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

吴铭

中文名 吴铭
原名 杨汉秀
出生地 四川广安
目录导航

投身反帝运动

1926年9月,四川万县爆发了反帝运动。杨汉秀当时正在万县上学。她目睹了英军的暴行,开始投身反帝运动,参加了民众集会和抗英游行。其间,她还认识了朱德。万县反帝运动后,杨汉秀不顾家庭的反对,与教员赵政和结婚,后到上海求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汉秀的丈夫不幸去世,丢下一儿一女。

正式改名

杨汉秀来到重庆后,在一次回娘家时结识了在杨森府里当家庭教师的女地下党员朱贻清。1940年初夏,杨汉秀安顿好孩子后,改名杨稚华来到成都找到朱贻清。后在朱贻清的帮助下,杨汉秀绕道山西来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见到了当年在万县女中就读时通过杨森认识的已是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朱德一见面就认出了杨汉秀。应杨汉秀提出“彻底改,连名带姓都改,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的要求,朱德说:“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无名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从此,杨汉秀正式改名吴铭。

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吴铭来到延安女大学习,后又转入“鲁艺”,成为美术系第五期学员。1942年3月,吴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25日,吴铭受党的派遣,与周恩来一同坐军调处的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以大小姐的身份住在杨森的渝舍。之后,她以清理财产为名,到渠县开展工作。后曾两次被捕入狱,均被杨森保释出来。

英勇就义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二”大火。目睹这一场景的吴铭,在公开场合怒斥伯父杨森是火灾制造者。恼羞成怒的杨森一方面为了推卸罪责,一方面为了表示自己忠于蒋介石,肯于“大义灭亲”,于9月17日命令刑侦处长张明远等人直接到渝舍,将吴铭逮捕,并在溃逃前夕的11月23日下令将吴铭拖进一辆小轿车内勒死,将其遗体抛到歌乐山麓金刚坡的一个废弃碉堡中。

吴铭牺牲后,因为出身问题而长期得不到烈士称号。粉碎“四人帮”后,才正式被承认为烈士。1977年,吴铭的准确牺牲地点被找到。她的遗骨后被安葬在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并在故乡广安县修建了纪念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