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盏乡

中文名 银盏乡
所属地区 贵州省瓮安县
地理位置 瓮安县城北面3公里
著名景点 梅花堰渡假村
人口数量 1.43万人
目录导航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乡

乡内水源条件较好,有年蓄水量110万立方米的梅花堰水库一座。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铁等矿藏为主。有大小企业24个,北斗山黄磷二厂、贵信黄磷厂、浙江浦峰集团都在乡境内。有全国闻名的十大水帘洞之一的穿洞河瀑布、正在规划

银盏乡银盏乡的西坡生态公园、环境怡人的梅花堰度假村、水皎生态休闲新村等景点。全乡村村通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程控电话、电视覆盖全乡。乡内有6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两基”工作、“普九”、“普实”工作均验收合格。

社会经济建设

银盏乡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中央、省、州、县各项方针政策的支持下,银盏乡城郊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进一步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工业总产值46167万元,农业产值7561万元,财政税收931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557.47元。4500余亩的辣椒、1000亩烤烟、1300余亩绿色蔬菜基地已初见雏形;银盏食府、小小春湾、梅花堰等40余家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开工建设,磷化、加工等各类企业正在加迅入驻和建设,一批新新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

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时期,党委、政府正以高昂斗志、拼搏精神,带领全乡各族人民高举团结、奋斗、发展的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州、县、乡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坚持“一园三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深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龙头带动,进一步优化畜牧养殖区、推进物流流通区和加强休闲、娱乐、餐饮区的建设指导;按照“立足城郊,融入县城”的发展基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实现城乡对接,融为一体;树立“执政为民,民生至上”包容发展理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平安新银盏,全面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民俗文化

龙狮文化

龙狮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舞龙舞狮象征着兴旺和吉祥,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传统艺术性,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精华。在人们的记忆中,有锣鼓伴奏,龙随乐舞。舞龙结合着跳跃、扑腾、登高、翻转、踩球等高难动作,让人喜闻乐见。因此舞龙舞狮活动成为喜庆佳节的最佳的民间活动。

今天的龙狮运动,它已经从民间文体活动变成一项集武术、杂技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其技艺发展水平之高,遍及范围之广,还有其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处处显示着这个古老的健身娱乐项目的时代新魅力。舞龙舞狮深受世界和各族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

银盏民族花灯队

贵州花灯戏起源于唐宋之间,风行于明代、清代,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银盏民族花灯队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浓厚,其婉转动人的优美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建中的人文风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044
6291
5753
家庭户户数 329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038
家庭户男 6288
家庭户女 5750
0-14岁(总) 3544
0-14岁男 1876
0-14岁女 1668
15-64岁(总) 7893
15-64岁男 4123
15-64岁女 3770
65岁及以上(总) 607
65岁及以上男 292
65岁及以上女 31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630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