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阡陌

手上阡陌

作者 曾元沧
开本 32开
书名 手上阡陌
ISBN 7807300841
出版日期 2006年1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书名:手上阡陌

图书编号:1344759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定价:30.0

ISBN:780730084

作者:曾元沧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认识曾元沧,是从读他的散文开始的。他的作品语言平易简捷,感情真挚热烈,饱含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正是具有至真至切的情感,才会有这亲切生动、韵味悠长的字句,才会有这发自心灵的歌唱。他在《新民晚报》担任编辑,平日工作可谓繁忙,但却酷爱文学,虚心求教,潜心习作。多少年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持着创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多有作品见于报刊杂志,曾出版多部散文集。

曾元沧同志的散文有一种纯粹、醇厚、朴素之美,体现了他生活阅历的不同和内在精神的深刻。无论是记景记人记事,都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篇篇都是他敞开心灵后溢出来的诗情,都是对生活最热烈、最诚挚的歌唱,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情、亲情、友情。同时其作品的地域性也是鲜明的。闽中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他创作的滋养和灵感。阅读这些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悠然和恬静,感受一个伟大民族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说真话、抒实感,是曾元沧散文追求的风格。他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并以“我”的全知视角来打量亲历的一切。他又不只写自己的心灵,吟一己之悲欢,而是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物象结合起来,用心地去写自己心中的世界。这就使他的散文给人一种“情真意深”之感。

元沧同志对于人生风雨的透彻感悟,对于洞穿喧嚣与浮华之后的宁静与豁达,使其作品散发出透明而亮丽的气息。我深信,一个写作者创作上的成就高低,该是和他的精神境界密切相关的。愿元沧同志能够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有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多的快慰。

目录

手上阡陌

秀屿

摇篮

荔城诗韵

心中的母亲河

浮想缭绕虎头鞋

人的符号

做早起的乌儿

“痒”字怎解

哦,那十九级台阶

我的和尚同学

夕阳山外山

寸草心

我替母亲回娘家

手上阡陌

大雁情

虎的往事

灵猴小传

林期和他的八哥

春不老

啜饮九鲤湖

桂圆情

荔子初丹

三角梅写真

分界石

芦荟

甘蔗汁

春晖难报

红蛋

故乡的月亮

妙喻

境界

元族的元素

最爱

鹭岛白话

孵小鸡和相关的儿歌

三十年后启封的信

划圆

云里风不是风

在上海会妹妹

恩师和他的“百万大军”

同门黄发兴

何首乌

三位叔叔

永远消逝的哭声

约请志雄

春节回乡二章

除夕夜“接腰骨”

说声抱歉

烟喇叭

深藏舌底的水土之音

冰心犹在玉壶中

接受第二次考试

孝的路上天清日朗

彩虹着意化为桥

落梅犹记刘克庄

在贵州寻找莆田的影子 壶里壶外

施惠于群

壶里壶外

黎明的河边等您

心中的光明

杏林惊识建明君

老俵

开花的无花果

小萍是个大男人

“摩托罗拉”的嘉定才女

一扇唐诗三百首

献给一位诗人

情为何物

萍水相逢

金根静思写佳篇

伟祥二字铸医魂

三八花儿红

蟹王张

金丝万缕

王圣忠的“1+4”模式

黄金时段

刚柔秀色

历雪的另个刀郎

上海的早晨

咫尺南京路

阳刚秀色雁荡山

桃源石头记

庐山,双重的诱惑

元旦在泰山观日出

浩气长存黄花岗

走三桥

太湖边上十八弯

慕贤访六里

宝钢第桩

初识舟山

在陶都做客

这条路的诉说

鱼之梦

品味夜上海经典

感觉周庄

谈天说地

风雨桃花

诚是金

转移因子

做人

一字一句总关情

天地对话

天都浪漫曲

转弯

食堂滋味

百年等一回

一壶容得四十秋

诗意中的一品红

笔迹

听重庆学长说秋雨

“咬文”莫“咬人”

果子狸如果会说话

非常时期非常情

洗澡

透过“阿哥”的呼唤

习惯

幽默

吃药

眼睛

牙齿

四胞胎与计划生育

弹性

留得欢乐在人间

鲁迅和他的“一匹老鼠”

谈天说地

时间隧道

扇有书画自风雅

除鼠

反季节

上海人与饭泡粥

下矿井

震感

电脑房琐忆

流行歌曲

老外只给孩子“米饭团”

给鸟下跪

体验高速

风铃不解高考事

我的散文观

[后记]

上帝给了我一双眼睛

[跋]

喜欢阿沧的理由一钱汉东

[附录一]

承人评说(选)

永远的乡魂顾雄

深情与苍凉背后的大爱王 鸿

乡土散文的魅力苏承銮

[附录二]

为人撰序(选)

不拘一格解读人生

引体向上和巧打井水

春华秋实

编辑推荐

《手上阡陌》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文摘

书摘

手上阡陌

手是心灵的忠实使者。手的重要,怎么说也不为过。难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的手之雕塑那么大,那么突出、醒目。我知道,那和陈中伟医生创造的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有关。然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支手的赞歌。

手的辛勤劳动,牵出了万家袅袅炊烟,谱写了千曲朗朗欢歌,创造了人类熠熠文明。

我给自己的手归类,属于非体力劳动的那一种。但与纤纤无缘,当划入笨拙一档。手心没有老茧,手指不是很灵活,敲击键盘犹如棒杵捶衣。拇指和食指上各有一处伤疤,那是当年军垦农场留给我的永久纪念。

比起年轻的时候,手心已无秀色可言,也显得干燥,没有能力再经常出手汗了;手背的变化就更大,静脉凸起,皱纹交错,皮肤有点像榆树皮。岁月如刀,深深浅浅地在手上刻着,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之看手,只是闲来有事没事看看自己的手,想一些遥远的事,收拾收拾心灵情节。

小时候,冬日里光着脚丫晒太阳,祖母让我把手指并拢、伸直,对太阳照着,看到里面红红的血色,她说,你身体好的,没病。我做了一遍,也要她来一遍,她的指关节有点肿大,并不拢,漏光,但还是看得见血色。我说,阿妈(方言祖母),你的身体也好。老祖母翕动着嘴唇,笑了笑说,是的是的,大家都没毛没病。我明明知道,老祖母脸黄肌瘦,体弱多病。在那生活拮据、缺医少药的年代,只能自我安慰。她的话,也饱含着对健康的祈求。

我注意到父亲的手。在我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闲过,地里家里两头忙,从早做到晚。下雨天稍微空一点,就搬出一些稻草搓绳子,给房前屋后欲攀无援的丝瓜、南瓜搭个棚。他的手心布满老茧,手指粗壮而又灵活,搓出来的草绳光洁、结实,我再使劲也拉不断。后来父亲到一处小作坊去打工,帮人家做米粉。磨出的米浆盛在用细布缝制、固定于镂空木桶的大袋子里,为了让水快点渗干使米浆结块,便于进入下一道工序,每过半小时左右就得拿手去翻弄。数九寒冬,父亲捋起袖子,咬咬牙,把手伸进冰冷的米浆,当他抽回手并冲洗干净之时,我看到,那胳膊和手冻得通红通红。

岁月川流,漫过阡陌。父亲年届古稀仍然躬耕不辍,一襟盐霜,两手茧花,诉说艰辛无数。我说,为儿无能苦了你。他把手快速地一捏一放,说,上了年纪还能使唤土地,就是最大的福气啊……

近两年再看父亲的手,指头有点僵硬,收放不再自如。摸摸他的手,也不像早前那么暖和。父亲毕竟老了。望着“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父亲,我心戚戚。他却嗫嚅着说,这是规律,很正常,难过什么?趁年轻手脚管用的时候,多做点事情才是生命的本分。

母亲接过父亲的话说,是啊,本分最要紧。她提起一个人,是我孩提时代的同学,当了不小的干部,前年被判了刑,还没收了家里的全部财产。我抓过母亲的手,表示惊讶:这同学苦出身,一直大红大紫,为何落到这个地步。母亲老眼昏花,但看问题却不含糊:这种人忘了本,把良心也当成商品出卖,其实不值得。我们靠一双手劳动过日子,踏踏实实,平平安安。做人哪,心要坦荡,手要干净。

老人家接着说,每个月给我们寄点生活费,够吃够用就行啦,我们就很高兴。要是你寄回来好多钱,反而让我们睡不着……我不禁笑出声来,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吃工资的人,再说我知道不义之财贪不得,你们尽管放心。放下母亲的手,看看自己的手,两代人的手,春秋泾渭,却分明是一脉相承。

“并指照太阳”,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金钱而折腰。在六院那只巨大的手雕跟前,我端详着父母给我的两只健健康康、无拘无束的手,有一种灿若云霓的欣慰与自豪涌上心来。

世事沧桑,手影晃动。且看几多潮起潮落,更听得多少人生如歌!P40-42

媒体推荐

书评

元沧的文章以情感人,文字也优美流畅,清晰而有意蕴。元沧和我一样的秉性,爱家乡痴心不改。他从爱家乡做起,进而爱祖国、爱全体人民,这是一种博爱。——郭风

曾元沧同志的散文有一种纯粹、醇厚、朴素之美,体现了他生活阅历的不同和内在精神的深刻。——吉狄马加

元沧是一位执著追求的作家。我对他出版《手上阡陌》一书的祝贺是:让自己善于抒发真挚情怀的文字,获得读者朋友更为深沉的共鸣。——林非

我在福建工作多年,读元沧的乡情作品感到特别亲切。他的文章里有耐人寻味的细节,有的地方话虽不多,但却胜过千言万语。——何为

作者简介

曾元沧简介

妈祖故乡福建莆田人,中国作家协会在册笔名曾子墨。

早年负笈赤脚进上海,师拜智慧殿堂复旦大学新闻系。

中国散文学会、上海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及其供职的新民晚报,联合为他举办“乡情散文研讨会”是有缘由的;曾元沧的乡情散文个性鲜明,不乏美文佳构,在上海文坛画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人赞誉:“上海举办乡情散文研讨会,是破天荒之举,说明大城市的作家没有忘记农村,没有忘记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诚哉斯言!乡情并不局促于家乡,可以“放大”到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这是一种大爱。

曾元沧钟情事业,曾发起并主持“全国青年生活题材微型小说征文”,“新民晚报‘灯花’(评论)全国征文”,扬波澜而影响深远,其自身才思敏锐,煮文字而笔耕不辍,各种文学体裁均有涉猎。《手上阡陌》是曾元沦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选集,无论是艺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是熠熠生辉的。

他的作品,因情真意切而让人觉得历史并不遥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