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季节

秘密的季节

作者 马海轶
页数 222
ISBN 9787225025896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秘密的季节(诗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诗歌作为人类精神中最美幻的花朵,它先天地歌唱阳光、土地、河流、村庄、麦粒、食盐等这些与我们的存在息息相关的始基性事物与元素。在世纪性的荒芜与颓废的气息裹挟而来之时,在诗性神圣的抒情中,《秘密的季节》始终保持 了一种洁净的健康与静穆的高度,没有向流行的阵风与肤浅的欲望屈服,始终选择了一种硬朗且优美的抒情风格。它在思想、经验、语言、诗艺诸方面都是一部深具认识与审美价值的诗歌文本,它表明,以该书作者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以独有的诗学理念与美学气质登上了青海诗坛,而且在更加自觉、完美地歌唱,歌唱黑暗的真实,虚无的真切,忧郁与无奈的无处不在。——马钧

如此纯度的抒情声调,闪烁出心灵晶体的迷离、超凡、优雅、清逸;幻美的目光如同阳光隐秘地进入叶脉一般进入事物和生命幽曲的核心,丰沛细腻的意象,敏感而忧患的感应,灵动而又轻盈的想象,都使《秘密的季节》放射出浪漫主义诗学蕴藉而持久的光彩,细细吟读,那些蛰伏的精神秘藏,还有一点一点积聚在内心的高贵与甜蜜,就会翩然而至,带着我们沿着布鲁斯式的隐忧,沉甸甸地滑行或者飞翔。

作者简介

马海轶:男,汉族。生于上世纪60年代,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地下掘水,80年代初,从甘肃中部流落到青海西部,在地上砌墙;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三十年来,在文学的大地上,掘水不止,砌墙不息;作品发表在海内外百余种汉语报刊,并入选六十多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秘密的季节》、散文集《西北偏北的海拔》、文学评论集《旁观》;作品分别获青海青年文学奖、青海文学奖、青海省文艺创作政府奖、全国电力文学奖等;创作简历被收入《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新文学史论》等论著,被列为青海省九十年代以来诗歌创作、文艺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系中国作协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 序(马丁 作)

● 结局或开始

流浪诗人

德龙的家和以后的情况

西宁的湟水桥和一种感觉

原子弹落在广岛那一天

我看见一群孩子

早上八点拐过大什字

最后一阵风

一个夏日午后

某年十二月三日

信使我站起来

走遍大地

忧郁的问候

野菊花

妹妹

旅程

致学生

大学最后一夜

会见马丁

怀念

曾经见过一只大鸟

和马群一道

从前到过的草地

累死在归途的雁

写在烟盒纸上

追忆往事

秋日之书

阳光之城

理解季节

旅途

斜阳

微风

春日独奏

四月将至

重新燃烧

五月意识流

八月印象

九月之旅

我在风中奔跑

一个中国故事

结局或开始

● 终生流浪若梦

哀歌

葬仪

爱情

记忆

颂词

卷册

证言

时光

暮昏

特征

放逐

苜蓿

坠落

信使

和平

烈士

告别

大树

缅怀

● 复活的星辰

牧羊人的幻觉

小憩的园丁

写信的农人

经典故事

群鸟之死

故地重游

穿黑色外套的邻居

每当雨季来临

预言家

老北风

铁青马

暮昏

青海湖

龙卷风

古鸟化石

在逃亡和流放之间

肖像:温森特·凡高

肖像:莫迪格利阿尼

肖像:劳特累克

肖像:巴尔扎克

肖像:海明威

肖像:海子

肖像:梦露

听惠特尼·休斯顿的歌

草的喃喃细语

卡德兰小说的结局

● 短歌集

生活

红尘

青春

哑弦

降落

等待

归途

证人

复活

夜声

词语

请求

背景

预言

行者

相遇

诗人

大树

旧事

微光

雪中

爱情

夜雨

流星

独白

演说

声音

游戏

旧照片

● 拆散的诗句

午后的光亮

挪威的森林

拆散的诗句

被替代的词语

漫游或逃亡

在巨石和青铜之间

在暴风雨之外

梦幻蒙太奇

游戏与隐喻

当时并不象今夜

时间不再是挑战

从容展开

回忆一次经历

逃离之路

内情

窗帘布变奏

下雨的日子

在旷野里

● 纪念夏天(组诗)

● 低河一年(组诗)

● 游戏·事件

● 后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