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比) 弗朗索瓦·冈绍夫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Qu'est-ce que la féodalité
译者:张绪山/卢兆瑜
出版年:2016-10
页数:250
定价:35
装帧:精装
ISBN:9787100125833[1]
“封建主义”这一概念有三种理解: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1]
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现代史学家以比利时学者冈绍夫为主要代表。
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广义封建主义的代表是马克·布洛赫,他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其研究是对这种“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把它联为一体的各项原则进行剖析并做出解释”。[1]
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其根本特征,是将封建主义首先理解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形态。
《何为封建主义》(Qu'est-ce que la féodalité)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名作。集中探讨西欧封建主义的起源、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封建主义和10 —13 世纪的封建主义。冈绍夫认为,构成这种封建主义基本内容的是两大要素,一是人身方面的,即封臣制,二是财产方面的,即封土制或称采邑制。所以他认为封建主义“意味着封土制和封臣制的体系”。[1]
弗朗索瓦·冈绍夫(F. L. Ganshof,1895—1980)是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1930年接替亨利·皮朗担任根特大学中世纪史教授,其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是在根特大学完成,1961年退休。冈绍夫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加洛林时期的佛兰德尔,《何为封建主义》(Qu'est-ce que la féodalité)是其代表作,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名作。[1]
译者:张绪山,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译作包括:亨利·裕尔《东域纪程录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华书局2008年再版);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2005年、2009年、2011年、2012年重印);马克·布洛赫《国王神迹》(商务印书馆2014年)等。其翻译能力胜任此书的翻译。[1]
英译本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起源
封建主义的起源
1.墨洛温时期扈从队伍的形成
2.委身制
3.恩地
第二部分加洛林封建主义
引言
第一章加洛林王朝早期的封土一封臣制度
1.封臣制和恩地制的结合与这些惯制的传播
2.封臣等级的兴起
第二章查理曼及后继者统治下的封土—封臣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