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鸬鹚

黑脸鸬鹚

中文学名 黑脸鸬鹚
鸬鹚科
鸟纲
命名时间 1817年
目录导航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黑脸鸬鹚

【拉丁学名】

【命名时间】Vieillot, 1817

【英文名称】Black-faced Cormorant

【科属分类】 鸟纲、 鹈形目、 鸬鹚科、 鸬鹚属

外形特征

黑脸鸬鹚

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圆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蹠短而无羽;趾扁,后趾长,有蹼相连。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 黑脸鸬鹚分布图

生活习性

黑脸鸬鹚 善于潜水,深度可达水下12 m。 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沿海和海洋,海湾、岩石陆岬和海岛捕鱼。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脚蹼和翅膀并用。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生长繁殖

两性共同营巢,巢一般建在近海海岛光秃的岩石上,通常由海草和草做成。 黑脸鸬鹚 轮流孵卵。孵28天左右出雏。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喂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内,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