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志

作者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郭兴圣、马良德、常正、曹柏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类别 地方志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山丹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作品目录

封面

山丹县志

《山丹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山丹县志》复审领导小组成员

《山丹县志》终审人员

《山丹县志》编辑室成员

《山丹县志》编委会办公室成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焉支胜景

山丹县城一角

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李桥水库

南部沿山地区油菜面积丰收

祁连山下的马群

东北部草原上的卡拉库尔羊群

西部山羊堡滩上的苹果梨

南湖公园

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

山丹中学教学楼

山丹医院门诊楼

艾黎与何克陵园

明代长城

山丹焦化厂

花岗石板

变电所

面粉厂

水泥厂

榨油厂

庭院种植苹果梨

发菜

精炼油

小麦优良品种高原338

黄葑(黄参)

麻黄

1949年在原城隍庙戏台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山丹解放

中山街

无量阁

城隍庙

古钱币

峡口古堡

大佛寺

发塔

八个墩

苗堡过街楼

古陶罐

将军楼

芦堡学校

静安学校

芦堡自来水

东乐敬老院

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山丹马

农贸市场

文化馆

山丹陶瓷厂工艺产品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东街百货楼

体育场

山丹县运输公司

马营河花寨桥

工人俱乐部

北滩林荫道

大黄山森林

《山丹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暨办公室人员合影

山丹县地图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大事记

大事记

第二编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质

第二节 地貌

第三章 气 候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四季特征

第三节 光照

第四节 温度

第五节 降水

第六节 湿度、蒸发

第七节 气压、风

第四章 水文

第一节 河流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三节 水质及水面、水能资源

第五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第二节 植被

第六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动物资源

第三节 植物资源

第四节 矿产资源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第二节 洪灾(含雹灾)

第三节 风灾

第四节 冻灾

第五节 病虫害

第六节 地震

第三编建 置

第一章 区域演变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明代山丹卫行政区划

第二节 清代山丹县行政区划

第三节 畏国时期山丹县行政区划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山丹县行政区划

第四章 乡镇村概况

第一节 城关镇

第二节 东乐乡

第三节 红寺湖乡

第四节 清泉乡

第五节 位奇乡

第六节 陈户乡

第七节 老军乡

第八节 李桥乡

第九节 花寨子乡

第十节 大马营乡

第十一节 霍城乡

第十二节 村堡演变

第四编经济管理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管理

第三章 物 价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物价调整

第三节 价格补贴

第四节 物价管理

第四章 计量

第一节 度量衡器的演变

第二节 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第五编农林牧水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 历代农业概况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第四节农村人民公社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 农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耕地

第三节 粮食生产

第四节经济作物

第五节 耕作制度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第七节 农业区划

第三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作业机械

第三节 运输、植保机械

第四章 林业

第一节 森林资源分布

第二节 林木树种

第三节 国营林场、苗圃

第四节 造 林

第五节 果树栽培

第六节 林木管护

第七节 调查规划

第八节 技术推广

第五章 牧业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

第三节 草原建设及饲草料生产

第四节 畜种改良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六节 其他养殖业

第六章 水 利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兴修水利

第三节 水利管理

第六编工业交通邮电

第一章 县属国营工业

第一节 采矿、冶炼

第二节 化工

第三节 机械制造

第四节 食品加工

第五节 陶瓷、玻璃

第六节 印刷业

第七节 电力

第二章 二轻工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生产

第三章 乡镇企业

第一节 建材、建筑业

第二节 加工业

第三节 采矿、运输业

第四节 化工

第五节 劳务输出

第四章 交 通

第一节 古代交通

第二节 公 路

第三节 铁路

第四节 桥梁

第五章 邮 电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邮 政

第三节 电 信

第七编商 业

第一章 国营商业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经营管理、商业网点

第三节 商品购销

第四节 饮食服务

第二章 国营粮食商业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粮油征购

第三节 粮油销售

第四节 粮油储运

第五节 经营责任制

第三章供销合作社商业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组织管理

第三节 采购供应

第四节 收购推销

第五节 综合服务

第四章 物资供应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供应

第五章 私营商业与集市贸易

第一节 私营商业

第二节 集市贸易

第八编财政税务金融

第一章 财 政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体 制

第三节 收入

第四节 支 出

第五节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支

第二章 税 务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工商税

第三节 农业税

第四节 牧业税

第五节 其他税收

第三章 金 融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货币流通

第三节 存 款

第四节 信 贷

第五节 债 券

第六节 保险

第九编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 城

第一节 古代县城

第二节 县城建设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第四节 环境治理

第二章 村 镇

第一节 村镇建设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

第十编政 权

第一章 历代县级政权

第一节 清以前县级政府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级政府及代议机构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山丹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节 山丹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 山丹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章 山丹县人民政府及基层政权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第二节 基层政权

第三节 民 政

第四节 劳动人事

第五节 劳动安全监察与保险

第十一编政 法

第一章 法 院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审 判

第二章 检 察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检察

第三章 司法

第一节 法制宣传

第二节 公证 律师

第三节 调解

第四章 公安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侦破预审

第三节 监狱看守

第四节 户籍管理

第五节 社会治安

第六节 消防、交通管理

第七节 禁毒、禁赌

第八节 会道门

第十二编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山丹县党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山丹县委员会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历届县委及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 党 组

第四节 党的建设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丹县委员会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第二节 政协活动

第四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山丹分团部

第二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丹县委员会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第四节 工会

第五节 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第十三编军 事

第一章 军事机构 驻军

第一节 军事机构

第二节 驻军

第三节 地方武装

第二章 兵役制度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兵役制度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制度

第三节 民兵组织

第四节 预备役登记

第三章 战事记要

第一节 历代战事记要

第二节 红西路军在山丹的战斗

第十四编教育科技

第一章 教 育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第二节 学 校

第三节 成人教育

第四节 教师

第五节 教育经费

第二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科技人员

第三节 科技普及活动

第四节 地震测报

第五节 科技成果

第六节 学术著作

第十五编医药卫生

第一章 医 药

第一节 医疗机构

第二节 医 疗

第三节 药品供应

第四节 公费医疗

第二章 防疫与妇幼保健

第一节 防 疫

第二节 卫生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十六编文 化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事业及机构

第二节 传统文艺形式

第三节 文学、美术、书法

第二章 广播电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新闻通讯报导

第三节 广播电视设施

第三章 体 育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四节 体育比赛成绩

第四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墓葬

第三节 古建筑

第四节 石窟、石刻

第十七编艺 文

第一章 古体诗

第二章 赋

第三章 现代诗 散文

第十八编民族宗教人口

第一章 民族

第一节 古代境内民族

第二节 现代境内民族

第二章 宗教

第一节 道教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发展

第二节 人口普查

第三节 人口分布构成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十九编民俗方言

第一章 民 俗

第一节 生辰

第二节 婚 嫁

第三节 丧葬

第四节 衣食习俗

第五节 传统节日

第六节 姓氏

第七节 称 谓

第八节 革除陋习

第九节 良风美德

第二章 方 言

第一节 语 音

第二节 方言词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

第二十编人物

第一章 传记

按竺迩

庄得

武振

周蕙

王允中

王建侯

王进宝

谢治

黄璟

何俊章

王良卿 王连清

张全贞

张来福

高天祥

李连祥

何文魁

王煜庭

但复三

乔治·艾温·何克

常立纲

路易·艾黎

刘玉琪

杨永伟

第二章 简 介

融魁

杨博

杨斌

刘璋

石永

廖逢节

彭 智

智 莹

马应龙

谢 诏

王从谏

融 杰

谢天宠

祁安期

宋 瓒

万邦英

明 福

黎建三

党行义

颜廷彦

徐辰告

俞时衡

查之屏

宋升平

毛继武

崔乔楷

曾 仁

张联星

何(鍸)

释炳霞

马良宝

祁斌

王丕美

王殿士

钱泽身

刘绩仓

吴成德

段毓成

何传敏

薛兴唐

刘元泰

钱元亨

于广福

兰生英

王孝

王三槐

杨智国

董国治

李逢溢

周尚诗

何多策

姜学玲

曹九龄

刘桂玲

王怀璋

苑福

刘逢皓

王凤鸣

陈集贤

裴苍龄

赵正

钟璞

欧阳义

第三章 表 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山丹籍科举人物表

第二节 历代山丹籍在外吏员职官人物表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本籍党政军干部名录

第四节 革命烈士名录

第五节 本籍(含在本县工作的外籍)高级职称人物表

第六节 先进模范人物表

第二十一编山丹军马场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历代建制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建制

第二章 畜牧业

第一节 军马生产

第二节 牛羊生产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草原建设

第三章 种植业 林业 水利 工业

第一节 种植业

第二节 林 业

第三节 水利建设

第四节 工副业

第四章 卫生教育文化科技

第一节 卫 生

第二节 教 育

第三节 电影电视文艺体育

第四节 科 技

第五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一节 人 口

第二节 计划生育

西路军老红军、先进单位、先进模范个人

第二十二编省、地驻县单位

第一章 山丹焦化厂

第一节 沿 革

第二节 基本建设和生产

第三节 职工福利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 山丹煤矿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煤炭生产

第三节 文教、卫生和职工福利

第三章 东水泉煤矿

第一节 机 构

第二节 矿井建设和原煤生产

第三节 职工福利

第四章 山丹水泥厂

第一节 沿 革

第二节 生产

第三节 职工福利及环境保护

第五章 山丹化工厂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厂建规模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五节 环境治理

第六章 国营山丹农场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农业生产

第三节 多种经营

第四节 职工生活及文卫教科

第七章 培黎学校

第一节 培黎工艺学校

第二节 甘肃省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

附录

一、序

二、碑 记

三、杂 记

四、文 告

五、《山丹县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