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赵翼著。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其《论诗》绝句云:“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反对盲目尊古,提倡文学应有时代特点,反映时代内容。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启超盛赞赵翼能“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著有文学著作《瓯北诗集》《瓯北诗话》,史学著作《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瓯北诗集》50卷,《续集》3卷赵翼自编,存诗2000多首;《瓯北诗话》16卷,嘉庆湛贻堂刻本。
今有: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