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栋

韩子栋

中文名 韩子栋
职业 党员
出生地 山东省阳谷县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30年间,韩子栋从老家到 北平求学,因家境贫寒,只好半工半读,一面在书店打工,一面在 中国大学经济系听课。正是在书店做店员期间,他结识了地下党员,于1932年被吸收加入中共组织。由于他有学生的公开身份,不久又奉命打入国民党 特务组织“ 蓝衣社”卧底,深入敌特核心,截取了不少重要情报。

过了两年时间, 北平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韩子栋不幸被捕入狱。 特务机关对这个钻进来的红色侦察员 恨之入骨,经常 严刑拷打,百般摧残,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韩子栋坚贞不屈,严守机密,使 特务无计可施。国民党当局将他列为政治犯,判处无期徒刑。

抗战爆发后, 特务机关又将所有政治犯迁徙数省,解送到 贵州 息烽集中营关押。

1946年7月 息烽集中营撤销, 罗世文、 车耀先等70名重要政治犯被转送到重庆 白公馆看守所,韩子栋也在其中。当时国 共和谈还未完全破裂,新建的狱中支部决定尽可能集体 越狱,实在不行则争取单独 越狱。 越狱的目的,是将政治犯被秘密囚禁的消息透露出去,争取合法的营救。

白公馆监狱四面高墙,电网密布,周围又布满 特务和 宪兵,要想暴动是不可能的,只有另外设法。 1946年7月20日左右, 罗世文、韩子栋等人又被关押进重庆 渣滓洞。8月18日,监狱的头目对 罗世文、 车耀先说:“一两天内送你们坐飞机去南京。” 罗世文用铅笔写了一个字条:“ 此去凶多吉少, 高扬我们的旗帜。”韩子栋将字条交给了 许晓轩, 许晓轩托人设法夹在皮鞋底带出了监狱。

罗世文、 车耀先被秘密杀害,韩子栋、 许晓轩等被押解到 白公馆。 许晓轩被大家推举为临时党支部支书,韩子栋和 谭沈明任支委。大家不止一次酝酿 越狱,经讨论认为:不能等死,但不能脱离条件硬干,不能单靠集体越狱,要“逃出去一个是一个”。

为了和敌人斗争下去,首先要活下去。在牢房里走几步,是韩子栋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健身方法。牢房里人挤人,转动都困难,哪有走动的地方?韩子栋他们摸索出沿着“8”行走路线走动,这使牢房成为走不完的狭窄曲径,他们为此起了个催人奋发的名字——“ 室内旅行”,并把锻炼身体当做为党工作而争取活下去的政治任务。

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在狱中,韩子栋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无论刮风下雨,他总在 白公馆放风坝里小跑, 特务看守认为他是被关傻关疯了,便叫他“疯老头”。他老家在 山东,到重庆后人地生疏,看守们对他比较放心,常常让他随看守去 磁器口镇上买东西。

韩子栋在狱中是比较自由的,但他时刻牢记着支部的决定:千万把握机会,一定要逃出去!他在等待时机。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又随看守卢照春去 磁器口买菜。早就精心策划好逃跑的韩子栋趁着看守卢照春打麻将的机会,假装上厕所,大大方方走出门去。一到 特务视野之外,立即飞奔,穿街过巷,赶到 嘉陵江边,找到一只小木船,迅速地过了嘉陵江。他靠着天天在 白公馆跑步的锻炼,日夜兼程,经过45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 解放区。

解放后,韩子栋历任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 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务。

1948年1月,韩子栋向 中共中央组织部递交了入狱及脱险报告,经组织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当时的中组部负责同志对他说:“ 你能经受14年的秘密监狱生活的考验,即使在全党党员中也是罕见的,堪称难能可贵。”他问韩子栋有什么要求,韩子栋说:“只希望再活几十年,亲眼看到 蒋家王朝覆灭,看到建成 社会主义。”

“ 文化大革命”中韩子栋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到迫害,甚至有人怀疑他是由 沈醉安排假脱逃而潜伏下来的 特务——好在曾在中统担任重要职务的国民党起义将领 沈醉坚持事实,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并将他亲自安排布置追捕韩子栋的情况出具了证明,韩子栋才在“文革”结束后被平反,后任 贵州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1992年5月19日,这位颇具 传奇色彩的老人在 贵阳 病逝,享年84岁。

后世纪念

韩子栋纪念室地址选定于 重庆市 磁器口磁童路边的 幸福街,是颇有深意的,它告诉我们要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是多么不易。

韩子栋纪念室较为详尽的展示了“ 华子良”原型韩子栋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经历。该馆分为“辗转关押十四载,地狱烈火炼丹心”、“身陷囹圄心向党,虎口脱险写传奇”、“重返 息烽和重庆,无限深情祭英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老骥伏枥志千里,宣传 红岩育后人”、“清白家风遗后世,和谐家庭树楷模”六个部分,陈列展示主要以图片为主,并辅以部分实物、文字说明和电视多媒体。

解放后,他的传奇一生曾被写成多种文学作品并被拍成电视影片;韩子栋也曾多次来 磁器口,向人们讲述当年的脱逃经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