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胜

刘德胜

中文名 刘德胜
工作单位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毕业院校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98. 7. ~ 2001.7.山东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准一维共聚物电子结构及性质研究“

1995. 9. ~ 1998.7. 山东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1. 9. ~ 1985.7.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并在低维体系,特别是准一维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电光特性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共聚物(copolymer)各嵌段间的界面耦合的强弱为“能垒”的高低的物理图景,对各种嵌段共聚物所组成的有机量子阱与超晶格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目 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电子学和DNA分子导电性质研究。目 前承担了973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和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

项目基金

1. 2009.1-2013.8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973 )项目( 2009CB929204 ):

“磁性微结构电子态的量子调控理论研究”

2. 2009.1-2011.12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SDYY08004 ):

“凝聚态物理动态教学研究”

3. 2009.1-2011.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分子有机/无机异质结中电荷输运与调控研究”

4. 2008.1-2012.12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ZZ-ZD-2008-06 ):

“新型功能晶体生长及其性能微观动力学研究”

5. 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负责人)( No. 10574082 ):

“苯基分子异质结构器件中界面势、能态、载流子及其输运性质研究”

6. 2006.1-2008.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负责人)( No.Z2005A01 ):

“DNA电子结构及电荷输运性质研究”

7. 2001.12-2004.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负责人)( Y2001A05 ):

“共聚物有机量子阱结构性质研究”

8. 2001.8 –2003.8山东省教育厅第三批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负责人)( J01C53 ):

“共聚物的电子与光学性质研究”

9. 2001.12 –2003.12山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 (负责人)

10. 1999.1-2001.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第3位) ( No.Y98G12108 ):

“柔性衬底有机LED器件研制及性能研究”

11. 2001.10-2003.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第2位) ( No.90103034 ):

“有机固体物性的理论研究”

12. 99.1-0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3位) ( No.59871024 ):

“尺度和维度对金属卤化物电荷密度波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2000.1 – 200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3位)( No. 10074040 ):

“高分子共聚物结构和性质研究”

14. 2000.12 –2003.12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第3位)

15. 2002-2003山东大学学科预研基金 ( No. 11160051310076 ):

“有机量子阱与超晶格结构”

16. 2003-2004山东大学青年基金 ( No. 11160053187006 ):

“分子器件的结构及电特性研究”

17. 2004.1-2006.12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基金 ( No.50323006 ):

“高载流子迁移率有机-金属配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研制”

社会任职

历任山东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济宁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公安部科技评审专家,济宁市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济宁学院副院长。[2]

任免信息

2021年1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刘德胜的济宁学院副院长职务。[2]

荣誉记录

2009年10月,凝聚态物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性研究,山东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4月,国务院政府特贴

2004年7月,“有机高分子功能性质的基础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解士杰, 刘德胜,等;

2004年12月,“铁磁/有机系统的自旋态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解士杰,刘德胜,等;

2003年12月,“Doping states of xPPP/yPA diblock copolymers”,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德胜,解士杰,等;

2003年12月,“无序和尺度对光致反向极化的影响”,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王鹿霞,刘德胜,等;

2003年11月,“共聚物的电子结构与物性研究”,济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8月,“准一维共聚物电子结构及性质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2年12月,“准一维三明治结构共聚物的电子态”,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德胜,解士杰,等;

2001年7月, “聚对苯乙炔的基态、极化子与双极化子激发态及其稳定性”,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刘德胜,赵俊卿,等;

2001年12月,“二嵌段共聚物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刘德胜,梅良模,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