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

目录导航

千年古村

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境内有一个千年古村——“流坑村”,村里80%的建筑为明清时代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并且保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如“麒麟望日”、“文庙”、“百年戏台”、“明清墙”、“状元楼”和“大宗祠遗址”等多达几十处的旅游景点,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在中央台和十几个省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轰动被赞誉为“千古一村”,近几年乐安县将所有乡镇公路修通,并且主要道路都是省级公路,是旅游的好去处。另乐安县城的金竹乡“吓通瀑布”和牛田镇的“全国第一古樟树群”也非常值得一看,让你不虚此行! [1]

在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也有一个千年古村——江畔古村,位于泰和县沿溪镇,始于北宋真宗年间,至今历千年,为千年古村。[2]据记载,江畔由世昌公孙仅开基,其时任新干州判,行舟经浮潭,雅爱其山水奇秀,遂肇基浮潭。村中保存有连片的100多栋明清建筑风格祠堂、书院、当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驿道、古渡、古堤、古码头、古戏台、古碾房、古庙和古庵遗址,还有被列为文物保护的古桥、古塔。古人根据特有的山势、水系和环境,造就有江畔独有的风水文化,比如有“耕牛卧潭”“七星古塘”“文塔临溪”“笔架樟”“桑梓树”和“临水居”、“花石潭”等风貌。[3][4]

扩展阅读

一、名人生平介绍

1、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出生于吉州庐陵淳化乡(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1256年,21岁的文天祥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会试,优异入选,殿试第一。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塑造了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1283年,文天祥慷慨高歌,从容就义,时年仅47岁。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永远激励着世人。

2、胡铨生平简介

胡铨,南宋吉州芗城(今青原区值夏镇人)。字邦衡,号澹庵,谥号“忠简”。1128年考取进士,官至枢密院落编修。他是南宋一位坚持抗金嫉奸如仇的伟大爱国者,他的事迹和精神遗产当与岳飞、文天祥一样,与世永存。海南人民为纪念胡铨等被流放的爱国志士,在今海口市南郊五公里与琼山县交界处,建有“五公祠”。陈毅元帅曾游“五公祠”并作《满江红过海口,游诸公祠》词中称赞:苏轼胡铨传雅计,赵公三李标名节。

二、文天祥陵园

天祥陵园景区总面积39公顷,约580亩。分为服务区、纪念区、陵墓区三个部分。服务区占地0.9公顷,由出入口导服管理中心、停车场、庐陵民俗特色街三个部分组成;纪念区位于整个景区的中心段,是三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区域,范围近17公顷。陵墓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面积约0.5公顷。整个文天祥陵园景区人文环境庄严、生态环境清幽、风水环境祥瑞,突出了“正气”、“才气”与“灵气”的主题,主要景点有三个牌坊、正气广场、文天祥雕像、正气歌书形影壁、正气文化走廊、正气擎天拄、丹心亭、文曲星塔、丹心亭等景点。

净居寺净居寺 三、净居寺和临江古窑

净居寺,始建于公元705年,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公元714年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的委托,从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来到青原山,开辟佛教场,扩建寺庙,广聚僧徒,弘扬“顿悟”禅法,使青原山法席大振。一时间,青原山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佛教圣地和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当时净居寺最盛时有数千名僧徒,文天祥有诗描述其空前盛况:“活火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传说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下榻青原山,称赞青原山“何堪之盖集,云外老僧家”。后来的禅师分别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宗派,后世称这三宗为“禅宗青原派宗”。禅宗流派所说“一华开五叶”指禅宗的五个流派,即曹洞、云门、法眼、伪仰、临济五个流派,而青原山净居寺则是其中三宗的祖庭,单这一点就确立了净居寺在我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对世界佛学史的深远影响。

“南窑瑰宝”天玉临江古窑遗址再现了《天工开物》所描述的制作陶瓷工艺流程,民间自古有“先有临江古窑,后有景德镇”之说,对于研究江西乃至全国陶瓷制造业的演变、发展及古代制瓷工艺具有重大意义。

四、案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青原区城东北2公里处(河东街道庄塘村东侧的案山)。向吉铁路沿线进行文物勘查时,在此发现了石刀、石斧、石 、石砺和印纹陶片等文物,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

五、独特众多的富田古祠

青原区富田镇是个文明古镇,尤其是独特众多的古祠,令人叹为观止。横坑村是一个多祠堂的古村落, 在匡家村明清时期建筑的祠堂就有11座之多,分别叫:崇孝堂、善乐堂、思养堂、踵芳堂、节寿堂、仁亲堂、樵谷堂、复心堂、毓秀堂、攀桂堂、光裕堂。

匡家村“大夫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富田匡氏族谱》记载:明神宗时,匡家村出了个匡常大,被皇帝敕封为奉政大夫,并御赐在村里建一座“大夫第”,以光宗耀祖。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村仅有老幼50人,却有25座祠堂之多,大多毁于战火,这些祠堂分别是:防御使第、崇义堂、孝敬堂、安老堂、遗安堂、清隐堂、寿轩堂、垂裕堂、体仁堂、学古堂、顺公祠、耕隐堂、俱庆堂、养性堂、继文堂、五桂堂、鲁公祠、吉公祠、继志堂、明性堂、琯音堂、玉川堂、护翠堂、和公祠、竹隐书院。现仅存11座。

青原区文物普查人员在该区富田镇王家村诚敬堂发现了一块明代成化二年(1466)的《龙川灵祐庙碑》和一块崇祯五年(1633)的“月光台”大事记石碑。

两块石碑一样大小,长130公分,宽65公分,厚12公分,均为青灰色,每块重达三百斤。

据《龙川灵祐庙碑》记载,富田的南禅寺在富水河边的龙川阁旁,原名芙蓉庙,前为大雄宝殿,后为圆通阁。后南禅寺迁到了王姓的村中间,也就是1930年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赣西南特委联席会议旧址。而龙川阁旁又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出生地,在宋光宗绍熙年间王姓还建有七层高的邹婆塔。这块石碑是明代一学者为弘扬王家村人王康楔浴血疆场、死而不倒、被封为王的事迹而写的。

另一块石碑记载的是明崇祯五年(1526年)闽寇入侵,王姓子弟在古城墙上、月光台山野抵御强寇,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半边富水河的经过。碑文为篆刻阴文,有王氏子弟25个立碑人姓名。

这两块石碑的发现,为了解明代时吉安所发生的战事史实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六、王家大祠堂诚敬堂

青原区富田镇王家诚敬堂是全国罕见的大祠堂,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历500多个春秋。北宋初端拱年间(988年),开基祖王经信(字诚敬)由庐陵七十六都甲村迁入富田,发展到现在村里居住的有400多户,2000多人口。

祠堂座东朝西,呈“丁”字形,与对面呈“人”字形的屏风相对应,暗寓王姓“人丁兴旺”。整个祠堂长82米,宽44米,总面积为3646平方米,其建筑规模之大在国内实属罕见。

祠堂门楼风格特异,底层为门廊,俗称“拴马廊”,全靠两根石柱支撑,顶层为四角棱形、鳌鱼翘首、喜鹊聚巢阁。前面的木雕图案有人物花草和文字,阁楼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十分悦耳。

“诚敬堂”的建筑体现了三大特色:构思奇、选材奇、建筑艺术奇。

一、天井大而有栏杆,正厅高而有穹窿状天棚,祠堂里有水池和亭台楼阁。

二、整座祠堂共用木料约2000立方米,仅杉木立柱就有88根,并且直径都在60公分以上。正厅的两根杉木立柱,直径100公分,有两人合抱之大,世所罕见。那是从湖北神农架运回来的。

三、全栋的木料构件数以千计,都是用木榫连接,没用一颗铁钉。

天井中与祠堂同龄的四株桂花树,分为两金两银。尤其是金桂,品种珍贵,很难繁殖。

祠堂的整个布局犹如一座城堡,纵深分为五个层次。“枢密院”三个大字匾额,是皇帝为王姓的祖先王休文的功德而御赐的。

天井上飞檐翘角的是“羼亭”,又叫”抱厦“。奇妙的是左右两边的水池,中植铁树,终年不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