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主城区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木兰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木兰八景之一。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
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 古寨区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始建于南宋开元年(1259年),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 此山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 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 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系统,监测城市的地表温度。从卫星遥感图片可见,夏季武汉郊区不少地方被绿色占据,中心城区颜色逐渐变深为红色、紫红色,局部地区甚至变成黑色。“颜色越浅,代表地温越低。”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举例说,武汉不同地区的地表温差,最高可达15℃左右,在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差最高可达12℃左右。地温虽不能等同于气温,但地面温度会传递给人体,一般来说,地温低的区域,人体感觉也会更凉快些。[1]
在武汉,黄陂木兰山一带是武汉夏天最集中、最凉爽的“凉岛”。19日下午2点的卫星遥感图片上(如左图),黄陂木兰山一带,有大片的绿色,地表温度只有30℃左右。
遥感图片上,郊区的汤逊湖、东湖、西湾湖、武湖、梁子湖、严东湖等地,地表气温也较低,多呈现绿色或浅黄色,低温在30-32℃;在中心城区,也有一些零散小块颜色相对浅,主要集中在湖泊、较大的林地以及一些大型公园,低温在30℃-34℃。[1]
木兰文化之源、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摇篮、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地处武汉市北部,距汉口火车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区面积78平方公里,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小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木兰山是木兰将军故里,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诗人杜牧登木兰山题写了千古名句《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兰殿、祈嗣顶、棋盘石、木兰花树……,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蕴藏着的都是木兰将军的最动人传说、传承着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兰精神。木兰山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供奉神像一千余尊,佛道两教共处一山,全国罕见。木兰山菩萨应近又应远。每年来自鄂、豫、皖、湘、赣五省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宗教节日,这里更是盛况空前。“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黄麻起义的队伍上了木兰山”。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刘邓大军一纵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黄陂县有座木兰山。”“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李先念、徐向前、陈再道等革命前辈都曾兴然为木兰山挥毫题词。
木兰山高压、超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及大量的红帘石地质遗迹是研究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7.5亿年前这里是三叶虫的故乡,这里曾经海沸天摇,这里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春日鸟语花香,夏季云雾缭绕,秋天层林尽染,冬看银妆素裹。清幽宜人,峰回路转,佳境荟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达盛赞:“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曾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热播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唱响木兰、唱响中国,2007年5月17日,《木兰山组歌》在人民大会堂公演,更让木兰山走向世界。神奇木兰山,灵感传四方。竭诚欢迎八方宾朋来木兰山旅游观光!这是木兰姑娘最热切、最诚挚的期盼!
木兰山的香火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木兰山的庙宇初建于隋唐,盛于明清。山上先后启建了“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各宫观庙宇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飞檐翘角,精巧宏伟。一千余尊神像或坐或立,或走或骑,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堪称荆楚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清代诗人高昌鸣有诗曰:“奇峰千丈抹烟青,突兀凌霄可摘星。树色郁葱开望眼,梵声嘹亮出禅肩”。诗中所述说的“梵声嘹亮”即是指的木兰山的香火。“梵声嘹亮”中,烛摇黄幔,炉生紫烟,伴随着雄奇庄严的庙宇殿堂,漫山云蒸雾绕中,更显出木兰仙山的神灵与肃穆。
佛道和平共处一山是木兰山宗教的一大特色,两教以南天门为分界线,南天门以下是佛教的范围,以上是道教的地域,各显特色。座落于南天门以下是佛家红墙碧瓦的寺院,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呈左右对称,供奉的神佛宁静安详,南天门以上是道家描龙画凤的飞檐,道教的建筑都是建在险竣的地方,由台阶小道、古寨、亭台将高低各异的山峰连为一体,体现了道教建筑的险、奇、虚、幻等特点。主峰“第一天峰”上的玉皇阁与它东面的金顶相印争辉,古朴庄重。金顶下边的三元宫、木兰殿等宫观雄踞悬崖绝壁之上,把主峰上的建筑映衬得神奇壮丽。 石砌的台阶步道依山就势蜿蜒于各个宫观庙宇之间,将整个古庙区串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殿堂、寨墙都是采用青冈石交错嵌压、层层相叠于峭壁峰端而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充分地体现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提到木兰山的香火,我们不得不提及木兰山宗教上的一个重大的活动——金秋木兰庙会。从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九九重阳节,历时四十余天,以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影响广而著称,来自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来到木兰山朝觐,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在庙会期间,最有影响力的是“亮子会”。亮子是民间朝山进香者结队朝山途中锣鼓、唢呐及一路唱经诵佛声声声响亮;队伍中黄绫大盖,彩色旌带、旗幡相映如画,壮观漂亮,高举玉皇大帝和五百护法灵官神像熠熠闪亮,壮观的朝山队伍,虔诚肃穆的参拜,把整个木兰仙山、灵感四方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史料记载,木兰庙会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其中亮子会是木兰庙会的重头戏。文人杨树谋题归元禅寺大士阁联。幼年给黄陂木兰山庙题匾额,荣称为神童。从以前单纯的朝山活动已经发展到今天集朝圣、经济、文化的交流、农产品展示、民间技艺的表演等于一体的多元性活动。
当我们聆听飘飘仙乐,感受着木兰山特有的宗教文化氛围时,心里不由地问自己:木兰山的香火为什么这样越烧越旺、经久不衰?是木兰将军故事的动人?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感召力?是木兰山香火的灵验神奇?也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