我的死亡”。可以说,赫拉巴尔确实将他深沉的思考,无限的爱,他的全部忧郁和惆怅都放进了这部作品里。
赫拉巴尔的晚年过得并不幸福。他没有儿女,妻子去世后他生活孤单。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捷克政体改变之后,舆论界对他偶有微词,不公正的指责刺伤着他敏感的心。一九九六年底,他因患关节炎、脊背痛住进医院。次年二月三日,正当他即将病愈出院时,人们发现他突然从病房的五层楼窗口坠落身亡。这一悲剧是出于自杀,还是由于探身窗外喂鸽子时的不慎失误,无人说得清。它将永远是个谜。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在悼念、惋惜之余,不免要把这个谜与他笔下经常出现的人物联系起来加以猜测,感到它多少带有些“中魔”(巴比代尔)的色彩。
杨乐云
二〇〇二年于北京
作者:(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nul Hrabal) 译者:杨乐云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nul Hrabal,1914-1997),捷克作家。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设计的一生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服兵役,做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废纸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四十九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此后获得国内、国际奖项三十多个。他的作品多数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与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的电影在1966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根据另一部小说《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获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1997年2月3日,这位原本即将病愈出院的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