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静乐地委

中共静乐地委

中文名 中共静乐地委
地点 静乐
管辖 等静乐、忻县、崞县、阳曲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乐地委,是一九三九年底晋西北区委为改善人民极端的贫困生活而成立的比县委高一级的组织。静乐地区是抗战时党中央延安的西北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成立中共静乐地委地级组织政权,领导当地的人民进行生产自救,抗击日寇保卫延安非常迫切也极具重要意义。是在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晋西经济遭遇严重破坏后,为了抗战和改善人民极端的贫困生活成立的。但存在时间很短。这一级组织历史作用是明显的。

地委的组建

人事

一九三九年初,晋西北区党委,指定胡全和慕纯农同志负责组建中共静乐地委。西北区党委正式任命胡全为地委书记,慕纯农为组织部长。不久胡全调晋西北区党委,慕纯农任静乐地委书记、饶斌任地委副书记。

一九三九年春末,静乐地委书记慕纯农兼组织部长,饶斌是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武装部长张云锋兼独立营营长。后崔岩接任宣传部长,朱川任地委青委书记。由于地委机关在晋西北不能公开,即以八路军独立营的名义对外。 驻地在当时的静乐县委内。

后静乐地委改称三地委时,慕纯农晋任晋西区党委(原称晋西北区党委)委员。任晋西北三地委书记,兼三地委组织部长、社会部长、武装部长。后接地委组织部长是张雪轩,宣传部长是秦仲芳,组织部副部长是李建平。

辖区情况

1、管辖区。静乐地委成立时辖:静乐、忻县、崞县、阳曲、宁武地区后又增加了岚县、静宁县。改称三地委时辖:静乐,五寨,宁武,苛岚,阳曲,朔州,娄烦,崞县,原平。宋朝杨家将守的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就在三地委管辖的地区内。

2、建设组织。他们通过战总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的掩护进行工作,把其中骨干分子发展为中共党员,成立支部,有计划地进行党的建设和形势任务教育。 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用麻雀战骚扰敌人,当时能直接调动参战的人员就达一千多人。他们还向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