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分析

中文名 替换分析
地位 语言研究中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
目录导航

方法功能

(1)确定音位

“替换”这种分析方法,在语音研究中已被证明是用来确定音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例如:[pɪn] pin 大头针 与 [tɪn] tin 锡。

通过替换可以发现,在英语里,[p]和[t]是对立的,也就是说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见英语中的[p]和[t]可分别看作不同的音位。

(2)确定语素

在语法研究中,“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汉语里一个双音节的音段只是一个语素还是包含两个语素,也得通过替换来确定。例如:“白菜”里的“白”和“菜”都可分别用另外的音节来替换,替换后整个双音节音段依然有意义,而其中“白”的意思和“菜”的意思都保持不变,内部结构关系也保持不变。可见“白菜”包含两个语素,“白”和“菜”都是语素。

(3)划分词类

语法研究中对词类的划分实际也用的是“替换”的方法。例如:确定形容词可以用以下两条具体的标准:⑴能够出现在下列框架里:“()”;⑵:“很()宾语”。表面上看这里用的是结构框架,实际也是一种“替换”。在上面所设定的框架里彼此有替换关系的词就是同一类的词——形容词。因此,替换是语言研究中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

方法情形

“替换”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等量替换”,即替换不改变结构的长度。例如:看书→看报。

另一种是“不等量替换”,即替换一定改变结构的长度。其中“超量替换”即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过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例如:看电影→看中国电影。

“差量替换”即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小于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例如:喜欢看电影→喜欢看。

“超量替换”的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扩展;差量替换的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紧缩。上面说的“等量替换”一般归入“超量替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