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舞

蜈蚣舞

中文名 广东湛江雷州乌石蜈蚣舞
申报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
项目类别 传统舞蹈
目录导航

简介

广东雷州乌石蜈蚣舞广东雷州乌石蜈蚣舞蜈蚣舞者,天下一奇也。乃明代初年,广东雷州府海康县(今雷州市旧称)乌石港区先民所创,祛邪消灾,祈福求安之民俗。悠悠历史,代代相传,五百余年。

历史

雷州蜈蚣舞雷州蜈蚣舞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据说古时雷州乌石地区台风肆虐、鼠疫流行、哀鸿遍野。行义之人相聚商讨,见百足之虫,有攻毒散结、祛风治病之效,且夜间出行,肉食鼠类;别名天龙,坐镇安府,乃瑞祥之物也。故仿蜈蚣爬行为舞。

时逢中秋,精选壮丁,百人结队,为民驱魔。为表同心,各以船缆系于下腰,列并同行,入夜时分,手执香火,进港驱邪,壮哉队伍,手舞足蹈,蜿蜒前行,状如一硕大蜈蚣爬行,惟妙惟肖,故名“蜈蚣舞”。

民国《海康县续志·地理·民俗》记曰:“仲秋之夜……又有箫鼓聒耳,群童队行,手持香火楦饰,龙狮首尾,跳舞通街,曰‘舞蜈蚣者’,此农民相沿之习也。”

发展

广东湛江市雷州乌石蜈蚣舞广东湛江市雷州乌石蜈蚣舞(4)而后数百年,每逢中秋,港区埠头,净室焚香,接迎舞队。桑榆已晚,青壮百人,双手执香,船缆系腰,头戴斗笠,顶布香火,色显褐红。一人领头,挥舞草球,引诱蜈蚣,旋转运作;一人演“头”,火眼金睛长须顶,双手钳牙辟邪开;两人扮“尾”,身背猪笼,香把上插,分叉而开;其他为“身”,开张双手;巡街走巷,所经各家,燃放鞭炮,与之呼应。

新纪开元,形式新变,有“双雄”“双雌”“雄雌”三者,服饰、道具、技艺不断完善,古朴之舞蹈,生动之形象,闻名于世。

荣誉

雷州乌石蜈蚣舞雷州乌石蜈蚣舞雷州乌石蜈蚣舞在于2005年9月在“湛江市首届红土文化节”获二等奖;2007年10月在“中国雷祖文化节”获一等奖、贡献奖;2008年2月在“雷州市民俗文化大巡游”获金奖、组织奖。

保护级别

2009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市现已将蜈蚣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