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号 | AN00001 |
中文名 | 埃及吹绵蚧 |
英文名 | egyptian fluted scale;mealybug, egyptian |
拉丁学名 | Icerya aegyptiaca |
门 | 节肢动物门 |
纲 | 昆虫纲 |
目 | 同翅目 |
科 | 硕蚧科 |
属 | 吹绵蚧属 |
原产地 | 可能是埃及 |
入侵地 | 广东、浙江、台湾 |
入侵时间及地点 | 1908年台湾 |
传播途径 | 主要随苗木调运传播。 |
寄主: | 木兰科植物 |
埃及吹绵蚧在广州1年发生3一4代,以各种虫态越冬,4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发生数量最多。在广州,11月期间,满地的落叶上,仍可以清晰地见到埃及吹绵蚧的尸体残留在上面,触目惊心,多成群吸附在背面的主叶脉上。初孵若虫即能爬行,1龄 若虫聚集在一起危害,2龄开始迁移到其他叶片危害,2龄后虫体四周开始有爪对触须状蜡质分泌物,并可在大枝及主干上自由爬行。若虫聚集在新梢及叶背的叶脉两旁吸取汁液。成虫也喜聚集在叶背主脉两侧,吸取树液并营囊产卵,一般不移动。若虫和 成虫均分泌蜜露,被害树木常导致煤污病发生。埃及吹绵阶可雌雄异体受精,又可孤雌生殖。在林间很难发现雄成虫。雌成虫为 雌雄同体,每雌卵囊内有卵200粒以上,最多达400粒,雌虫产卵期长,其寿命约60天温暖湿润气候有利其发生,在广州其他地方发生也普遍,全年可见危害,在温暖的冬天越冬不明显。调查发现,主要天敌有澳洲瓢虫,但数量少。
1、成虫雌成虫体长约6mm 宽约4mm 橙黄色,椭圆形,上下扁平,体背有白色蜡质分泌物覆盖,体四周有爪对触须状蜡质分泌物。
2、卵长0.76-0.83mm淡黄色;椭圆形。
3、初孵若虫淡黄色,足褐色
埃及吹绵蚧
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禁交换有虫害的苗木,发现有虫害的苗圃要作好防治工作,避免虫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2、保护和利用天敌。澳洲瓢虫是埃及吹绵蚊的主要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和利用好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是防治埃及吹绵蛤虫的一项重要措施。
3、冬季清园。发生虫害严重的地方,冬季要清洁园地,剪去带虫害的枝条,并将枯枝落叶清除,一并烧毁。
4、培育抗虫品种。在调查中发现 乐昌含笑(M. chaoensis )、 乐东拟单性木兰(Pambnerda lotu ngensi.s )和 多花含笑、 金叶含笑种植在一起,在乐昌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上埃及吹绵蚁数量很少,危害极轻,可能与其自身抗虫有关。
5、化学防治。在4月上中旬第一代若虫发生盛期,可用40% 速扑杀(methidathion,瑞十诺华公司)乳油1 000倍液,25%优乐得(buprofezin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松脂合剂8一巧倍液等农药喷洒防治。
赵国珊,周卫川,吴宇芬.(1994).台湾植物的外来病虫害.台湾农业情况,(2),25-27.
章士美,赵泳祥.(1996).中国农业昆虫地理分布.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