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慰风尘

杯酒慰风尘

品牌 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259页
书名 杯酒慰风尘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美食的随笔集,但既不同于美食家所谈论的美食,也跟时下的“吃货”有所差异,作者所追求的是一种美食主义。

  在书中,作者将美食梳理成一种日常生活,其所践行的是美食的艺术和多元状态下,味觉所呈现出的一种思想。作家陶杰曾说,自助餐,那上面的每一道菜:寿司、火腿、海鲜、沙拉,味道和色彩都不一样,但主题都是一样的,就叫做“快乐”。美食,更需要快乐同在: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风尘。古龙这样说,在美食江湖上,我们能做到的潇洒自在,亦是一桩快慰的事。

作者简介

 书评人,随笔作家。曾任《成都客》《舍客》等报刊杂志主笔。出版有《元朝的故事》《写在书边上》《舌尖风流》等书。现居成都,从事文化创作。

目录

卷一将进酒

理想的喝酒

春节上的聚会

我的诗酒生活

春日饮酒记

载酒江湖

酒事小记

泡酒吧

喝个酒

那些在乡村的酒事

晚酌

卷二味之道

当我谈美食时,我谈些什么

美食主义

从趣味到傲慢

于味蕾之外的舒展

回锅肉的境界

早餐哲学

闲话食话

川菜的地道

原味主义

好吃

叫醒味觉

成都人的食经

茶事

舌尖体

文艺女青年的饭局

卷三我杯茶

成都小餐馆里的凉菜

夏日食事

夏日小菜

凉拌青豆

蒜泥白肉

白斩鸡

美食,温暖你的胃

纠结的早餐

好吃的面条

泡菜记

聊食记

成都的粉

马齿苋的乡愁

串串的天堂

乱炖

烧烤一夏

手撕包菜与素食

恋恋家乡味

卷四觅食记

苍蝇馆子之巴蜀味苑

胡辣汤和豆腐脑

金门菜

火锅分

到石人西街去吃面

鸽子的吃法

混搭的有茗堂

尝老味道

辣到劲爆的田螺

李庄白肉印象记

浮世饮食

卷五吃货帮

川东人家见沈郎

许石林的尚食志

夜店里的张典婉

钟芳玲吃火锅

带舒国治尝小吃

怎样接近一个诗人并和他同步

在昆明吃傣家菜

长沙米粉

事关羊肉泡馍

美食茶饮文化之名

吃熨斗粑,是一种生活方式

风味小吃:荞凉粉

令人垂涎的稀豆粉

越嚼越香的抓酥包子

筒子骨汤独绝饮食江湖

原汁原味的羊肉米线

鸡丝火腿氽肉饵块的绝美境界

卷六纸上鲜

私生活也美味

舌尖上的美食地图

铁观音传奇茶叶之路

如何经受得了这般美食的诱惑

二毛碗里见江山

食桌上的日常生活

跟着舒国治去台北尝小吃

扬之水日记里的菜单

书单上的成都饮食

食桌上的段子

成都的饮食杂志

喝咖啡的情怀

编辑推荐

《杯酒慰风尘》分六卷(将进酒、味之道、我杯茶、觅食记、吃货帮、纸上鲜),娓娓铺设,带着几丝风流,几缕怅惘。在朱晓剑积淀的饮食哲学里,饮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心境。他认为理想的喝酒状态,“是几个人随意的喝酒,不醉,有点醉意”。这时,“再来一段诗歌,在诗与酒之间探险”,诗酒的快意与趣味大增。他更喜欢酒中有点自然、有点个性、有点自在的氛围,“让酒演变成一种风格”,简直有快意江湖之感。

后记

当代茶人严绍云说,用减法做茶,用茶做减法。

饮食何尝不是如此。在加减乘除的运算当中,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的胃口,也因此,刹那芳华也好,风物寻味也好。到底,我们去尝一个菜,是吃的什么?有时很疑惑,有时又会恍惚,思绪会跑得很远,好像饮食的世界都是千变万化,要的是繁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代表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但有时这又是饮食中的逆动。在大家都奔向美食的途中,可能吃到的、看到的风景也殊异。

有时,在大家奔向一个方向时,那一种拥挤可能会使饮食失去美感。那不如往反方向走,回到饮食的原初去,享受食材的本色,青涩就青涩一点吧,苦涩也无所谓,即便是枯涩,也认了。有段时间,读刘克襄的《岭南本草新录》,乡野小菜,却有独特的美妙。且看他所写的车前草:

处理车前草,若要炒食,得有一诀窍。叶子若生长一段时日,最好去除中间坚硬的主脉。若想要保存那咬劲,恐怕就得油炸了。但野菜一经油炸,就觉得脑子在使坏,只想到美食的口感,辱没了原样的淳朴,也不符养身之道。

他还写到了仙草,这让人们想起成都饮品店,也有这样的仙草供应:

以前常听闻一些老妪的经验,去年夏日采摘晒干后的仙草,熬煮食用,最有药性。但我最大的乐趣,还是摘采新鲜货,直接以新鲜青绿的草叶枝茎,径自熬煮。在新店碧潭吊桥,有位妇人就懂得此中堂奥,专门贩卖新鲜货。友人从小在南投乡间长大,也特别告知,野生仙草现摘的,风味最佳。

有一回,我们摘回家后,友人随即以瓦斯小火,慢慢熬煮。假如在乡间,相信他还会选择砖灶起火。小火细热,熬个八九个小时后,再加上充满凝固特性的吉利,慢慢搅拌,最后结为灰淡的胶状内涵。

有时想想,这才是探寻美食本味的最可靠经验。固然我们逛菜市场,遇见中意的菜,会买回来,却绝少有尝鲜的勇气(太过麻烦,总怕自己的饮食经验无法应对,把好端端的菜做得一塌糊涂)。这一种情怀,是饮食文化的没落,只有吃的份了,对于动手能力,却实在是欠佳。在读了许多美食作家的文字之后,倒越来越觉得唯有对食材本身的热爱,才能使菜肴本身富有内涵一些。

但即便是我们懂得饮食之道,在面对饮食的大千世界时,依然

会有经验不足之感。也许正因如此,在《杯酒慰风尘》中,我在不断地追问。

在中意的饭局上,遇见中意的人,菜是刚刚好,喝适度的酒,也够和美。

不仅如此,一个人吃饭时也有几许花样,只是限于生活的周遭,喜欢的馆子太少(口味总难以保证),那一种家传的技艺好像早已不存在了。所以去不同的馆子吃饭,菜是大同小异,做法上也是如此,有时难以去分辨它们之间的差异,仅凭着味觉去判断,却常常是失之桑榆。

做加法做减法固然是经济学里的概念,但对我来说,这更像是味蕾的一种挑战。有时,以为会吃到一家好馆子,却会因食客众多,几样招牌菜因为要赶时间制作,质量也有所下降。有时又会遇到相反的状况,那才是惊喜。后来,我得出一个经验,不管在怎样的馆子里吃饭,先预存的一个概念就是差不多的标准,刚刚及格,菜不算难吃,就好。超过了这个基准线,自然会有惊喜,乃至于惊艳了。

把身段放低,或许收获才会多多。

饮食经验,多有不靠谱之处。这就好比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有一款超出我们的认知范畴(所以时常要保持平常心)。我们对饮食的不同解构固然能认清楚它的面目,但我们不管是怎样的解读,由食材决定了的菜肴,本身并无太多的花样变化吧。

那么,在吃一道菜时的心境或许是最重要的。这一种减法或许能让我们在饮食上走得更远一些,至少我们通过食材的简单,做出更符合其特性的菜肴来。

对待街头食肆也当如此看,也许我们遇到的饮食也包括小吃,才能吃出不同的滋味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佛家语言。在饮食江湖里,最伟大的高手也许是绝顶的简单,不加盐巴、味精,让食材本身唤醒我们对食物的热爱,一吃之下却感动不已。说到底,我们的吃,在吃一种精神,那是超越了食材本身的生活哲学,令人感念之余,还能思想更为远古的人和事……

序言

赴饭局,熟人见了,忍不住说:“几天不见,你又胖了。”好像是一不小心,身体就逐渐地胖了起来。我只有嘿嘿一笑。这是因伙食太好,还是因对食物的不挑剔。似已不可区分,吃将起来,那都有一番滋味,尽管其中也有着几许的差异。

即便如此,还是感叹,对美食的诱惑,是时常不能拒绝的。这就好像去赴一场约会,那尚未知晓的未知数,不管如何总是充满期待,更何况,这也有一种探险精神,其精彩程度,却也是期待的,因了这样的缘故,时常在不同的饮食间流连。但我却觉得吃一餐饭,叫一次好,却也没多大的价值,这就像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该更多一点趣味。

可惜我对此懂得不多。更多的时候只是习惯于饭局的热闹,一群人吃喝,大叫着“干杯”,或“走一个”,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饮食江湖上的豪爽范儿。

某天,跟冉云飞、吴鸿诸兄在一起吃饭,我说,上一次检查血压,有点高了,还有可能有其他的问题,喝酒,我就不参加了。我看着你们喝,就已足够……话还没说完,他们就投来一瞥目光:“我喝酒还痛风呢”,“哎呀,你可比我们都年轻。”一句话,不喝酒,那可真不够意思。

这种情况下,也有了醉卧沙场的意味。好歹总需喝下去,食,也一样不能少。不仅如此,在这样的场所,突然说戒酒了,大有跟江湖决裂的味道,那接下来的会是怎样的情景?不外是看着众人喝酒,狠咽口水,或来一杯饮料,打发过去。这等事也有着几分尴尬。

但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在我看来,在成都这个城市,可以不打麻将可以不斗地主,但倘若远离了美食,那可真是跟自己的胃过不去。且不说成都饮食的丰富,就是那些点点滴滴饮食故事也足够迷人。优雅的绅士虽然难以遇到,却也有了成都性情——随和、自然、率性。当然,这并不是自夸成都有多么好,而是在饮食江湖上,总有回味的太多。

向饮食的蓄意投奔,就像成都人热爱的一种姿势。我常常想,在成都生活多年,虽然胃适应了成都生活方式,却在语言上固执己见,不正是追求那一种个性嘛。饮食,何尝不是这样。

有一段时间,跟几个朋友闲聊,想着成都美食的种种,掌故,随处可见,不需我再说了。那些苍蝇馆子虽也光顾了一二,但到底少有自己的最爱,对味蕾的刺激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到底只是探险,更多的时候,饮食还是家常一点的好。

香港作家陶杰说,《真爱至上》是一部计算准确的商业电影。就像自助餐,那上面的每一道菜:寿司、火腿、海鲜、沙拉,味道和色彩都不一样,但主题都是一样的,就叫做“快乐”。

于饮食,大概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杯酒慰风尘》倘若能记录下这些场景,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得到一点快乐,也已让我开心。

到底,这美食,还是要分享的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