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是从古到今的后藏重镇,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14世纪初期,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后,得到元、明王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就叫做桑珠孜,自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这就是日喀则的地名由来。
日喀则(2)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依日喀则东西的“藏”区为“耶如”(年楚河一带)和“如拉”(雅鲁藏布上游沿岸),东以岗巴拉山为界,西至冈底斯山(现阿里一部分)。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于是才有了“后藏”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时界定的“后藏” 区域有所变化。但是,对于现日喀则地区来讲,仍处于这个范围的中心地带。因此,根据历史事实,人们亦习惯于把日喀则地区称为“后藏”。
日喀则原称“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这里虽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凉之所。
公元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藏王赤松德赞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建桑耶寺,路经日喀则地方,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公元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年麦已具“城镇” 的雏形。
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便叫做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选址在今日喀则),取名为溪卡桑珠孜。在宗山建造了宗政府。从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为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日喀则始有建置。
公元1447年(明正统12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在一大贵族的资助下,开始主持兴建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建设对日喀则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随即以扎什伦布寺为中心逐渐扩展开来。日喀则的兴盛,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24年间。1618年,藏巴汗噶玛彭措朗杰以后藏为据点,推翻了支持格鲁派的帕木竹巴政权,建立了第悉藏巴汗地方政权,首府设在桑主孜日喀则。
藏巴汗统治时期,对宗山进行了扩建,使宗山成为当时西藏境内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日喀则市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游客不断往来,日喀则市城廓也得到了不断建设。
1634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研究决定遣派专使前往天山南路向蒙古和硕部的贵族首领固始汗求援。1641年固始汗率兵攻人日额则,统治西藏地方约24年的藏巴汗政权宣告结束。1642年固始汗统治了全西藏,登上汗王宝座,便迎请五世达赖喇嘛到日喀则,将西藏13万户奉献给五世达赖刺嘛,将桑主孜建筑的宫殿全部拆除(木料运回拉萨,以扩建大昭寺和修建布达拉宫),将卫。藏地区行政事务托付给达赖喇嘛的第巴管理。并于1642年建立了由格鲁派管理的西藏地方政权,史称甘丹颇章政权。(因达赖居于哲蚌寺甘丹颇章而得名)。达赖喇嘛居于前藏,固始汗本人率兵驻后藏日喀则(后移驻拉萨)。
1643年,固始汗赐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固始汗把后藏十个溪卡,全部献给扎什伦布寺,以作僧众的供养。从此扎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市也就成为后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10年2月由于清末治藏政策失误,加之英帝国主义作祟,西藏政局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1940年2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特准十四世达赖喇嘛继位;1949年6月3日李宗仁颁布命令,特准十世班禅继位。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日喀则。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则、江孜分设二个分工委。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日喀则、江孜分设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基巧办事处(相当于地区)。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全面发动了背叛中国的反革命武装叛乱,1959年3月~1961年10月,历时两年多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各分支机构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同时通过了边平叛边改革的决议。
日喀则1959年开始民主改革,1959年10月日喀则专区成立,辖11个县。(当时西藏自治区行政辖七个专区、一个市)。1960年西藏全区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1962年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专区合并为日喀则专区,辖18个县。
1965年恢复萨嘎、岗巴2县。拉孜县由拉孜迁驻曲下。辖18县。
1968年谢通门县驻地由通门迁吉丁。
1970年日喀则专区改为日喀则地区,地区驻日喀则县。辖日喀则、定结(驻江嘎)、拉孜(驻曲下)、聂拉木(驻冲堆)、谢通门(驻吉丁)、仲马(驻扎东)、康马、亚东(驻下司马)、岗巴、南木林、萨迦、定日(驻岗嘎)、吉隆(驻宗嘎)、昂仁、江孜、仁布、白朗(驻洛布穷孜)、萨嘎等18县。
1971年定日县由岗嘎迁驻协嘎尔。
1972年萨嘎县由萨嘎迁驻加加。日喀则地区辖日喀则、定结(驻江嘎)、拉孜(驻曲下)、聂拉木(驻冲堆)、谢通门(驻吉丁)、仲巴(驻扎东)、康马、亚东(驻下司马)、岗巴、南木林、萨迦、定日(驻协嘎尔)、吉隆(驻宗嘎)、昂仁、江孜、仁布(驻强钦雪)、白朗(驻洛布穷孜)、萨嘎(驻加加)等18县。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江孜地区,辖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驻江孜县江孜镇。1986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划归日喀则地区;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隆格尔县,以仲巴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注:实际上因故没有正式成立隆格尔县)。
日喀则
1986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日喀则县,设立日喀则市。日喀则地区辖1个县级市、17个县。
1997年,日喀则地区辖日喀则市和江孜、定结、南木林、仁布、白朗、康马、昂仁、亚东、拉孜、岗巴、仲巴、聂拉木、谢通门、萨噶、定日、萨迦、吉隆18个县(市)。
1999年9月21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54号)撤销隆格尔县(注:实际上因故没有正式成立隆格尔县)。
2014年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日喀则民俗
截至2021年,日喀则市下辖1个区、17个县。[6]
1个区:桑珠孜区。
17个县: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仲巴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岗巴县。[6]
地区名称 | 面积 | 人口 | 管辖范围 | 成立时间 | 地理位置 |
---|---|---|---|---|---|
主城区 | 3875平方千米 | 7,6万 | 辖2个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10个乡(联乡,年木乡,江当乡,边雄乡,东嘎乡,聂日雄乡,甲措雄乡,曲布雄乡,曲美乡,纳尔乡 | 1997年 | |
城南街道 | 约90平方千米 | 0,6万 | 辖帮加孔,教武场,曲下,扎西吉彩,德勒5个居委会和扎堆,斯玛,夏布日,桑珠普4个村委会 | 1960年成立城关镇,1988年撤镇分设城南街道 | 位于市区南部,辖区内有历代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和十世班禅大师消夏的宫殿“德庆格桑颇章” |
城北街道 | 70平方千米 | 0,6万 | 辖江罗康莎,岗朵林,米日贵林,彭觉曲美,波母切5个居委会和冲松村委会 | 1960年成立城关镇,1988年撤镇分设城北街道 | 位于市区北部 |
地区名称 | 面积 | 人口 | 管辖范围 | 成立时间 | 地理位置 |
---|---|---|---|---|---|
主城区 | 3875平方千米 | 7,6万 | 辖2个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10个乡(联乡,年木乡,江当乡,边雄乡,东嘎乡,聂日雄乡,甲措雄乡,曲布雄乡,曲美乡,纳尔乡 | 1997年 | |
城南街道 | 约90平方千米 | 0,6万 | 辖帮加孔,教武场,曲下,扎西吉彩,德勒5个居委会和扎堆,斯玛,夏布日,桑珠普4个村委会 | 1960年成立城关镇,1988年撤镇分设城南街道 | 位于市区南部,辖区内有历代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和十世班禅大师消夏的宫殿“德庆格桑颇章” |
城北街道 | 70平方千米 | 0,6万 | 辖江罗康莎,岗朵林,米日贵林,彭觉曲美,波母切5个居委会和冲松村委会 | 1960年成立城关镇,1988年撤镇分设城北街道 | 位于市区北部 |
地区名称 | 面积 | 人口 | 管辖范围 | 成立时间 | 地理位置 |
---|---|---|---|---|---|
曲美乡 | 356平方千米 | 0,6万 | 辖19个村委会,多日村,拉贵村,桑珠普村,夏瑞雪村,那塘村,曲美村,孜仲村,宗鲁古日村,迪村,边绒村,达措村,切白村,仁青林村,热旦林村,帕伦村,加日村,拉琼村,卡堆村,曲仲村 | 1960年1月成立曲美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曲美区的3个乡合并建曲美乡 | 乡政府驻曲美村,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17千米,古迹有俄尔寺,那当寺,属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聂日雄乡 | 555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8个村委会,德日村,嘎布地村,纳布木村,年徐村,巩巴村,甲庆孜村,康沙村,甲勤村,楚松村,冲堆村,彭贡村,闷嘎村,渊孔洛村,扎西康村,珠嘎村,强林村,国央村,帕冲村 | 1960年成立聂日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东嘎区的3个乡合并成新的聂日雄乡 | 乡政府驻德日村,位于市区西,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15千米 |
曲布雄乡 | 310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5个村委会,江孜村,班久伦布村,打吉村,岗西村,康沙村,顶村,鲁曲村,扎奴村,加堆村,加卡村,扎玛村,尼康村,普下村,仁嘎村,杯玛村 | 1960年成立曲布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甲措区的3个乡合并曲布雄乡 | 乡政府驻康萨村,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13千米 |
联乡 | 约514平方千米,人口0,5万 | 0,5万 | 辖16个村委会,特布村,达竹村,卓村,恰果村,觉吾村,车雄村,柳村,竹西村,拉孜孔村,普奴村,同孔村,达庆村,帕索村,普热村,切林村,查吾切村 | 1960年建联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达竹区的3个乡合并建联乡 | 乡政府驻地柳村,位于市境东部,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80千米 |
甲措雄乡 | 471平方千米 | 1,2万 | 辖24个村委会,色玛村,扎堆村,强久俄村,白扎村,桑阿林村,乃欧村,来卓村,拉堆村,帕林村,奴杰村,塔杰村,地纳村,宗堆村,联阿村,强堆村,穷孜让巴村,穷孜达康村,卡堆村,塔巴村,岗村,下鲁村,普奴村,普夏村,强久堆村 | 1960年成立甲措雄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甲措区的5个乡合并成立甲措雄乡 | 乡政府驻塔杰村,位于市区东南,年楚河西岸,距市区约10千米,名胜古迹有11世纪修建的夏鲁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纳尔乡 | 207平方千米 | 人口0,2万 | 辖10个村委会,帕仲村,苏东村,孜仲村,拿扎村,德庆村,扎隆村,玉炸村,巴纳村,安布村,知奴嘎隆村 | 1960年建曲下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更名为纳尔乡 | 乡政府驻帕冲村,位于市区西南部,距市府32千米 |
年木乡 | 330平方千米 | 0,3万 | 辖11个村委会,卡桑村,胡达村,平格村,吉木雄村,曲夏村,普吓村,普奴村,夏庆村,当古村,努林村,德吉村 | 1960年1月成立年木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达竹区的2个乡合并成年木乡 | 乡政府驻胡达村,位于市境东部,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63千米,有哈务寺 |
东嘎乡 | 约428平方千米 | 0,9万 | 辖32个村委会,曲瓦达村,曲瓦普村,差村,卡托村,达隆达村,达隆普村,达隆巴村,加日岗村,藏东村,宗嘎村,雪仲娘村,德孔村,卡达仲雄村,加吾岗村,曲龙村,兰迟村,江吉村,童热村,雪村,通来村,曲迟决嘎村,江色村,色顶村,普夏村,普奴村,觉木宗村,竹贵村,拉古村,巴尼村,羊玉村,雪仲瓦村,塘比村 | 1960年成立东嘎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东嘎区的5个乡合并建东嘎乡 | 乡政府驻雪仲村,位于市区西北,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距市区约22千米,面积约428平方千米 |
边雄乡 | 230平方千米 | 0,4万 | 辖10个村委会,普夏村,普奴村,普巴村,塔玛村,孔布岭村,加雄村,扎西岗村,林村,加根村,奴布林村 | 1960年1月成立边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江当区的3个乡合并成立边雄乡 | 乡政府驻塔玛村,位于市区东,雅鲁藏布江的南岸,距市区约19千米 |
江当乡 | 304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5个村委会,江当村,曲夏村,比热村,嘎仓村,雄卓村,扎西宗村,拉康村,龙桑村,甲玛卡村,努日村,修穷村,洛贵村,康国村,康美村,郭加村 | 1960年1月成立江当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江当区的2个乡合并成立江当乡 | 乡政府驻弄日村,位于市区东,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约45千米 |
地区名称 | 面积 | 人口 | 管辖范围 | 成立时间 | 地理位置 |
---|---|---|---|---|---|
曲美乡 | 356平方千米 | 0,6万 | 辖19个村委会,多日村,拉贵村,桑珠普村,夏瑞雪村,那塘村,曲美村,孜仲村,宗鲁古日村,迪村,边绒村,达措村,切白村,仁青林村,热旦林村,帕伦村,加日村,拉琼村,卡堆村,曲仲村 | 1960年1月成立曲美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曲美区的3个乡合并建曲美乡 | 乡政府驻曲美村,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17千米,古迹有俄尔寺,那当寺,属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聂日雄乡 | 555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8个村委会,德日村,嘎布地村,纳布木村,年徐村,巩巴村,甲庆孜村,康沙村,甲勤村,楚松村,冲堆村,彭贡村,闷嘎村,渊孔洛村,扎西康村,珠嘎村,强林村,国央村,帕冲村 | 1960年成立聂日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东嘎区的3个乡合并成新的聂日雄乡 | 乡政府驻德日村,位于市区西,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15千米 |
曲布雄乡 | 310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5个村委会,江孜村,班久伦布村,打吉村,岗西村,康沙村,顶村,鲁曲村,扎奴村,加堆村,加卡村,扎玛村,尼康村,普下村,仁嘎村,杯玛村 | 1960年成立曲布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甲措区的3个乡合并曲布雄乡 | 乡政府驻康萨村,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13千米 |
联乡 | 约514平方千米,人口0,5万 | 0,5万 | 辖16个村委会,特布村,达竹村,卓村,恰果村,觉吾村,车雄村,柳村,竹西村,拉孜孔村,普奴村,同孔村,达庆村,帕索村,普热村,切林村,查吾切村 | 1960年建联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达竹区的3个乡合并建联乡 | 乡政府驻地柳村,位于市境东部,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80千米 |
甲措雄乡 | 471平方千米 | 1,2万 | 辖24个村委会,色玛村,扎堆村,强久俄村,白扎村,桑阿林村,乃欧村,来卓村,拉堆村,帕林村,奴杰村,塔杰村,地纳村,宗堆村,联阿村,强堆村,穷孜让巴村,穷孜达康村,卡堆村,塔巴村,岗村,下鲁村,普奴村,普夏村,强久堆村 | 1960年成立甲措雄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甲措区的5个乡合并成立甲措雄乡 | 乡政府驻塔杰村,位于市区东南,年楚河西岸,距市区约10千米,名胜古迹有11世纪修建的夏鲁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纳尔乡 | 207平方千米 | 人口0,2万 | 辖10个村委会,帕仲村,苏东村,孜仲村,拿扎村,德庆村,扎隆村,玉炸村,巴纳村,安布村,知奴嘎隆村 | 1960年建曲下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更名为纳尔乡 | 乡政府驻帕冲村,位于市区西南部,距市府32千米 |
年木乡 | 330平方千米 | 0,3万 | 辖11个村委会,卡桑村,胡达村,平格村,吉木雄村,曲夏村,普吓村,普奴村,夏庆村,当古村,努林村,德吉村 | 1960年1月成立年木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达竹区的2个乡合并成年木乡 | 乡政府驻胡达村,位于市境东部,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63千米,有哈务寺 |
东嘎乡 | 约428平方千米 | 0,9万 | 辖32个村委会,曲瓦达村,曲瓦普村,差村,卡托村,达隆达村,达隆普村,达隆巴村,加日岗村,藏东村,宗嘎村,雪仲娘村,德孔村,卡达仲雄村,加吾岗村,曲龙村,兰迟村,江吉村,童热村,雪村,通来村,曲迟决嘎村,江色村,色顶村,普夏村,普奴村,觉木宗村,竹贵村,拉古村,巴尼村,羊玉村,雪仲瓦村,塘比村 | 1960年成立东嘎乡,1988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属东嘎区的5个乡合并建东嘎乡 | 乡政府驻雪仲村,位于市区西北,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距市区约22千米,面积约428平方千米 |
边雄乡 | 230平方千米 | 0,4万 | 辖10个村委会,普夏村,普奴村,普巴村,塔玛村,孔布岭村,加雄村,扎西岗村,林村,加根村,奴布林村 | 1960年1月成立边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江当区的3个乡合并成立边雄乡 | 乡政府驻塔玛村,位于市区东,雅鲁藏布江的南岸,距市区约19千米 |
江当乡 | 304平方千米 | 0,5万 | 辖15个村委会,江当村,曲夏村,比热村,嘎仓村,雄卓村,扎西宗村,拉康村,龙桑村,甲玛卡村,努日村,修穷村,洛贵村,康国村,康美村,郭加村 | 1960年1月成立江当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江当区的2个乡合并成立江当乡 | 乡政府驻弄日村,位于市区东,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约45千米 |
日喀则
日喀则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经纬跨度在东经82°00′至90°20′和北纬27°23′至31°49′之间。全市区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20公里。[7]
日喀则风光(2)日喀则大体处于喜马拉雅山系中段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由高山、宽谷和湖盆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横亘全境南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万山丛生。在日喀则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玛峰、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希夏邦玛峰(8012米)。其中位于日喀则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雄居世界之巅,昂首俯视群山,还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此外,还有卡如拉、加措拉、马拉、仲拉、拉吉、马热拉等众多高山。
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宽谷和江孜——日喀则平原组成。另有喜玛拉雅山脉北侧、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这些谷地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气候宜人,水源较充足。
日喀则土地类型多样,有耕地、草原、林地、荒滩、湖泊、沼泽等。日喀则地区耕地面积8.55万公顷,常年播种面积8.47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带。有些湖泊沿岸的狭窄地带,地势较低,牧草丰盛。
日喀则大致有3种区域性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北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干旱气候;喜玛拉雅山主脊线以南地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日喀则总体的气候特征是:
1.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
2.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达3300小时,高原紫外线强烈;
3.气温偏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西部亚寒带地区为0℃,东部温带地区为6.5℃,年平均气温为6.3℃,可算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2~12℃,最暖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18℃,年平均日较差西北部为16℃,东部为14℃;
4.干季和雨季分明。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为干(旱)季或风季。5至9月,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降水量集中在七、八月份,为雨季。此时多夜雨,多雷暴冰雹,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较多,在200-430mm之间,西北部偏少,少于200mm。东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际波动大;
5.日喀则无霜期在120天以上,境内降雪强度小,雪域集中在亚东帕里-聂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带;
6.喜玛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樟木、吉隆、陈塘、绒辖终年温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最暖日平均气温在18-22℃,具有高山亚热带气候特点。
日喀则有河流100余条,西藏第一大河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日喀则市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由西向东流经仲巴、萨嘎、吉隆、昂仁、拉孜、萨迦、谢通门、日喀则、南木林、仁布等10县,境内长度为700公里,流域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年楚河是另一条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康马县,经江孜、白朗在日喀则汇入雅鲁藏布江。其他还有朋曲河、多雄藏布、仲曲河、绒河、叶如河、康布河、吉隆河等等,除少数内流河外,均属印度洋水系。河流水源由地下水、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温偏低,含沙量小,水质好。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年季变化小。
日喀则有大小湖泊40多个,以西部的仲巴县、昂仁县境内分布最多。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有4个,分别是塔若湖(520平方公里)、佩枯措湖(300平方公里)、扎布耶茶卡(235平方公里)、许如湖(208平方公里)。这些湖泊多为内陆湖,大多是咸水湖或盐湖,湖水含盐、硼、钙、钠等矿物质成分,不宜饮用和灌溉。在喜玛拉雅山脉的雪峰冰川区,还分布有众多大小不等的冰川湖、冰碛湖,其中长芝冰川附近有一小湖,海拔6116米,被列为世界“悬湖”之最。
日喀则2016年1月28日08时50分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北纬29.65度,东经88.24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8]
2016年5月22日09时32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北纬28.31度,东经87.62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日喀则风景(2)日喀则共发现矿床、矿(化)点及找矿线索234处,有金、银、锌、铅、锂、锑、汞、铜、铁、锰、铯、铬、硼、云母、砷、食盐、芒硝、钾、水晶、硫、磷、明矾石、煤、泥炭、油页岩、菱镁石、瓷土、石膏、石墨、石灰石、仁布玉石等46种,其中硼砂储量较大。
主要开采的矿种有金、铜、铅、锌、铬、锑、玉、硼、矿泉水、花岗岩等。
金矿:日喀则采金历史悠久,储量颇丰,岩金开采所在地为谢通门县荣玛乡。砂金矿有南木林县达孜金矿、昂仁阿木雄金矿。
锂、硼矿:锂资源量达153万吨,三氧化硼资源量达3220万吨,钾为3590万吨,按1990年币值和三分之一可采比计算,潜在价值在1500亿人民币以上。秋里南木湖硼砂矿,伴生有部分芒硝,硼砂储量86万吨,品位达到28%以上。
矿泉水:矿泉水有岗巴曲登尼玛矿泉水和江孜龙玛矿泉水。主要生产曲登尼玛矿泉水。曲登尼玛矿泉水泉口海拔51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矿泉水水源,日出水量800吨左右。
建筑材料:砂石料主要在“雅江”及“年河”一带开采;花岗石主要在康玛县、谢通门县、拉孜县均有开采。
日喀则土地面积为1760万公顷,耕地面积7.95万公顷,常年播种面积7.5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尚待开垦的荒地有3.3万公顷。草场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带外,大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草场总面积1275.8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093.16万公顷,草场较为零星,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宜林宜草草甸有1261.18万公顷;森林主要分布于喜玛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区,日喀则5个有林县森林林地面积有122.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256.76万立方米,水源涵养林5220397.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1%。
日喀则境内有河流100余条,河川年径流总量350亿立方米,水利资源蕴藏量为1360万千瓦。
日喀则常见的林木品种有高山松、喜玛拉雅冷杉、喜玛拉雅云杉、桦树、西藏落叶松等,其中长叶云杉、铁杉、长叶松、喜玛拉雅红豆杉、雪松是特有的名贵品种。日喀则还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典型高山植物,多呈座垫状,茎叶毛绒发达,形大而色彩艳丽,它们顶风 傲雪,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众多的野生植物中,许多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著名的有贝母、党参、虫草、天麻、雪莲花、黄芪、胡黄莲、红景天、当归、大黄、首乌、麻黄、车前子、草乌、紫苑等300余种。日喀则药材资源丰富,常用药材品种有虫草、贝母、天麻、雪莲花、红景天、大黄等300多种。
日喀则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家畜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山羊、绵羊、猪、鸡等。野生动物有生活在喜玛拉雅山南坡亚热带、温带丛林中的小熊猫、长尾叶猴、野牛、棕熊、黑熊、金钱豹、猕猴、野猪、河鹿、野猫等几十种。生活在雪线附近有雪豹、岩羊。在喜玛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有野牦牛、野驴、岩羊、羚羊、黄羊、盘羊、狐狸、野兔、獐子、野狼、猞猁、旱獭等近百种。鸟类资源中有马鸡、藏雪鸡、秃鹫、黑颈鹤、血雉、鱼鸥、野鸭、斑头雁、红嘴鸥、棕头鸟、赤嘴鸟、太阳鸟、山雀、野鸽、斑鸠、麻雀等200余种。其中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雪豹、黑颈鹤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人口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日喀则总人口634962人。其中:日喀则市 99863人、南木林县 69214人、江孜县 61431人、定日县 46585人、萨迦县 42590人、拉孜县 45895人、昂仁县 45172人、谢通门县 39955人、白朗县 40111人、仁布县 28255人、康马县 19501人、定结县 17691人、仲巴县 17860人、亚东县 12038人、吉隆县 12174人、聂拉木县 15479人、萨嘎县 11947人、岗巴县 9201人。
截止2005年底,日喀则总人口为662,146人。其中农业人口490534人,牧业人口100130人,非农业人口71482人。藏族人口651828人,汉、回、蒙、土、满、苗、壮等十几个民族人口10318人。2005年日喀则出生8881人,死亡3961人,自然增长率7.47‰。
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 87.07 万人,比上年增加 0.92 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 59.17 万人,占总人口的 68.0%;牧业人口 11.02 万人 占总人口的 12.7%;非农业人口 10.41 万人,占总人口的 12.0%; 流动人口 6.47 万人,占总人口 7.4%。城镇常住人口 24.00 万 人,城镇化率 27.6%。人口出生率 12.8‰,死亡率 5.4‰,自然 增长率 7.4‰。
民族
日喀则市境内有汉、回、蒙、土、满、苗、壮等十几个民族。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斯朗尼玛[5] |
市委副书记 | 程四曲、冯继康、倪俊南、徐向国、王相民、廖恳、葛庆敏、王方红[9] |
市委秘书长 | 陈钢[10] |
职务 | 姓名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杨昆 |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戎新龙、余德平、邓江陵(土家族)、王泽敏、舒成坤、索朗(藏族)、叶青莲(女)、洛珠嘉措(藏族)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王方红[4] |
副市长 | 巴桑、尼玛普赤、张云宝、余斌、尼玛次仁、赤列朗杰、索那塔杰、母兴斌、张万财[11]、刘华忠[12]、陈耕、彭一浩[13] |
秘书长 | 张晓培[14] |
职务 | 姓名 |
---|---|
政协主席 | 普布 |
政协副主席 | 索朗扎巴、次仁顿珠、边巴、松泽、邱林 |
以上资料来源[15][16][17][18][19]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斯朗尼玛[5] |
市委副书记 | 程四曲、冯继康、倪俊南、徐向国、王相民、廖恳、葛庆敏、王方红[9] |
市委秘书长 | 陈钢[10] |
职务 | 姓名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杨昆 |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戎新龙、余德平、邓江陵(土家族)、王泽敏、舒成坤、索朗(藏族)、叶青莲(女)、洛珠嘉措(藏族)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王方红[4] |
副市长 | 巴桑、尼玛普赤、张云宝、余斌、尼玛次仁、赤列朗杰、索那塔杰、母兴斌、张万财[11]、刘华忠[12]、陈耕、彭一浩[13] |
秘书长 | 张晓培[14] |
职务 | 姓名 |
---|---|
政协主席 | 普布 |
政协副主席 | 索朗扎巴、次仁顿珠、边巴、松泽、邱林 |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7亿元,下降2.2%;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1亿元,增长11.9%。
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9:31.3:53.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6.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各类商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上涨3.1%、0.4%、1.8%、4.1%、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障类、其他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8%、0.6%、0.4%。
2021年,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8.65万户,比上年增加0.7万户,同比增长8.8%。注册资金1371.22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私营企业1.67万户,增长17.5%;个体工商户6.32万户,增长10.8%;农民专业合作社0.53万户,下降16.2%.新登记市场主体1.15万户,比上年下降5.5%;其中:新登记企业0.21万户,下降15.8%。[3]
日喀则城市风光(2)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6万公顷。其中,青裸面积5.96万公顷,增加0.1万公顷;小麦面积0.39万公顷,增加0.09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17万公顷,减少0.04万公顷。油菜籽面积0.73万公顷,减少0.1万公顷。蔬菜面积1.21万公顷,增加0.07万公顷。全年粮油总产量达46.23万吨,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粮食产量44.10万吨,增长2%;油菜籽产量2.13万吨,下降16.8%;蔬菜产量41.21万吨,增长4.2%。饲草料作物产量18.66万吨,下降26.8%。年末牲畜存栏449.58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增加16.96万头只匹。其中,牛98.57万头,增加7.19万头;羊346.34万只,增加10.11万只。牲畜出栏160.51万头只匹,出栏率37.1%。其中,牛出栏22.09万头,增长0.5%;羊出栏137.58万只,下降7.0%;猪出栏0.37万头,下降15.9%。肉类产量3.48万吨,下降2.2%;奶类产量11.53万吨,增长9.2%;羊毛产量2251.51吨,增长1.0%。[3]
2021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98亿元,实现增加值1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完成产值18.19亿元,实现增加值6.96亿元,比上年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9.43亿元(不包括电力公司),比上年下降15.22%;利润总额1.48亿元,下降52.76%。
2021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1.79亿元,实现增加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120.39万吨,同比下降31.8%;铅矿0.92万吨,下降37.2%;锌矿0.27万吨,下降49.7%;中成药(藏药)168.54吨,下降47.3%;捋耙8186.31吨,增长3.8%;瓶(罐)装饮用水8100.37吨,增长10.11%;酒类4053.00吨,下降47.8%;发电量30154.84万千瓦时,增长102.0%;自来水生产量2176.51万立方米,增长3.6%。
2021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8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0.7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8.01万平方米。[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0.6%,民间投资下降16.4%;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8.7%;施工项目个数增长36.9%。
2021年,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21.7%,非国有投资增长9.0%.
2021年,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7.9%,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下降17.9%,其他费用完成投资下降38.1%。
2021年,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74.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4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3%。
2021年,按资金来源渠道分:国家预算内资金比上年增长159.6%;国内贷款下降91.2%;自筹资金增长90.7%。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0%。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销售所在地划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7.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54亿元,增长15.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餐饮收入16.59亿元,增长18.4%。
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5%;实现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7.94亿元,增长114.3%。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年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6亿元,比上年下降7.12%。其中,税收收入8.03亿元,下降7.79%,非税收收入6.53亿元,下降6.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99亿元,比上年下降27.19%。
2021年,年末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7亿元,比上年下降13.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94亿元,下降57.45%。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0.07亿元,较年初增加4.67亿元,比上年增长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2.05亿元,较年初增加24.52亿元,增长8.8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4.55亿元,较年初增加15.96亿元,增长11.52%。[3]
日喀则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许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一提到后藏民族手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寺庙建筑群金碧辉煌的金顶、飞禽走兽,百姓生活中实用的金银铜铁器,高档别致的“松巴”靴,江孜的“仲丝”(卡垫)、氆氇和民族服装,谢通门、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
日喀则民俗文化(2)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日喀则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
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日喀则既过藏历12月1日的“农民年”,又过藏历1月1日的藏历年。
林卡节:逛林卡是藏族群众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的一种民族习惯。以前,每年藏历5月1日至15日这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游玩,逐步成为林卡节。
达玛节:藏语为跑马射箭。最初流行在江孜,其他许多地方也有举行。过去江孜达玛节于每年藏历4月19日左右举行。有赛马、比试骑术、角力等活动,但主要是搞展佛、跳神、祭祀等宗教活动。现达玛节时间多在农闲的6月份举行。
沐浴节:“天上闪现太白星,人间河须请郎中”这句人人皆知的话,指的是藏历7月中旬,太白金星在湛兰的天空出现一周,经星光照射的江河、泉水、溪水随之聚变而具有水之八德。当太白金星闪烁的七天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牧区,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提酒带餐到江河、去泉边尽情地饮水、游泳、沐浴、洗衣。
日喀则望果节:望果源于古代,盛于近代,是祈盼丰收而举行的活动。虽然各地的望果繁简不一,但其形式和内涵大同小异。开镰之前农事稍闲时,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由持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进餐饮酒。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
斗牛节:白朗县斗牛节在8月份举行,届时各乡村农牧民汇集一起,带着自家的公牛,进入指定的斗牛场,而后进行每乡、每村的斗牛比赛。比赛时二牛相斗难分难解,其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最终弱者被顶倒或落荒逃去,才可结束二牛之间的恶战。
2021年,全年货运量121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7.33%。其中,公路货运量1182.20万吨,增长20.37%;铁路货运量28.28万吨,下降43.0%。客运量20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公路运输63.59万人次,增长0.57%;铁路运输124.29万人次,增长4.22%;航空客运量14.4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42%。年末公路总通车里程达2.10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52万公里,197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418个建制村(居)实现通达通畅。[3]
日喀则和平机场每周一、三、五、日有往返成都的航班。
日喀则日喀则火车站已于2014年8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3个小时即可到达拉萨。继拉日铁路之后,“十三五”期间日喀则至吉隆口岸的铁路、日喀则到亚东口岸的铁路也有望开工。根据国家规划,拉日铁路将会北接青藏铁路,南连日喀则至聂拉木、日喀则至吉隆、日喀则至亚东口岸的铁路,通往尼泊尔和印度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形成。
国道318线、省道203线、304线贯穿全境,有众多的乡村道路连接。
日喀则风情(2)
2021年,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36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9.07%。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5123.21万元,增长10.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8523.32万元,增长9.02%。
2021年,年末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0.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720.68万人次,增长19.7%;接待入境旅游者0.04万人次,下降33.3%。旅游总收入4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7.07亿元,增长6.6%;外汇收入25.28万美元。[3]
1当地藏族民众欢庆国航客机飞抵日喀则机场
日喀则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9个,乡镇文化站204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县级艺术团18支。中波转播发射台7座,广播电视台18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8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8座。其中,县级及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18座。农牧民直播卫星入户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3%和99.24%。地方报纸印刷385.4万份,发行378.32万份。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6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2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监督所1个,血站中心1个。实有病床床位35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507张。卫生技术人员4002人。
2021年,年末全市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95.69万平方米、中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47.57万平方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