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片1956年初,南宁水利学校筹建,校址南宁市长岗岭;[8] 同年5月,正式建立,并于秋季正式招生。
1958年11月,改为南宁水利电力学校。[8]
1962年8月,广西工学院水电系并入学校,附设大专班。[9]
1970年初,更名为广西水电学校。[9]
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8]
1984年,经批准举办普通专科学历教育。[10]
199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0]
2002年,以广西水电学校为基础,升格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1]
2003年,广西水电技工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入学校。[10]
2010年10月,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12]
2016年2月,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13]
2018年,入选水利部“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14] 同年8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5]
2019年12月,入选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16]
2021年1月,通过水利部“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验收。[14]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17]
2022年6月12日下午,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区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市锦华大酒店隆重召开。广西水电职院作为第七届副理事长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当选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秘书长单位。[18]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十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专科专业、5个联办本科专业。[19]开设有 8个系2个教学部,63个高职专业及方向。精品课程11门,优质专业12个。
2021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一览表
教学系部 |
高职专业 |
---|---|
水利工程系 |
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土保持技术 |
电力工程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输配电工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
机电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水力机电设备智能管理、机电设备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 |
经济管理系 |
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现代文秘、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建筑工程系 |
建设工程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自动化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
公共部 |
—— |
思政部 |
—— |
参考资料:[20][21] |
教学系部 |
高职专业 |
---|---|
水利工程系 |
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土保持技术 |
电力工程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输配电工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
机电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水力机电设备智能管理、机电设备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子商务 |
经济管理系 |
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现代文秘、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建筑工程系 |
建设工程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自动化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
公共部 |
—— |
思政部 |
—— |
参考资料:[20][21]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采文化活动(17)师资概括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380余人,。学院拥有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航,部级科技英才领衔,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卓越学者和广西技术能手、广西水利首席科学家、广西TRIZ创新方法首席专家领军。[19]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729人,专任教师475人,其中有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3人、全国水利优秀德育工作者6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千骨计划青年教师2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19][22]
全国水利职教名师:龙艳红等[23]
全国水利职教新星:黄淑芳等[23]
全国水利优秀德育工作者:冉海涛等[24]
广西教学名师:陈伟珍等[25]
“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陈伟珍[25]
广西高校卓越学者:谢锡锋[26]
质量工程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6)截至2023年4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3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42个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308个岗位实习基地。共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35个,共建八桂水利、百越电力2个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3]国家级和广西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拥有4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3个培训鉴定考核点以及ASEA培训中心和测试中心,可培训、鉴定工种168个。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5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自治区级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7门、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本科专业3个、联合培养本科人才专业3个。[3]
国家级重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22]
国家级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利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22]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27]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酒店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2]
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污水处理、10千伏不停电作业、光伏电站运维、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数控车铣加工、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金税财务应用、网络系统建设与运、无人机驾驶、建筑信息模型(BIM)、汽车运用与维修、传感网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3]
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建设点: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14]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节水灌溉实训基地、供用电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22]
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酒店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2]
自治区级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污水处理、10千伏不停电作业、光伏电站运维、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22]
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供用电技术、水利工程[22]
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22]
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等[22]
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2]
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22]
联合培养本科人才专业:工程造价、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2]
(注:名单不全)
学生成绩
2020年,学校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获奖33项,其中省级一等奖(金奖)2项,省级二等奖(银奖)3项,省级三等奖(铜奖)29项等,获优秀组织奖3项,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等专项大赛上共获奖9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5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7项。[22]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项。[28]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部分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水利发展新形势下高职高专给排水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应用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校企合作、课证融通、竞赛锤炼”的高职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供给侧改革下“三种机制、三类平台、四链贯通”水电类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融校企智慧、筑工匠摇篮”:高职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
高职机电类专业“三层三线四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
参考资料:[28]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水利发展新形势下高职高专给排水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应用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校企合作、课证融通、竞赛锤炼”的高职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供给侧改革下“三种机制、三类平台、四链贯通”水电类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20年 |
“融校企智慧、筑工匠摇篮”:高职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
高职机电类专业“三层三线四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0年 |
参考资料:[28] |
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联合243家单位和相关院校组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3]
联合100家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院校,成立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切实保证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度有序进行;与500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连续10年荣获“广西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9]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学院走出了7万多名高技能优秀人才,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和电厂内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有的还成为了知名专家和领导干部。学院因此被社会誉为“水电人才的摇篮”。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3]
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水利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22]
自治区级高水平创新团队:智能电力电子装备研发创新团队[30]
硬件设施
学院现开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3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6个培训点、2个考点。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建筑技术两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并获教育厅推荐为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立了1000多个网点的校园宽带光纤计算机网络,教学、行政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
拥有计算机1532台,数字化语音实验室4间、多媒体教室22个,足球运动场2个以及1座室内体育馆及多个运动球场。图书馆藏书近30万册;新建了2栋实训大楼、3幢学生公寓和2个开放式实训场所。通过校企合作与共建方式,共建有18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4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了6个实验实训基地,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与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合作90项,授权专利127项。[3]
2019至2020学年,学院立项厅级以上项目74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专利授权23项,发表论文156篇。[3]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科研获奖一览表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时间 |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制定与动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广西天湖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6年 |
现代化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
广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21年 |
参考资料:[31][32]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时间 |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制定与动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广西天湖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6年 |
现代化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
广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21年 |
参考资料:[31][32] |
校徽
校徽学校校徽为圆形构图,主要标识由蓝色、红色所组成的图案构成,标识上方标注学校中文名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下方标注学校英文名称“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3]
校训
上善若水、自强不息[3]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开设学生社团44个,参与学生1821人,开展了艺术文化节、社团嘉年华、定向越野赛、社团达人秀、社团PPT遴选大赛等学生活动。[22]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罗显克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李林 |
党委副书记 | 侯宗毅 |
副院长 | 蒋文沛、苏超、刘存香、周涛 |
纪委书记 | 邓文勇 |
总会计师 | 潘念萍 |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官网[4]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罗显克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李林 |
党委副书记 | 侯宗毅 |
副院长 | 蒋文沛、苏超、刘存香、周涛 |
纪委书记 | 邓文勇 |
总会计师 | 潘念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