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先生是全球华人中近代最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前身—“工程力学研究班”[1]的创办者。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创办旨在秉承钱老对创新性人材的探索,并纳入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计划”。
2009、2010年“钱学森力学班”已招两届学生,共60人,其中各省理科状元6名,近一半以上学生是各省理科前十名,学生入学平均分高居全校第三名。
2011年,第三届“钱学森力学班”招生30人(面向全国统招20名,校内二次招生10名)。
探索高质量人才的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培养体系,设立专门的课程系统,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营造热爱科学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厚植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力求使之具备成为力学领域顶尖人才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创立于1958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院士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为清华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清华力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清华力学成为全国力学学科的一面旗帜,并在全国历次高校力学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第一。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具有一流的师资,现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名,博士生导师30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已有12位毕业生成为院士。自1999年教育部设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来,工程力学系有13篇论文获奖,占全国力学获奖篇数的一半。
工程力学系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直位居清华大学前列,在全校综合教学评估中多次排名第一,“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模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骨干课程均为国家级精品课。
清华力学学科不仅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固体力学团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多项重要指标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十,成为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人才培养核心基地。大批毕业生奔赴国家重点单位,一些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继续深造,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授,或在微软、壳牌等国际著名工业集团担当主管。
力学一直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空天、能源、交通、环境、海洋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在“两弹一星”、“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中有一大批以力学为深厚背景的杰出科学家,如钱学森院士、钱伟长院士、王永志院士、杨卫院士等。力学除在传统工程科学领域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外,还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技、经济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交叉学科。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面向重大科技工程和交叉学科的挑战,“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全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1. 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2. 实行流动制和多院系协同培养制度:从清华土木、水利、机械、精仪、热能、汽车等相关院系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班学习,根据学生志向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专业;
3. 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到国际名校研学;
4. 配备最优秀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力学大师授课;
5. 实行小班授课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不同时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和学生交流指导。
6. 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科研上的巨大潜力,造就学生优秀的学术素养;
7. 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以打造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养成创新性思维素质;增加跨学科课程设置,以扩展学生的选课范围,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设立专题研究课程,以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感兴趣的科研领域;推动专题研究小组交流和班级学术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周文潇重庆理科投档分第一名
钱学森力学班,我的班级。在这班级里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优秀学生,有负责的辅导员,亲切的班主任,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在班上我是体委,同时作为艺术特长生在学校军乐队一队长号声部。这两个集体都给我以温馨愉快的感觉,不论我来自哪里,大家都那么热情地对待我这个新人。
刘 洋 河南理科第二名
众所周知,钱老是国际知名的力学大师,也是一位广受称誉的爱国志士,作为一名首届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在深感荣幸的背后,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科技上。钱班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社会为目标 ,采取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必将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罗海灵四川理科第三名
在钱班,我能更深切感受到这种自信与责任感。这里集中了各个院系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有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相当繁重的课业要求。这些都在提醒钱班的孩子们,我们就是要成为精英,更要成为学术大师、国家栋梁。站在这里,对你的要求是要有超越常人的目光、胆识、勤奋,要能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而清华给我们成长创造了最好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