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

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

开本 16
书名 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ISBN 9787536058996、7536058993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是在场主义的第三本选集,呈现了在场主义作家2009年的创作成果。入选《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的42位作家,都是在场主义的生力军,也是当下散文界最活跃的写作力量。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和实验精神,体现了在场主义所倡导的“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的“纯散文”写作理念,以及“内外珠联,根性真实,介入当下,表现本真”的艺术追求。特别是本年选收入的9位“80后”作家作品,其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领悟,对散文写作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勇气,让我们看到散文的美好未来和希望。《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是研究中国当代散文转型的一部重要文献。
命名即是创世,说出就是照亮
“在场主义”的命名,不是为一群人的写作寻求暂时的总结,而是要为中国散文的未来启动新的开端。中国散文历史的新纪元,将从在场主义开始!

作者简介

周闻道,1956年生,文学硕士,在场主义创始人、旗手,四川省作协委员,“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首席版主,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有散文集《夏天的感觉》、《点击心灵》《对岸》《家的前世今生》等。现供职于四川眉山某市级部门。散文、杂文、小说、文艺理论等都有涉猎。

图书目录


在场主义:让存在在语词中自行涌现/唐小林

幻象之圆
词钝:二00九/沈荣均
精神地址/周闻道
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冯秋子
星空肖像/傅菲
大词时代/张生全
短暂停歇/杨永康
古庄/唐朝晖
花森林/项丽敏
回村庄之路/马叙

那红
深色的血脉:纸坊沟/第广龙
县城/陈洪金
不朽的夏天/凌仕江
坝上/袁瑛
裸坦的渴意/刘志成
姐姐的地平线/吴佳骏
五月的忧伤/肖欣楠
车夫/艾敏
旧物上的时光/嘎玛丹增
故乡轶事/祁玉江
杏子河/马永丰

影子的姿势
咒语/陈元武
生活秘笈/吴昕孺
倾斜的影子/也果
悬浮的城市/李云
奔跑的月光/朱朝敏
丑闻或呓语/简默
五号楼/王潇然
通辽不是远方/米奇诺娃
姿势/陈没落
在屏风的后面/叶梓
第十二根肋骨/李存刚
质感的土地/吕虎平
一个人的体验/高唯生

下一站
母语:一九八六年春天的传说/郑小驴
虚构的村庄/周语
菜市口碎笔/沙言
下一站,靠近幸福/恭小兵
词语的暴力/许多余
六个人的片断/朱韦懿
非主流幸福/沈嘉州
破壳而出/二丫
脚步/赵佳昌

说法
在场主义散文对话
在场性即局限性/周强
后记

后记

这是在场主义的第二三本选集,集中呈现了在场主义作家2009年的创作成果。
作为一个自觉的散文流派,不仅要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构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本体验。正是基于此,自2008年3月8日在场主义问世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从天空打开缺口》和《从灵魂的方向看))两本集子,在文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
和前两集相比,这本集子在文本实验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作家阵容更庞大。入选本书的42位作家,都是在场主义的骨干力量,也是当下散文界最活跃的写作群体;第二,写作更趋成熟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并部分地实现了在场主义所倡导的“精神性、介人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的“纯散文”写作理念,以及“内外珠联,根性真实,介入当下,表现本真”的艺术追求。同时,这些作品也更充满实验精神,对探索散文的更多可能性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给本书取名《九十九极》,既是我们对我们阵容的自信,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艺术追求;第三,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在这个集子里有9位出生于1980年后的作家。“80后”在文坛上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词,更多与商业炒作及娱乐品质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入选本书的“80后”作品看,其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领悟,对散文写作多种可能性的艺术探索勇气,都让我们感到惊讶。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场主义已成为当下散文界最富活力作家群体的普遍追求;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在场主义和散文性的旗帜下,散文拥有的美好未来和希望。
同样,在理论探索构建上,也看到我们前进的步伐。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创造和呈现,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走过了在场主义的“探索思考、梳理构建理论”阶段,正从理论的宏观性、完整性、系统性建构,向理论的点状深化和发散,并进入理论与创作互动共进阶段。我们计划再用3年左右时间,在总结前两阶段发展基础上,还拟适时推出一些以重点作家作品为主的在场主义散文年选,如果条件许可,我们还将选编在场主义理论评论集和第二套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再重点推出一批代表作家。再下一步,就是深化发展和提高的问题了,那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并期待。

序言

这本在场主义的散文集子,取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名字:九十九极。
九十九极,在编者那里,也许是取“多种可能性”“未知领域”等等之意,做出要尝试、要探索的姿态。可是,在我看来,它是一种高度,是眉山散文作家群所企望的散文的高度,也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所追求的高度。
高度的缺失,正是这个时代散文的症候。无论从发表的文字数量来看,还是从致力于“码字”的人数而言,今天散文的繁荣也许是史无前例的,只是它太过心宽体胖,怎么看都更像一个侏儒,而非巨人。
散文是需要高度的,正如一切别的艺术一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常识。但在汉语语境里,这个常识一直没有能够建立,何况又很快遭遇了一个怀疑常识、挑战常识、背弃常识、颠覆常识的时代。新文学传统中那点仅有的散文高度,也在今天与常识对抗的战斗中土崩瓦解了。
没有高度意味着没有难度。没有难度又意味着谁都可以写作散文,或者说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以外,一切“无名”的文字,都可以归在“散文”的名下,并在“多元化”“包容性”等等堂而皇之的大词下取得合法地位。登高是困难的,下滑是容易的,堕落是这个世界的日常性景观,这个景观正是如今散文在“什么都可以”的语境中所面临的深渊景象。
汉语散文已在无边的广度中蔽而不彰。
海德格尔曾借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说:“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也在哪里生长。”不过对于汉语散文,这种“力量”却生长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地理边缘——眉山,这里或许处于商品意识、消费观念、技术统治、现代性霸权和学术权威宰治相对薄弱的地带,以周闻道为旗帜,周强、张生全、沈荣均、李云等为骨干,援以著名诗人、理论家周伦佑,率先亮出“在场主义散文”的旗号,开始了引领汉语散文回家的行动。
不管这次行动的结局如何,可以断言,汉语散文史、汉语文学史都将记录下这个壮举。
令人纳闷的是,何以这次散文的拯救行动发生在边缘而不是思想、学术的中心?是不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放弃思想回归岗位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术至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只“学术”不“思想”?或者已习惯于从“思想”到“思想”、从“话语到话语”,而丧失了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现实思考的能力,面对华夏、中国、本土和自身处境言说的能力?抑或是我们已被一体化的学术体制所收编、俘获甚至囚禁而进行制度化的生产,将一个公共性的话语空间拱手让出?
当然,在“学术”的视野里,“在场主义散文”理论肯定问题多多,正如不少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但历史的吊诡恰恰在于,正是那些看似粗糙的理论可能让历史的车轮转动起来。倘若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视之,梁启超关于小说与群治关系的那些激情澎湃的言述,胡适、陈独秀那些偏执的文学革命论,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那些宣言式的主张,难道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就是这些存在裂隙的理论,将汉语文学义无反顾地推上了现代性的漫漫征程。原因是它们切中了一个时代的病症。
“在场主义散文”也切中了时代的病症?回答是肯定的。
何谓“在场主义散文”?我理解,就是关于让存在在语词中自行涌现的散文主张。“在场”就是“存在的显现”。所谓去蔽、敞现、照亮、本真在此是同一的,说的都是“存在的显现”。因为在这个“诸神离去”“价值虚无”的时代,存在被深深隐埋。米兰·昆德拉将此称之为“存在的遗忘”,认为小说之为小说正是在对存在的勘探和发现。海德格尔甚至认为,整个欧洲思想界自柏拉图开始,只关注“存在者”而对“存在”弃而不顾,思与诗的本质,就是让存在或存在者处于无蔽状态,就是引导存在迷失、本质隐匿、本真不在,从而被迫离家出走、漂泊异乡的人归家,或为其开辟回家的道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