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镇大朗古时因盛产蓢草(芦蒸的俗名),故名曰“大蓢”,后便于书写,遂将“蓢”写成“朗”。
晋咸和六年(331年)至南北朝梁朝(551年)的古代版图中已有大朗,以东的黄屋国(现水口村)一度是安怀县治、东官郡治,立过怀安侯国。
据《东莞县志》记载,明代大朗大部分属文顺乡第三都,部分属思德乡第九都,清代大朗大部分属京山司第三都,部分属缺口司第九都。
民国初属东莞县第三都(后于1933年撤改为东莞县第三区)。
1945-1949年,属新第三区,建国初期属第一区、第二区。
1953年,土改完成后,大朗成立第四区人民政府。
1958年,成立大朗人民公社。
1958年9月,大朗人民公社成立后,管辖区域称生产大队。
1983年,撤大队改称乡,改公社为区公所。
1987年,撤区改镇。
1987年,大朗撤区建镇后,各大队改称管理区。
1998年,各管理区改称村。
2004年,开展“村改居”工作,部分村村民委员会改称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8年3月,成立新型社区长富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1年,大朗镇下辖12个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7]
大朗镇(3)12个居民委员会:大朗社区居民委员会、竹山社区居民委员会、巷头社区居民委员会、巷尾社区居民委员会、求富路社区居民委员会、长塘社区居民委员会、大井头社区居民委员会、圣堂社区居民委员会、黄草朗社区居民委员会、佛新社区居民委员会、屏山社区居民委员会、长富社区居民委员会。
16个村民委员会:高英村村民委员会、蔡边村村民委员会、水口村村民委员会、洋乌村村民委员会、洋坑塘村村民委员会、松柏朗村村民委员会、黎贝岭村村民委员会、佛子凹村村民委员会、松木山村村民委员会、犀牛陂村村民委员会、水平村村民委员会、宝陂村村民委员会、石厦村村民委员会、杨涌村村民委员会、沙步村村民委员会、新马莲村村民委员会。[7]
长塘社区 | 长富社区 | 求富路社区 | 佛新社区 | 松柏朗村 | 佛子凹村 |
巷头社区 | 巷尾社区 | 竹山社区 | 高英村 | 黎贝岭村 | 大井头社区 |
圣堂社区 | 水口村 | 大朗社区 | 蔡边村 | 黄草朗社区 | 洋坑塘村 |
洋乌村 | 宝陂村 | 犀牛陂村 | 松木山村 | 水平村 | 屏山社区 |
石厦村 | 新马莲村 | 沙步村 | 杨涌村 |
长塘社区 | 长富社区 | 求富路社区 | 佛新社区 | 松柏朗村 | 佛子凹村 |
巷头社区 | 巷尾社区 | 竹山社区 | 高英村 | 黎贝岭村 | 大井头社区 |
圣堂社区 | 水口村 | 大朗社区 | 蔡边村 | 黄草朗社区 | 洋坑塘村 |
洋乌村 | 宝陂村 | 犀牛陂村 | 松木山村 | 水平村 | 屏山社区 |
石厦村 | 新马莲村 | 沙步村 | 杨涌村 |
大朗镇位于东莞市南部,[8]东接常平镇,南连黄江镇,西南靠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办,西邻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与大岭山镇,东北与寮步镇、东坑镇接壤。大朗镇总面积97.5平方千米(2017年)。镇中心位于北纬22°58′,东经113°52′。
大朗镇全镇地形东北宽,西南窄,[3]状呈桑叶形。东西相距从大井头边境至西南犀牛陂边境长有16千米,南北相距从高英边境至石厦仙村边境宽12千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偏高,东北部低,属丘陵地区,海拔在6-250米间,最低处在水口排站和沙步土地坑砖窑处,海拔标高只有6米。东南部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山岗,形成一幅天然屏障。
大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南海沿岸,受季候风影响,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以上,无霜期339天,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雨量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总雨量的83%。
大朗镇(3)大陂海发源于莲花山东麓的大坑洞,经平埔、金狮洞南侧茅田与颜屋两水汇合,流入水牛湖,经犀牛陂后段流至宝陂前,向东流至松木山金鸡山大坑洞。河流发源于黄江镇南门山塘,经过竹山下长龙下流洞北转流到黄牛埔。
水库引水经黄江墟、仙村、其南冚岭、坳厦、油塔岭、石龙岭,流过莞樟公路桥(蚬壳海桥),向北流经沙步红花岭、龟龙山、长岭,流入土地坑,汇合大陂海河流入常平袁山贝,再向北经横沥镇注入寒溪水(即青鹤湾)。
大陂海由松木山水库排洪闸放水,经大陂海河道向东流经联桥,经德寿庄、校椅围、紫泥墩、乌石岭、木胡头,流过蔡边地段的羊寮、蕉山岭。另有水陂一条,由莲塘头水库出水,经雄鸡边流过顶水岭侧注入大陂海。从车水埔至水口地段的鲤鱼岭、白沙墩,经杨涌至沥园河道蜿蜒弯曲,河床浅窄,每逢大雨,排水缓慢,河水横溢。
水资源
大朗镇大朗镇属丘陵地带,河流较少,主要有大陂海和蚬壳海。大陂海属大朗地段的长10.3千米。蚬壳海位于大朗镇东南面,属大朗镇的地段长7.05千米。松木山水库在1958-1959年建成,集雨面积54.2平方千米,容水量5750万立方米。
矿物资源
大朗的煤主要分布在沙步沙塘围、莲塘头、坳厦等地。重晶石主要蕴藏在巷尾石头坟岭,颜色洁白晶莹、光泽明亮、含有氧化铝成分,可作化肥原料。黄石(又名山石)分布在蔡边、水口、洋乌、沙步、石厦、杨涌、松木山、水平、屏山、犀牛陂等地的山岗上,以水口的蕴藏量最多。
土地资源
大朗土壤以沙质、沙泥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属中等偏低。1980年,大朗公社进行土壤普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耕地面积(水、旱田)160789亩,占13.7%,含量中等的849499亩,占71.7%,有机质缺乏的65331亩,占14.6%。1986年,大朗耕地面积41208亩,其中水田26601亩、旱地14607亩;果园5万亩;山林4万亩;山塘水库1万亩。1987年普查,大朗水田面积31.424万亩,旱地面积22.22万亩。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朗共253163人(其中含外来暂住人口191400人)。2008年,大朗人口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年份,为268481人,其中户籍人口68134人,外来暂住人口200347人,总人口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5318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朗镇总人口为310889人,约占东莞总人数的3.78%。截至2013年,大朗镇户籍人口6.7万人,常住人口约32万人。全镇以汉族为主体民族。
截至2021年3月8日,大朗镇户籍人口为10.02万人,常住人口32.1万人。[9][10]
党委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郭怀晋[6] |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郭怀晋[6] |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135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全镇出口总额增长28%;2010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财政总收入18.8亿元。
2018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303亿元,增长率达8.5%;规上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12.4%。
引进超亿元项目7个,增资总额51.7亿元,新引进外资项目23宗,同比增长43.8%。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组两级纯收入6.8亿元,增长12.2%,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加速推进。深入推进“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全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3家,高层次人才总数3000名。推进高企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48家,5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11]
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4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6.7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亿元,同比下降6.7%;规上工业增加值124.64亿元,同比下降0.4%。[9]
1983年大朗公社稻谷总产最高达到20328.6吨,是1961年10251吨的1.98倍。2000年,为水稻亩产最高年,达到406公斤。从农业总产值的构成情况来看,2008年,农业总产值1881万元,占0.08%,比1978年下降了91.2%,其中种植业占56.5%,林业占0.3%,畜牧业占5.6%,副业占37.6%。
2010年,大朗镇有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5000多家,既有大量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又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1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企业。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0家,比2009年增加50家,实现总产值25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6%;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35家,实现总产值13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7%。2010年,全镇新注册企业1001户,净增企业649户,总量达4085户,新注册资金12.2亿元,其中外资5.4亿元,占44%,内资6.8亿元,占56%。2014年,大朗全年引进6家投资超亿元企业,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增加工业产值近40亿元,税收增加近2亿元。
纺织业
2014年,大朗镇有纺织企业3000多家,全镇“三来一补”企业实现100%转独资,大朗加快实施“机器换人”,现有毛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000多家,数控织机使用量超过4万台。
装备制造业
截至2014年,大朗镇有装备制造业企业1300多家,主要生产数控织机、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注塑辅助设备等等,其中有11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年产数控织机6000多台。
2014年,大朗镇被认定为“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联姻阿里巴巴,全镇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有5300多家,全年电商交易额66.4亿元,增长33%,其中毛织类电商交易额39.3亿元,增长40%。
招商引资
2014年共引进外资项目45宗,包括新签17宗、增资28宗;合同吸收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17.4%。
语言
大朗镇大朗镇的本地方言为粤语。
民俗
大朗人素来把年夜饭视为一年中最丰盛的宴席,年夜饭瓜果毕至,鱼肉咸集,举家团坐,饮酒辞岁。“就餐前须要祭祀祖先,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此外进餐时忌讳别人打扰,即所谓的‘睬年饭’。”
此外,守岁也是除夕的一项重要仪式。依大朗历史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这顿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吃到深夜。
大朗镇的松柏朗村,除夕夜上文光庙,一直是当地居民盛行的风俗。每年除夕子时,文光庙都会成为民众聚集的圣地,万众祈祷,争添子时香,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
莞深(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和常虎(常平-虎门)高速公路均从大朗互通经过,并设有出入口,省道莞惠公路横贯而过,镇内还建有富民路、美景路、富华路、富康路等一批道路设施。
大朗镇截至2013年,大朗镇建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卫生服务站,农村医保参保率达100%。投资2.3亿元新建大朗医院住院大楼,容纳床位820多张。
2002年以来共投入近2亿元建设8所新校,投入5000多万元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推进联合办学和创建等级学校,全镇公办学校由25所撤并调整为12所,创建成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幼儿园)12所。截至2013年,大朗镇有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10所,市一级幼儿园4所。
2013年,投入公交车辆137辆,公的195辆,实现村村通公交。建立镇、社区(村)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近700名“摩的”司机进行增驾小汽车培训。
大朗镇截至2013年,大朗镇村企业图书馆共41个,藏书68万册。大朗电视台、《大朗周刊》、大朗网站、大朗快讯成为大朗四大媒体;《东莞市大朗镇志》、《大朗年鉴》正式出版发行。大朗镇档案馆是全省第一个镇级档案馆,是国家二级档案馆、省特级档案馆,2010年底,馆藏档案10万卷。
大朗镇(3)2008年起陆续启动了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0多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21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40个,产业项目35个,城市功能配套项目52个以及城市中长期规划项目2个。截至2013年,大朗镇有110千伏级变电站3座、220千伏级变电站1座,自来水厂年供水量9000万吨以上,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万吨。建成占地1360亩的荔香湿地公园和占地2500多亩的凤山农业科技园。
2018年,大朗以城市品质为重点,建设美丽大朗。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完成散裂中子源周边环境整治、美丽幸福村居第一二批工程。将长盛南路、松佛路等道路打造成灯光街、国旗街,把银朗路、迎宾路等道路打造成彩色路。环境治理初见成效。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坚决打好“三大战役”,整治“散乱污”企业717家,超额完成市下达的250家整治任务。加快固体废物整治,镇中心区填埋场实现规范处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去年12月考核排名全市第四。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投入5800万元整治3条内河涌,全面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新增截污次支管网64.27公里,任务完成率达103.6%,排名全市第五。城市更新稳步推进。[11]
文光庙 | 文光庙,坐落于大朗镇松柏朗村,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十月,庙中主祀文、武二帝(文昌帝、关帝)。数百年来,文光庙曾三次重修。1991年,松柏朗村在港澳同胞的支持下,筹集资金重修文光庙,从此该庙“朝香晚灯”,香火不绝。于2004年1月8日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光庙是大朗镇仅存的一座文庙。 |
大朗荔香湿地公园 | 大朗荔香湿地公园位于富民中路蔡边路段,用地面积1360亩,其中绿地面积约900亩,湖面面积约400亩。是大朗镇的农业生态园。 |
凤山农业科技园 | 凤山农业科技园位于大朗镇南部,属凤山万亩景区的一部分。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2432.19亩,一期工程占地933亩,建有花卉种植区、纯种日本锦鲤养殖区、金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有机荔枝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区、盆景展示区、东北林蛙华南养殖基地、珍、稀、特水产养殖区、休闲农家乐“凤山农庄”、特色珍珠鸡养殖区等多个农业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