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铅矿

钨铅矿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英文:stolzite

释文:成分Pb[WO4]。

四方晶系。晶体常见双锥状或厚板状。暗浅黄、黄褐至浅红褐色。条痕无色。透明至半透明。半金刚光泽或松脂光泽。硬度2.5~3。性脆。密度7.9~8.34克/厘米^3。

产于钨矿床氧化带。

颜色

纯净的钨铅矿无色透明(相当罕见),因呈各种程度的黄色、橙色、红色或灰色等。

历史

钨铅矿十九世纪初在中欧著名的锡林(Zinnwald)矿区被发现。起初人们是当成白钨矿或钼铅矿收集的,后来才确认其真正的成分。1845年正式命名为Stolzite,以表彰提供第一件标本的捷克学者Joseph Alexis Stolz (1803-1896)。钼铅矿Wulfenite也是1845年命名的。

绵延德国和捷克边境150公里长的山脉,德语称为厄尔士山脉(Erzgebirge,意为“矿山”),捷克语称为克鲁什内山脉(Kru?né Hory,意为“难行的山”),由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形成,存在巨大的地质断层,是地球上条件得天独厚的多金属成矿带,也是地质学、矿物学和结晶学研究得最早和最好的地区之一。

从十二世纪开始直至二十世纪后期,该山脉两侧出现过数不清的开采银、铅、锌、钨、锡、钴、铀等的矿场。德国一侧是萨克森地区,捷克一侧是波希米亚地区,皆为世界著名的矿物标本产地。历史上最早发现钨铅矿的锡林(Zinnwald)矿区,位于捷克的波希米亚。早期的钨铅矿,未见到晶体突破1cm的记录。[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