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万历《辰溪县志》,辰溪第一部县志,由曹行健任知县时所修,八卷,已佚。曹行健,直隶当涂岁贡,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辰溪知县。
[1][康熙]辰溪县志一卷
(清)朱兆梓纂修。 兆枰,字揆中,辽东(今辽宁)人,监生,康熙十九年(1680)至二十四年辰溪知县。是志上承万历曹志,下续启、祯、顺、康近事,始修于康熙二十四年,是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十七年。正文分二十八目,约一万六千字,为二修辰溪县志。首列康熙二十四年朱兆梓《辰溪县志序》及《辰溪县地舆图》;沿革载汉唐迄清辰邑建置沿革变迁历史;灾祥录存明天顺三年(1459)至康熙十七年吉祥灾祸十七次;物产详邑之特产葛布、钓苔酒等数十种,均有裨于政洽、经济、文化考证;其余各目多至千余字,少则近百字,如秩官仅录宋均等五人,山川只列十七处。是志虽体例较完备,但内容过省,至使大量邑事不能入卷,此为清初诸志之弊端,亦是志之短也。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1977年胶卷本。
[2][雍正]辰溪县志八卷
(清)陈承虞修,刘亮纂。承虞;字九韶,号肃斋,陕西蒲城人,举人,雍正五年(1727)至九年辰溪知县。亮,邑人,雍正元年岁贡生。是志上承康熙二十四年(1685)朱志,下续康熙、雍正近事,始修于雍正九年,年内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八门四十六目, 约四万一千字,为三修辰溪县志。开卷为陈序,顺次为目录、辰溪县坊里形胜图、地舆图、纂修姓氏等;沿革纪辰邑历代疆域分合兼并之演变;城池记明正统十四年(1449)始建邑城,及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修复与兴废情况;山川载时驻山、大西山、玉带河等山峰岭岩,河滩涧溪二十七处;古迹详境内钟鼓楼、大酉洞、汉刘尚城、藏书室等古遗址十处;陵墓列善卷墓;祠祀存汉马援新息侯祠、 善卷祠等,皆可为后世文物考古的珍贵史料。是志颇重田赋,细分田土、户口、起运、驿传、物产、灾异六目,记辰溪田土塘亩数额,人丁数,及明清两代水旱灾害十九次,有裨于赋税、人口、自然灾害史研究。官师、知县条,由朱志的五人递增至三十七人;选举详元明清各类科第人士二百人;人物置列乡贤、忠烈、掾举、武举、农官、仙释、耆寿、流寓八目,存四十余人傅略;艺文录存诗文三十五篇。末附刻印工价,云:"计四万一千字,每百字工价三分,共银一十二两三钱,供给食物共银三两五钱"。为考证是时刻书工价的重要数据。是志体例类目,较朱志完善,内容倍增。主笔就山川古迹之灵秀,风俗物产之盈绌,人物缙绅之联缉,官师科第之缕别,祠祀艺文之详审,一一录存,堪称辰州方志之上乘。 有雍正九年(1731)刻本,1977年胶卷本。
[3][道光]辰溪县志四十卷首一卷
(清)徐会云等修,刘家传等纂。会云,字午坪,安徽庐江人,贡生,嘉庆二十年(1815)辰溪知县。家传,号肯堂,邑人,举人,考充右翼宗学数习,历署云南各州县事,嘉庆十八年、二十一年滇闱乡试同考官。是志始修于嘉庆二十三年,于道光元年(1821)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四十目,约三十五万字。有县境图、县城图等。是志考核辨证了通志、府志、旧县志某些错讹;典籍志遍录邑人著作,是一部较好的地方书目,颇具特色;矿厂志记述了铁矿开采,保存了一些实业史料,有一定的经济参考价值;武功志记自东汉迄清的战乱兵事及祥异志所记历代自然灾害等,均系难得的地方史料。有道光元年(1821)刻本。
[4][民国]辰溪县志存稿
张绵周纂修。绵周,邑人,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于私立上海大学,著有《陆王哲学》。是志始修于民国二十三年,三十七年付印。全书分辰溪疆城及县治之沿革、长溪之晷度及分野、辰溪方言考、明清以来辰溪之文化及学风四目,约四万余字。是志以辩证的观点方法论述全篇,然考辨多陋,且言词繁杂,不大可取;仅方言考一目,虽嫌繁琐,然资料充实,仍不失为一方方言词书。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
1994年的《辰溪县志》,由辰溪县志编纂委员会所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主要纲目有行政建置卷、自然坏境卷、人口卷、中国共产党卷、党派群团卷、政权政协卷、公安司法卷、军事卷、劳动人事卷、农业卷、林业卷、水利卷、畜牧水产卷、工业卷、能源卷、交通卷、邮电卷、商业卷、财税卷、金融卷、城乡建设卷、经济综合管理卷、教育卷、科技卷、文化卷、卫生卷、体育卷、社会卷、方言卷、风俗卷、人物卷、乡镇概况卷、附录等。
2012年的《辰溪县志》,也由辰溪县志编纂委员会所修,由线装书局出版,主要记载1978-2005年间辰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辰溪县志封面照(4)
关于旧县志的出版情况这里再作一个简单介绍:
2012年出版了《清康熙·雍正辰溪县志》,由辰溪县史志办公室编,谢开科标注,是将清康熙版及雍正版两种县志合编到一起的简体横排版。
2014年出版了《清道光辰溪县志》,由辰溪县史志办公室编,刘明卿、谢开科标注,是在道光元年刻本的基础上所修,为简体横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