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

山丹县

中文名 山丹县
下辖地区 清泉镇、东乐乡、陈户乡、老军乡
行政区类别 县级
著名景点 山丹南湖公园、山丹大佛寺、山丹军马场、焉支山、艾黎陵园
县委书记 冯军
电话区号 0936
面积 5402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山丹县山丹县(7)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

帝禹元年,山丹属《禹贡》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

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师随穆王西征,西戎归顺。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

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分领。

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山丹为张掖郡治。

东汉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废汉立新,令天下改郡、县名。张掖郡改名设屏郡、觻得改名官式。山丹为设屏郡治。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刘秀令各郡、县恢复旧名。张掖郡及各县恢复原名称。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张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

两晋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在山丹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

初改为山丹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山丹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

五代时,后梁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鹘攻沙州,张承奉力屈,订城下之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甘州回鹘遣使向后唐纳贡,乃册封王仁美为英义可汗。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甘州回鹘王仁裕(仁美之弟)遣使纳贡,被封为奉化可汗。

北宋时期,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甘州回鹘,建立西夏。

时期,置甘肃行省,山丹为省会。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

时期,山丹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时期,改置山丹县,山丹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

2002年属地级张掖市。2014年,撤销东乐乡、陈户乡、大马营乡,设立东乐镇、陈户镇、大马营镇。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2个乡:清泉镇、位奇镇、霍城镇、东乐镇、陈户镇、大马营镇、老军乡、李桥乡。同年,清泉镇、位奇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行政区划

乡镇地名 面积 人口 管辖范围
清泉镇 102.58平方公里 58760人 辖20个行政村
位奇镇 572.5平方公里 22458人 辖17个行政村
霍城镇 184平方公里 21415人 辖16个行政村
东乐乡 625平方公里 1.4万人 辖10个村委会
大马营乡 40.7平方公里 10829人 辖17个行政村
陈户乡 360平方公里 22751人 辖15个行政村
老军乡 398平方公里 7604人 辖10个行政村
李桥乡 227平方公里 10480人 辖10个行政村
山丹县 5402平方公里 20万人 辖7乡4镇,115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乡镇地名 面积 人口 管辖范围
清泉镇 102.58平方公里 58760人 辖20个行政村
位奇镇 572.5平方公里 22458人 辖17个行政村
霍城镇 184平方公里 21415人 辖16个行政村
东乐乡 625平方公里 1.4万人 辖10个村委会
大马营乡 40.7平方公里 10829人 辖17个行政村
陈户乡 360平方公里 22751人 辖15个行政村
老军乡 398平方公里 7604人 辖10个行政村
李桥乡 227平方公里 10480人 辖10个行政村
山丹县 5402平方公里 20万人 辖7乡4镇,115个行政村
参考资料来源: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山丹,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靠永昌,西邻民乐,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为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东南过西大河水库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毗邻,西北与张掖市碱滩乡相连。位于东经100°41′至101°42′,北纬37°50′至39°03′,东西宽89公里,南北长136公里,面积5402.43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境内祁连山耸立于南,焉支山雄踞于东,龙首山屏障于北,丘峦起伏,沟壑纵横。除山区外,县境南部、东部为冲洪积平原,中部为槽形地带的冲积平原,高山区为褶皱低山丘陵,东北龙首山南麓为波状地丘陵,北部红寺湖地区为封闭型沟谷平原,全境自东南而西北缓斜坡降。

水文特征

山丹地处高原高寒地带,全境属大陆性高原高寒半湿润气候,具有寒冷、四季不分明、雨量集中、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的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气候严寒干燥,降水稀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温凉,雨量集中。2013年冬季长达283天,春季82天,无夏季,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自北向南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在海拔2600米-2850米之间为寒冷半干旱区,在海拔2850米-4933米之间为高寒湿润区。

山丹年平均气温1℃,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10天左右,有效积温(≥0℃)海拔2500米积温1834℃,2550米积温1752℃。2013年光照充足,理论日照数2823小时(以二场为标准,由北向南随海拔升高减少)。

自然资源

马营河是山丹县境内最大的河流,马营河灌区位于山丹县中部,东靠永昌,西邻张掖,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依祁连山北麓,流域面积2136平方公里。马营河从白石崖渠尾到李桥水库入口,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1164平方公里,灌溉马营、李桥、陈户等乡镇18万亩农田。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截止2014年境内已发现矿种24种,各类矿产地54处,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粘土、铁、石灰岩、硅石、滑石、金、银、白云岩、花岗石等10种。通过对山丹县矿产资源的普查、详查,初步查明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4.03亿吨,白云岩3.85亿吨,耐火土2.86亿吨、高岭土1.5亿吨,硅石6700万吨、铁矿石449万吨、莹石56万吨。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硅铁、耐火材料、焦炭、煤炭、白酒、植物油等。

水利资源

山丹县的生物资源有亚麻、瓜菜、中药材等,面积25万亩左右;饲草以毛苕子、苜蓿为主。林地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经济林6万亩。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为1万头、50万只、6万口、50万只。

政治体制

山丹县水资源总量1.945亿立方米,自产自用水资源总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0.8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383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有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和山丹河以及大黄山浅山区的小沟小岔。

经济概况

县委书记:冯军[7]

县委副书记、县长:陆思东[8]

副县长:周祖国、张勇、严秀峰、李国志

县委常委:王国锋、杨城 、杨友楠、 李云、 李锐、 方敏 、周祖国、 程新民[7]

综合

第一产业

2013年山丹县实现生产总值38.81亿元,比2012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14.9%。其中,工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23839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2:36:42调整为22:34:44,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与2012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2013年,山丹县实现农业增加值8.37亿元(含马场),增长6.2%。

第二产业

种植业

2013年山丹县完成总播种面积62.94万亩,比2012年增长4.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1.93万亩,比2012年增长3.38%;油料种植面积7.95万亩,增长4.3%;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3.06万亩,增长5.92%。2013年粮食总产量176848吨,比2012年增长4.3%。油料总产量15480吨,比2012年增长6.5%。

林业

2013年全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湿地生态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绿化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2013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本年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4.18万亩。

畜牧业

2013年猪饲养量达6.13万口,同比增长3.72%,出栏3.42万口,同比增长4.3%;羊饲养量达90.68万只,同比增长3.05%,出栏32.78万只,同比增长4.39%;牛饲养量达2.18万头,同比增长2.35%,出栏0.37万头,比2012年增长2.8%。2013年肉类总产量达8291吨,比2012年增长3.98%。牛奶产量1592吨;绵羊毛产量873吨;禽蛋产量761吨。

第三产业

工业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890万元,比2012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80.6万元,比2012年增长16.5%。其中按登记注册分,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160.4万元,增长42.3%;集体企业完成7143.4万元,增长1.7%;股份制企业完成32980.8万元,增长21.3%。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15945.5万元,增长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1534.3万元,增长1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16093.9万元,增长32.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072.7万元,增长24.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607.8万元,增长16.2%。

2013年山丹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88亿元,增长21.29%;实现利税2257万元,比2012年减少1707万元。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33万元,比2012年减少7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877万元,比2012年增加153万元。

2013年水泥产量106.6万吨,增长5.3%;铁合金产量15.8万吨,增长6.82%;精制食用油产量5757吨,增长32.56%。

建筑业

2013年山丹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833万元,比2012年增长12.4%。2013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1306.3万元,比2012年增长38.8%。

社会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835万元,比2012年增长35.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606万元,下降23.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0471万元,增长34.7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6758万元,增长44.44%。其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92060万元,占总投资的28.05%。采矿业投资94612万元;制造业投资35752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0107万元;建筑业投资5875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5459万元。

2013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648万元,比2012年增长34.2%,其中住宅投资38153万元,增长84.7%。房屋施工面积52.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8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7.05万平方米。

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3亿元,比2012年增长16.1%。

财政

2013年,山丹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060万元,增长47.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8530万元,比2012年增长28.31%。其中,增值税5344万元,下降18.32%;营业税11802万元,增长56.28%;企业所得税3919万元,增长22.39%;个人所得税1656万元,下降17.03%。财政支出达到14.87亿元,同比增长15.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53亿元,基金支出1.34亿元。

金融

2013年末,山丹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2120万元,比年初增加55225万元,增长12.3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53326万元,比年初增加7066万元,增长4.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8875万元,比年初增加41837万元,增长14.08%。年末山丹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1924万元,比年初增加74768万元,增长42.2%。

保险

2013年保费收入7726.5万元,比2012年增长3.0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820.4万元,增长18.5%;寿险收入5906.1万元,同比减少0.9%。2013年赔付支出1871.9万元,比2012年增长20%。其中:财产险840.4万元,增长42%;寿险1031.5万元,增长11.8%。

交通运输

2013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4800万吨公里,比2012年增长37.57%;客运周转量18600万人公里,比2012年增长37.09%。至年末,山丹县营运客车保有辆272辆,营运货车保有辆6008辆。

邮政通讯

2013年邮政业务总量708.33万元,同比减少15.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8万户,减少2600户,同比下降9.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17万户,增加5700户,同比增长3.2%。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55万户,增加800户,比2012年末增长4.12%。

2013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46.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80.3%。

国内贸易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890.6万元,比2012年增长14.6%。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达到67123.4万元,增长16.3%;农村零售额达到28767.2万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2362.7万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527.9万元,同比下降7%。

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1237.7万元,同比增长29.8%。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885万元,同比增长47.2%。2013年输转劳动力6.21万人,同比增长0.98%。劳务收入达到8.95亿元,同比增长24%。

人口民族

1998年建成全省文化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96%。有中、小学152所,幼儿园3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3067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9.87%。2001年,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4%。共有卫生(防疫)院所19所,县城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1997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1998年建成全国体育先进县。

教育

2013年山丹县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普通中学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2所,12年一贯制1所),小学3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2013年,山丹县向全国各类高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558名,高考录取率达98.05%;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964名。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4869人。

文化

2013年末,山丹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00%和100%。有线电视用户2.0万户,同比减少20%。《西部山丹》2013年发行45期,累计发行504期。

医疗

2013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4.01万人,参合率为99.24%。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5444.85万元,比2012年增长19.09%;累计受益455811万人次,比2012年减少32.2%。

2013年山丹县共设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9个,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办公室各1所,乡镇卫生院10所(中心卫生院4所、一般卫生院4所、卫生院分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驻丹企业医疗机构9所,民营专科医院1所,村卫生室115所,城乡个体诊所66所。年末山丹县卫生技术人员939人,其中执业医师236人,执业助理医师94人,注册护士391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16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6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54张。

社会保障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8.7元,比2012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80.1元,比2012年增长16.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2%。农民人均纯收入8269.4元,比2012年增长13%;农民人均消费支出6115.6元,比2012年增长14.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

2013年山丹县新增城镇就业5677人,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3049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9%。山丹县6205人参加失业保险,3786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4740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6394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101837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3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4931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3394万元。城镇化率达到38.97%,比2012年同期增加1.19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2013年,山丹县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6661万元。山丹县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为:化学需氧量402.40吨,氨氮18.33吨,二氧化硫245.89吨,氮氧化物65.95吨。城区废气和水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交通状况

2013年,山丹县总人口为20.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万人。山丹县年末户籍人口20.17万人,山丹县常住人口16.3万人。有汉、回、藏、满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792人。

2013年出生人口1632人,人口出生率为7.89‰,比2012年下降0.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3.86‰,比上年上升0.2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比2012年下降0.88个千分点。

名胜古迹

山丹在西汉,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为兰州到敦煌的必经之地。县城有312国道,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5条全长181公里的省地公路、8条通往县乡和军马场区的地方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境内通讯设施较为齐全,现代通讯手段都已广泛使用。

民俗文化

山丹县境内有文物古迹155处(141处被列为省、县级保护单位),其中尤以全国保存最完好、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的汉明长城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三十年代西路军在河西的沙场遗址、高35米,被国内外佛教界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的山丹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胜地引人向往。同时,还有面积浩瀚、风光独特、充满神奇传说,为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山丹军马场大草原和焉支山森林公园。

另外,坐落在山丹县城的艾黎故居、艾黎与何克陵园、培黎图书馆以及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展出的5000多件历史文物也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再加上工艺考穷,屡获全国、全省旅游产品评比殊荣的山丹烙画和陶瓷、文物复制、根雕、石雕、民间艺术剪纸等十大系列、270多种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旅游资源

地处祁连山下、世界最大的马场——山丹马场、“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的焉支山等,都是理想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山丹交通便利,通讯快捷,连霍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复线纵贯山丹县,城乡公路四通八达。

山丹的民俗文化有,山丹烙画、山丹四珍(黄参、蘑菇、地耳、沙棘)、剪纸、刺绣、文物复制、根雕、石雕民间艺术品等旅游纪念品及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羊肉面卷子、鸡肠子、搓鱼子、油糕、米黄儿、糕卷、炒拔拉等,构成了山丹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依托,造就了山丹旅游经济大力发展的优势。

地方特产

山丹境内有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烽燧、古城堡等历史古迹,拥有国内最大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大佛寺、灵秀天下的钟山寺等宗教胜地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开发建设了马场草原、焉支山、汉明长城、大佛寺、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长城陈列馆、南湖公园等十多个旅游景点。

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家4A级景区焉支山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南湖公园、山丹马场大草原、窟隆峡、保存完整的汉明长城、硖口城堡、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培黎图书馆、艾黎与何克陵园、大佛寺、红寺口关隘等。

土佛寺

山丹的佛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县城西5公里的大佛寺,旧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该寺坐西望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飞檐斗拱,金碧辉煌,雄宏壮观。内塑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状坐像一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特别是大佛全身用60万张价值240万元人民币的金箔裱贴,愈使佛像熠熠生辉,气度不凡,被海内外佛教界誉为“天下第一佛”。

焉支山

焉支山也是一处风光迷人的旅游观光区。焉支山又名燕支山或胭脂山,祁连山、龙首山屏障于南北,海拔2919米,主峰高达3978米,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水草丰美,自古为天然牧场,是境内主要水源涵养林地。地势险要,异峰突起,为古今军事要地。隋大业5年(609年),炀帝西行时在焉支山下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迎候,史书早有记载。

艾黎与何克陵园

艾黎与何克陵园坐落在山丹县城南山丹河北岸,南关小学西北角,占地面积2625.78平方米。艾黎与何克陵园原为何克陵园,始建于1945年7月,1979年重建。艾黎生前视山丹为第二故乡,艾黎逝世后,中共山丹县委、山丹县人民县政府为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于1986年开始扩建了陵园,陵园为仿西式建筑。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山丹军马场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世界第一大马场。

山丹军马场处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初始于公元前121年,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汉明长城

汉明长城在县境内绵延一百多公里,是甘肃省境内最完整的塞、壕式汉长城和土筑夯打式的明长城,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山丹县境内的长城,有汉长城和明长城。汉长城是以壕沟代墙,明长城则是以筑墙为障。山丹长城东接永昌县水泉子乡,西至东乐乡龙首山脉的烟洞沟,约160公里。现有比较完整的汉代长城(壕沟)60公里,烽燧19座;明代长城(边墙)98公里、烽燧64座。汉明长城走向、长度大致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旧名土佛寺。该寺历经数代,横遭兵祸战乱,几番重建,几度兴衰。据史料记载,仅在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间,就先后修缮六次。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额悬挂其间。

《山丹县志》载:山丹坐佛“高一十三丈”。现寺院系近年重修。该寺坐西面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寺院分前庭、后院,120多间古朴典雅的房屋点缀其中,错落有致。

焉支山森林公园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处,隔军马大草原与祁连山相望,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省级森林公园。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黄山,因古时盛产红兰花,焉支山历史悠久。

新河驿

位于山丹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汉明长城脚下,是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山丹县内长城遗址保存完好,东西两边城墙绵延。新河驿即位于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以东2.5公里处。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古驿站,现存遗址为一正方形土堡,边长70米,总面积4900,墙体上宽3米,下宽5米,黄土夯筑,墙内存一驿井。

龙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东经100度55分-101度,北纬38度55分-38度58分之间,面积25.6平方公里。龙首山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100-3439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荒漠气候和大陆性草原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青海云杉及其森林生态环境。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岩羊、鹅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鸡、鸢等。

重要事件

发菜

发菜,颜色乌黑,状如发丝,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称其为“河西物产第一”。发菜在山丹境内分布和生长非常广泛,群众也早有食用习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贸流通的发展,山丹发菜逐步走出山丹,享誉南北,成为山丹一珍。

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发菜谐音“发财”,与甜食搭配烹制为佳,深受广东一带人们的喜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山丹大量收购,经加工包装成为烹制佳肴、馈赠亲友的上品,也成为山丹物产的一张名片。

油菜

解放以前,山丹供应油料生产主要是胡麻和油菜。史料记载,“胡麻,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苗枚如麻而叶圆锐,嫩时可蔬,俗用供油”,但当时胡麻和油菜产量都非常小。解放后,油产生产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胡麻在水地“白水下种”或在半水地种植,二阴山滩旱地种植小油菜,仅靠烧红灰作肥料,面积小,产量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丹县委、县政府开始在沿山地区大面积推广甘蓝型大油菜等优良品种,增施肥料,应用先进栽培技术,使油料生产成为山丹农业的重要支柱,1988年达到12.4万亩,仅次于粮食种植面积。

油菜适合在冷凉地区生长,海拔2100-2700米之间的霍城、大马营、花寨子、李桥四个乡镇和山丹马场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据农业部油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这里所产的双低杂交油菜,油品芥酸含量低(>3%),饼粕硫苷含量低(>30微摩尔/克),达到国家杂交油菜质量标准,接近国际标准。

沙棘

沙棘,一种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落叶灌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良好生态功能。沙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果、根、茎、叶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

沙棘耐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在山丹县冷凉地区的焉支山、祁连山下的河沟或背阴山坡均有生长。山丹县大规模开发利用沙棘资源始于2002年。县上对沙棘产品进行研制开发沙棘饮料、果酱等产品。

砂地西瓜

山丹县312国道两侧及古长城旅游开发区,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西瓜个大早熟,含糖量高(14%-16%),沙甜爽口,素有“长城王”的美称。国内外游客在312国道和汉明长城脚下驻足观光,领略塞外风光的同时,品尝砂地西瓜,一饱口福。即使是秋高气爽的仲秋季节,“长城王”仍会使你口舌生津,让人感受“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乐趣。

锁阳

锁阳也称不老药,又称锁颜,生长于沙漠之中,属珍贵野生植物。肉质积生草本,茎圆柱状。

黄参

黄参,山丹民间俗称黄葑,其形似人参,通体金黄。主要生长于沿祁连山、焉支山(又名大黄山)海拔2400~2900米的高寒湿润草原和丘陵地带,是多年生纯天然植物。

山丹野生黄参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喜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高原土壤中生长;其肉质根秋季糖分积累较多,耐寒、耐旱性能极强,可在-30℃条件下正常越冬,降水量250毫米以下生长。关于高寒山区的野生黄参的独特食用风味和药用价值有多种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黄参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通经活络、健胃舒肝之功效。对中老年人胃气虚寒、神疲乏力,妇女气血失调,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挑食厌食效果俱佳,被誉为“小人参”。据北京食品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山丹天然黄参检测鉴定,它的肉质直根富含人体必需的16种氨基酸、矿物质和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是一种经济、药用价值极高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地耳

地耳是荒漠天然藻类植物,是发菜的伴生物,由发菜中的宽菜生长而成,与发菜并称为“姊妹菜”。山丹全境均有地耳分布,全部靠人工采集。新鲜地耳呈墨绿色或褐色,片状松软,风干后呈乌黑色、卷状。蛋白质含量高达22%,富含钙、铁、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低脂、低糖,有较高的营养。

山丹羊肉

山丹有很多特色美食,最出名的要数羊肉了,羊肉一般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米黄儿

用黄米或小米制作,以黄米制作尤佳。先将磨细的米粉加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再将平底砂锅置火上加热、抹油,待油热香溢时将米糊糊均匀地摊在锅里,在文火上烙片刻即可进食。撒糖食用,黄亮,酥脆,香中透甜,老幼皆喜,如今已成稀罕之物。在文化街都有卖很地道的。

捻珍

将快欲成熟的青稞穗或小麦穗蒸熟,趁热搓揉,簸净芒壳,然后用手摇小磨研磨,成为绿白夹杂、捻连成串的条状物,故名“捻珍”。捻珍放盐巴,加蒜泥,泼上清油葱花,柔而不粘,筋而不硬。

箭头

先将青稞面用冷水和好,然后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块或揪成小丁,用手掌平搓成两头尖尖,细细长长的圆长条面,状如箭头,故名。箭头煮熟,加以陈醋、蒜泥、油泼辣椒等,味美可口,夏日冷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与情趣。

鸡肠子

用凉水和面,然后用力揉按,待面和好后,搓成圆条,抹上清油,一层一层堆码在器皿内,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积子”。下锅时,将积子两手对搓,循环移动,使面变得浑圆细长。因为这种对搓出来的面和鸡的肠子一样又细又长,故名鸡肠子。

鸡肠子不仅筋柔适口,讨人喜吃,又因它洁白细长,绵绵不断,被视为友情和吉祥的象征,所以招待贵宾或办喜事时,鸡肠子是首选面食。

油泡泡

油泡泡河西各地均有制作,而山丹的与众不同,因为里面搀了煮熟的黄参。将面粉由沸水烫成硬糊状,再搀进煮熟切碎的黄参(一种野生植物,状如人参,营养丰富,其味甘甜),然后用筷子将其一团一团夹入沸腾的油锅煎炸,呈金黄色时,即可捞而食之。油泡泡酥软香甜,营养丰富,是当地美食之一。

酿皮

山丹酿皮独具特色,一是透明黄亮,色泽迷人;二是质地柔筋,耐咀嚼,回味隽永;三是佐料独特,色香味俱全。因此,山丹酿皮是四季诱人的风味小吃。特别在炎热的夏天,吃碗酿皮既充饥,又凉爽提神,妙不可言。

羊肉垫卷子

山丹自古羊多,羊肉的吃法也就比较独特。羊肉垫卷子就是其中之一。焖卷子,以羊羔肉为最佳。将肉切成块,等锅热油香后入内爆炒,约八成熟,佐以调料,加适量水焖炖,再将和好的面擀开,抹油加葱花,卷成二指宽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锅继续焖炖,待面熟肉烂,即可进食。由于面肉相互渗透,吃面而喷香,食肉而不腻,因而备受人们青睐,每当贵客登门,当地人常常以此招待。

炒拨拉

炒拨拉因动作而得名。

支以铸铁鏊子,将切好的羊肝、肺、肚、肠、心等佐以调料葱花蒜苗下锅,以柴火或煤炭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

炒拨拉冬季进食最佳,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烟熏火燎,边炒边吃,美味可口,热热乎乎,实在是一种不可多见的街头小吃。

油糊宣

油糊宣以香而味美,又软又香,实惠而且回味无穷。做法:选择精制面粉(按人数选择),葱,油,花椒,食用盐;用温开水烫面搅匀,用刀板赶开锅底大的饼,撒点葱花,再赶之,放入平底油锅,饼黄亮时捞出,即可食之。

词条图册

2014年5月10日,张掖市山丹县迎来入夏后首场大雪,当日山丹马场附近的气温降至零下3度左右,积雪厚度达10厘米左右。据介绍,此次大雪,十年不遇。5月10日,甘肃河西走廊张掖市山丹县迎来入夏后首场大雪,山丹马场气温降至8℃左右,积雪厚度达10厘米左右,此次降雪是山丹县大马营乡首次在5月份降下大雪。[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