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坦乡

坪坦乡

目录导航

简介

坪坦乡距县城20公里,耕耘河与高步河在乡政府驻地上游交汇后称坪坦河,坪坦河自南向北流经8个行政村。出境公路有双陇线、坪坦至广西林溪公路、坪坦至牙屯堡公路,总里程60公里。该乡系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芦笙之乡,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土特产有油茶等。此外,有锰矿、硅石等地下矿藏。

全乡总面积为129.5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0人。其中耕地面积8023.6亩,林地面积68126.5亩,森林覆盖率86%,,茶油林面积12000亩,活立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特征。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17072人(2017年)。侗族聚居,人口密度2007年为每平方公里150人,2010年为每平方公里159 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 236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12 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345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8 元。

历史沿革

该乡以驻地坪坦村得名,解放初属广西三江县林溪区,1954年划入通道,为第七区驻地,1956年成立坪坦乡,1958年与黄土乡组建坪坦公社,1961年析出,1984年改社为乡至今。

行政区划

全乡有横岭、坪坦、平日、双拔、三层、阳烂、高团、高上、高升、克中、高本1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17072人(2017年)。为侗族聚居区。

民俗文化

这里山水清秀,民情纯朴,侗文化底蕴浓厚,是侗族的聚居地,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为此,坪坦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文化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并按照“强基、活文、兴旅”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全乡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全力推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扬,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所获荣誉

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乡镇”、“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