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从二十世纪初发现低温超导现象开始,人们就试图将其应用于工程领域。为了发展超导设 备,如超导
发电机、超导变压器、超导故障限流器、 超导储能设备、
超导电缆等,必须同时研究低温环 境下的电气绝缘性能。低温
电介质的绝缘特性已 经成为影响超导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 素,它是低温电工设备实用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 之一。由于超导设备工作在液氮或者液氦的低温环 境中,因此不光要考虑传统电力设备的绝缘问题, 更要考虑低温环境中更具复杂多样性的绝缘问题,包括低温环境、介质的影响等,研究更有难度和挑战性。复杂的液氮或液氦环境与常温环境不 同,包含气泡、杂质、低温环境和
冷热冲击等影响,因此展开低温绝缘材料的研究十分必要。 绝缘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压强度和抗沿面放电能 力;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以承受
超导磁体 的极大的
电磁力,并经多次冷热循环后,仍具有所需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热性能应具有良好的 导热性能,绝缘材料与超导材料的热特性应尽量 接近;工艺性应易于加工成型和装配;
抗辐射能力 核装置中的超导磁体,其绝缘材料还需能耐受
核辐射。
[1]
材料特点
低温下使用的绝缘材料应具有低温韧性,以保证在低温时具有足够高的机械强度和加工工艺性能;在电绝缘性能方面,介质损耗角正切应尽可能低(tgδ<10-5),以减少介质损耗发热,节省致冷费用。用于超导和低温绕组线的绝缘,还应保证从室温到运行温度的过程中,不发生热应力引起的开裂;应能耐受从室温到运行温度的冷热循环;在涂敷绝缘漆时不会使超导线退火。
材料类型
低温绝缘材料主要可划分为两类: 低温液体 绝缘材料和低温
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低温 液体绝缘材料主要有液氮和液氦两种。液氮可作 为高温超导的绝缘和冷却介质,液氦适用于低温 超导。另外液氦还有一个特殊性质,当温度降低 到2.2K 左右时,
比热容发生突变,液氦由常态变 为超流态。常用的低温绝缘材料中,固体材料有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
聚对二甲苯和以环氧粘合的
玻璃纤维带(用于固定绕组);液体材料可以直接采用低温不导电液体。
耐低温绝缘材料举例
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具有稳定的物化、电学及力学性质的材料。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杜 邦公司首次推向市场,起初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 军事等高端领域。后来该材料因其耐热性、耐辐射、高强度、低介电损耗,加之耐电晕、耐水解、低
热膨胀,冷热收缩应力小和良好耐磨自润滑性,以 及很好的阻燃性能优良的电气性能等因素而被 大量用于电子、电气行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领 域。近几十年来,也开始被应用于低温环境,如低 温
超导磁体中的层间(磁体中层与层之间)绝缘、 匝间( 磁体中匝与匝之间) 绝缘及对地(整个磁体的外围)绝缘等部位。
绝缘胶
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工作时对
绝缘胶的低 温性能要求很高。超低温绝缘胶需要使胶在超低 温条件下保持足够的粘接强度,并具有连接、紧 固、密封、填充、导热和绝缘的作用。液氦温度下工作时,对胶的低温力学性能要求就会更高。绝 缘胶主要以聚氨酯、环氧改性聚氨酯或聚氨酯与 尼龙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料配制而成。其中聚氨 酯胶是公认的性能最好的超低温胶粘剂,因为聚 氨酯胶粘剂在超低温环境中,其粘接强度比室温 时要高2 ~4 倍。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提供绝缘层的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着绝缘层的力学性能。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绝 缘层中起到增强作用,是主要承力组分。它不仅能使绝缘层显示出较高的抗张强度和刚度,而且能减少收缩,提高
热变形温度和低温冲击强度等。 绝缘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性能、 含量及使用状态。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