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飞渡《乱云飞渡: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通过对近代岭南有代表性的文化精英——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历程,相互的交往与影响关系,以及诗文创作,把他们置放在特定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发展进程的背景上,来进行解读,借助对传统的思想体系在文化重构中的价值回望,扫瞄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下的分化融合。通过对三人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个案分析,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在质文代变的时世迁改中,承载着用新的文化内核来实现创作的新陈代谢,来反映时势风标的价值取向,来直接充当精神变化对现实的有效观照,进而追问文化演变的走向与文学创作的出路。[1]
序一 黄树森
序二 陈实
前言
上篇 文化宿命与文学创作的抗争
第一章 文化变迁与感知宿命
一、历史与思想进程的走向
二、中国特定的“语境”
三、有常的轮回与无常的蜕变
第二章 分化与抉择的两难
一、精神上的放逐:进退维谷
二、文化上的选择:激进与保守、反叛与复归
第三章 抗争:向传统要答案
一、传统情结与西学迎拒
二、时代的镜像
理想的脆弱:身份抗争
2.寄寓的变迁:诗文抗争
3.风决定树的方向
中篇 文化追寻中的文学历程
第一章 时间的选择与历史的淘洗
一、相识相知
二、相濡以沫
三、地缘文化的背景效应
第二章 困惑与彷徨
一、“诗界革命”前后及其新的文学主张
第一代的“出师未捷”
2.第二代的“血色黄昏”
二、诗风大变与新的价值重组
农耕时代的散碎,导致采菊归隐梦的破灭
2.文化传统积淀厚实,与困顿中的突围
3.古代楷模的沉沦,文化变异走上不归路
下篇 诗歌大美之梦渐行渐散
一、双重矛盾,远去的浪子情怀
二、诗载道,与艺术的疏离
三、传统审美的终结,寻找诗的出路
忧愤激昂成为主调
2.诗歌与现实的距离
尾声 碰撞中的新生
失望与希望的所在
2.诗歌,在回家的路上
参考书目
附录
作者在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课题论文
写在之前的话
写在之后的表白[2]
梁凤莲,20世纪60年代生于广州,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毕业于暨南大学,获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亚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具有研究员与一级作家两个高级职称。是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 已出版个人专著16种,发表各类体裁作品与论文逾400万字,有学术理论专著、长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代表作品有学术理论研究专著《岭南文学的文化见证》、《岭南文化艺术的审美视野》、《乱云飞渡——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之途》;长篇小说《西关小姐》、《巷娈》;散文专集《远去的诺言》、《情语广州》、《被命运催赶的夜晚》等,另有合著十数种,作品与论文入选众多权威选本,20余次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台湾《联合文学》环字文学奖、广州文艺奖、全国报纸副刊奖、全国散文征文奖等奖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