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光旭

伊光旭

中文名 伊光旭
出生地 福建南平
民族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飞博共创创始人兼CEO,伊光旭主要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研究,擅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的传播实战与创意。他的投资理念是“商业思想改变商业世界”。

首次创业年龄:24岁

主要成就:创办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传媒——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

人物经历

伊光旭,任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CEO,2010年创办飞博共创,主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的传播实战与创意,拥有众多过百万甚至千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号如“冷笑话精选”、“星座秘语”、“电影集结号”等,传播辐射3.6亿主流微博用户群体,旗下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关注度也已超过5000万。

  • 2005年就读于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
  • 2008年创办创意型网站
  • 2009年开始搭建微博团队
  • 2010年创办的厦门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
  • 2012年飞博共创获第五届金投赏提名奖、创业邦年度创新成长企业100强

创业实例

伊光旭就读于南京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从事商业化的活动。他就盯上校园那些“军属商店”,找了一家生意最差的,想办法找到老板提出接手,或者租一些面积给自己经营。那位老板也不拘一格,说没事你试吧,出了问题我给你担着。 伊光旭急于上手,又没钱,他的同学们也是无产阶级,无计可施时,他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想到去找老师。有一位老师与他只是一面之缘,他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编了一条短信发给老师,大意是:我们一起做生意 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位老师回复他:挺好,我可以帮你。伊光旭当天晚上就用A4纸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他希望把军属商店改为面向学生们租书的书店,名叫“书芳斋”。一周后,那位老师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投了5万元。到大四时,他的书店开成了连锁,解放军理工大学面积很大,伊光旭的两家“书芳斋”里放满了各种言情小说,最主要的客户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女同学,每本书都有十分清晰的条码,分类也很具体。一群小女生趋之若鹜。 但这个牛人在大四时读不下去了,退学后一门心思找创业灵感。他考虑过卖杂粮,但“做传统生意还得找家人出钱,唉,算了”。除了读人物传记还要读《商界》,里面的文章,甚至一大串边边角角貌似不靠谱的广告,他都读得很细,“那些也都是潜在的创业机会嘛。”2008年,他做了一家类似于“趣玩网”的创意类网站。在当时,他的初衷与现在诸位创业者在微博上的诉求一样,想找个社交平台帮导流量,“忽悠点儿人过来”。

在豆瓣上,他先观察那些小组里面究竟谁在发帖,发什么帖,积极回复的有谁;然后是小组主题,哪些小组比较吸引人,哪些小组听上去不错实际上没那么高活跃度。依照他的“竞争不激烈”原则,他开的小组在3个月之内就有了十几万用户。

豆瓣小组越玩越大,比自己那个网站还火爆。有人找他来打广告,他脑子一热:这事儿竟然还能挣钱。这想法持续了一两分钟,他马上冷静下来,因为对方给的钱不多,一条广告只有1000块,还不够他一个月房租费。当然,最后他还是接下了广告。

其实伊光旭对豆瓣并不满意。“豆瓣其实发展很慢,因为它和组长的关系是有些对立的。号称有一亿用户,其实活跃用户不多,我都计算过的。大部分人上去看还是看他的影评、书评、听音乐。小组不好玩儿,一天的发帖量才两三页。它的社区不开放,思想不开放,你都没办法找它投诉,只有发邮件,然后它会用一个比政府还官方的口吻回复你,几乎没有服务。没有服务还能叫社区吗?” 很快,他发现了新浪微博,觉得很惊喜:生态结构比较完整,能够找到名人,有中坚力量,这就意味着有社会舆论观点。另一个吸引点是,新浪博客上,韩寒的点击量一天能有百万,评论只有几十条,再看微博上,一篇文章哪怕只有200个转发,但是却有100个评论。当时来看,这种传播性近乎于逆天。

2009年,伊光旭边做电商网站边玩微博。他想认识一些知名投资人,开始私信搭讪那些几十万粉丝的企业家,把微博当做一个免门票的投融资对接场所。但他分析过,自己默默无闻,大人物和大机构不适合自己。

不过机遇还总是这样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蔡文胜在20104月15号开通微博,伊光旭关注到他,很想结识。首先,这是一位福建老乡;第二,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听说过;第三,听说他的故事还挺传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大美女,我当时是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感觉靠谱的投资人。但他有点太大牌了。

蔡文胜还真的关注他了。先是腾讯微博,然后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继续跟进,说久仰大名,自己想买个域名,特来请教。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自己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顺便把孔的电话也给了他。

伊光旭图集伊光旭图集(3)伊光旭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我一看这么牛啊,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了另一个大佬!找对人就是不一样!”然后他定了定神,进一步套磁。10分钟后,蔡文胜亲自打过来电话,还约他在北京见面聊聊。

之后伊光旭和蔡文胜在北京见面“拉家常”,后者提出在厦门再见一面,谈谈正事。在厦门,伊光旭思考了5分钟,决定搬家过去。“我觉得蔡文胜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他比创业者更主动。第二是他判断事情的能力足够敏锐,他很容易看懂项目,别人听90%才能懂,他听40%就领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这个人了。”

在创业的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账号。他曾经注册了一堆和冷笑话相关的账号,因为“自己就爱好冷笑话这口”,同期发布内容,看哪个名字有走红潜质;又注册了一堆和品牌、商户相关的账号,幻想那些公司会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像买域名那样,把账号回购过来,却杯具地发现人家已经变成了“蓝V”,或者干脆另取一个名字;微博上大家调侃“马英九”,他注册了个“马英七”,在1万个粉丝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时期,“马英七”一下就冲到2000个粉丝。

而且,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微博,或者读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个人的口味。“最后我再提炼出一个‘综合口味’。”伊光旭总对别人说,自己就是在制造“农夫山泉”。同一个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场上就能火。同样一个内容,老的笑话不好笑,要优化笑话的口味,玩文字游戏,才有爆笑效应。后来,“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

个人观点

一个好的传播方式一定要寻找一个比较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

好的内容要在一个好的节点传播才能产生最大效果;

要写好每一条微博,因为微博内容的传播能力、产生能力、制造能力,以及别人对这个微博的认可,就只有一次机会;

要先把一个官方微博的品牌建立好,当积累一定用户量后,就能自行哺育出几个类似的子品牌;

好的微博设置:3秒钟就让粉丝知道,我关注你,我的好处在哪里;

其实微博就是一个名利场,晒过生活之后,多数人是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微博也体现人性,而人的本质是动物,条件反射,当你告诉自己10遍,眼前这个人是骗子,那么他说的任何话,你都会找到理由不去相信了。

人和人的差别在于8小时之外的功夫,在于每天的早8点到晚10点,要么干脆吃喝玩乐,要么就不要虚度。细节决定成败。[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