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称我国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经典,《清明上河图》的活版本,属全国罕见。
《洪江古商城》 - 作者简介
洪江古商城著名画家李物华先生,1942年生于湖南蓝山,祖籍郴州,毕业于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学。系中国国画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他精于山水画创作,作品古朴大气,构图精妙,润色自然,线条柔中见刚,繁而不乱,极具笔墨功底,富有生活气息,是一位画风严慎、忠实于生活的学者型职业画家,并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有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出版了个人画集,其作品入编《2001—2005中国美术选集》、《第四、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集》等十余部画册。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奖、被收藏。已出版《中国国画家丛书——李物华画册》。业绩入编《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传略辞典》、《二十世纪书画家名典》等多部辞典。
名为《洪江古商城》的巨幅国画,长50米、高74厘米。该画是著名国画大师李物华先生在充分研究有关洪江史料的基础上,四次亲临洪江实地考察、写生、摄影,历时七月之久潜心创作,于2007年6月完成全画卷。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厘金局
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 厘金局始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系一栋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设立的税收机构。 厘金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班
绍兴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余家冲康乐门,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是清代高级妓院“堂班”之一,专供豪商巨贾、达官贵人声色娱乐,其间妓女多为高级艺妓,才貌俱佳,尤以“琴、棋、诗、画”四大名妓闻名遐迩。整个建筑三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
荷风院
荷风院位于余家冲康乐门,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内有清代高级妓院“堂班”之一绍兴班的演出。整个建筑三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隐蔽性强,每层均单开出入道口与楼梯,称为“暗道”。楼内装饰用料讲究、富丽堂皇。现主要为中国青楼历史文化展室,每天都有古代文艺表演。
汛把总署
汛把总署,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是我国清政权的基层军事组织,属绿营军制,是清军的正规部队。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亦担任维护当地治安,地方政府差役的职责。讯防兵实行募兵制,一般招募世家兵籍的子弟,入伍后即终身服役。因此,洪江讯防员大多数为洪江、靖州、会同、黔阳人。讯防兵以冷兵器为主,亦使用火枪等武器。清雍正年间,清政权为巩固其统治,将全国划分为十一个战略军事区,区的军事长官卫总督,省军事长官卫提督或巡抚,省下为镇,镇的长官为总兵,镇下分协,协的长官为副将,协下设营,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营下设讯,讯的长官为干总、把总、外委干总、外委把总,讯下设塘,塘的长官为塘长。
忠义镖局
忠义镖局是古商城至关重要的景点之一。当时洪江商人运输货物途径,除乘船走沅水、巫水外,还有许多货物靠人力挑运。其中共有两条旱路可走:一条是从洪江经镇远到贵阳、昆明、缅甸、印度等地。另一条是经洞口到宝庆、长沙、汉口等地。商家们为了运输安全通常都有上百担甚至上千担挑夫,自发组成货帮或烟帮结伴而行。但匪患众多,防不胜防。他们不得不请镖局押镖护送。队伍从清早过渡出发,直至下午方能走出城外,可见押镖阵势何其庞大。
洪江古商城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文化内涵尤为丰富,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有“活化石”。“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它的辐射面之在,建筑群保存之好,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明末清初时,洪江古商城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这与明末苏州、杭州等织布业发达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一样的原因。”“和洪江古商城一样,长江流域的宜宾、武汉、重庆、上海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它们的古建筑现在保存得没有如此集中和完整(世界遗产专家组专家邓薇)。” 洪江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本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的教科书,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馆,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丽江、平遥、洪江和凤凰四座古城
作为旅游后起之秀的洪江古商城(即湖南怀化市洪江区),在湖南怀化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上正式签署的协议,已与丽江、平遥、凤凰结为姊妹古城,四地承诺:本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换、利益互惠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实现旅游信息交流、沟通与共享,实现旅游人才的交流合作。
洪江血耙鸭
具有典型湘西风味的名菜,发源于洪江。烹饪时,把鸭肉及干红椒、生姜、樟脑、糯米粑用旺火在沸腾的油里炸熟,然后放清水,倒入鸭血等,小火煨煮。成品以其浓香、味足、色金黄,质酥肥而著称。 炒仔鸭
原料为仔鸭、甜酱、仔姜、紫红辣椒和五花肉,加上香葱、大蒜等佐料以及鸭血粑,用大火烹炒,香飘十里,味浸心脾。
鸭血粑 炒血粑是将糯米加盐浸透,杀鸭时,把鸭血淋在浸透的糯米中,拌匀、压紧,再把生血粑倒扣在抹有茶油的碗中,蒸熟后倒出,切成一寸来长的薄片或方块,既柔韧耐嚼,又香酥可口。 焖老鸭 把老鸭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放在盛有清水的砂罐内,不加盐或加少量盐,再加适量白酒,把砂罐口用纸封好,再糊上稀泥,密封,用文火煨焖。焖熟后,打开封盖,满室生香,令人馋涎欲滴。吃时,佐以香葱、酱油、姜米、大蒜米和麻油等。
酸萝卜、米豆腐、洪江凉面二合一
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闻名于世。当时,西南山区的木材、桐油、药材、土纸由洪江经水路外销。早在古楚吴之争时,洪江就是楚国有名的桐油产地,清咸丰时,仅“洪油”(洪江桐油)一项每年输出量为20万担(约700万千克),值银百余万两,运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贵州和湘西的木材也从洪江集散,成为皇宫、贵族的上等栋梁之材。从沿海运回的食盐、布匹、百货则散往湘、黔、鄂、桂、滇边远山区。因为在洪江的身后有上海和江南沿海一大片广阔市场,西南需要的百货也必须从这里集散,因此洪江曾是淘金者的乐园。
中国画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郴州画家李物华历时一年精心创作的五十米长卷国画《洪江古商城》终于脱稿了。有幸接触这鸿篇巨制的构思和创作过程,在正式展出前一睹全貌。长卷的恢宏气势和强劲的艺术感染力给人震撼。古往今来,国画长卷不算很多,最有名的是《河山万星圉》,号称万里其实也没几米长。画五十米古建筑长卷本身就是一件空前的壮举。而这种壮举对于李物华也不是首次,早在十五年前已经牛刀小试,他画的二十米长卷张家界组画在省内轰动一时。
古商城是我国唯大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代商城,起于盛唐,旺于明清,有“西南大都会”之称。是古代湘西经济、文化的中心。历代都因为富甲一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洪江典型的建筑是明清代的窖子屋,有干天井和湿天井,有独具特色的晒楼.有防火防盗的高墙,这些建筑在中国所存不多,洪江却有380多栋堪称全国第一。要完整的表述这样一个古商城.还要表现她那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单幅画无论多大都无法承载。
制作长卷的难点在于视角,中国山水画传统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画山水则可,而此卷主题却是房屋,需要立体表现。画家只有采用中西合璧的透视构图,既有散点透视,又有成角透视。而这点却为长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与读者互动的艺术效果:时而俯视、时而仰视、时而平视,画面又巧妙的加以过渡,不显突兀。给读者似乎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上下左右翩翩飞翔,忽快忽慢,忽如蜂鸟注足空中,忽如轻舟目下江陵,将当年的古城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不仅如此,画家还大胆突破时空的界限,着力表现了古城春夏秋冬四时美景——春天方有春水充盈,长江的支流巫水和沅水木排满江,重现当年的繁华,夏天百草丰茂,窨子屋和高墙重垣是避暑胜地,秋天给画面以丰富色彩,冬天的古城肃穆而沧桑。四时的变化随着画卷的展开悄然进行,读者不知不觉中饱览全貌后也会认同她合情合理。
作者不仅在构图和透视上采用中西结合的画法,在着色和渲染上也是中西合嬖式处理,复杂处直接以素描关系处理,这样在整体上以国画的苍黑墨色统一色调,局部又加以丙烯颜料提亮,有写意的篇章,又有细致入微的素描刻画,使长卷的乐曲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平缓舒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国画毕竟姓国,谋篇布局之后的表述中,画家运用了娴熟的国画笔墨强调了国画味。如屋漏痕、如折钏髻的中锋勾勒和侧锋的点染檫相结合,浓与淡相结合,形象地交代了古树和老屋的苍然旧貌以及景物的前后层次。在局部构图上,也运用国画的平远和高远布局,使局部也虚实相生、开合有致。拆开了看,单幅独立成篇。”
没有取舍不叫艺术,为了烘托主题,让画中的大部分部不能用,所谓“修旧复旧”,要将老屋集中表现,现代化的楼宇只能退居其次,隐到桥后的一片新居交代了时代感。但有些当年的古建筑已无存,如古戏台就是从芷江和凤凰借过来的。使人如见当年洪江郡商行、货栈、青楼、烟馆、会馆林立的旧貌。长卷初次在洪江亮像时,多名老者指点着画卷,清晰地找到目己的祖居,一位老人还要求将门前当年的照壁画进来,真实感竟至如此!历史名作《清明上河图》拿人物说事。而此图却全然舍弃人物.此中良苦用心也当是作者修旧复旧的目的。
这幅长卷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以房屋为主角。在画种中,只有水彩画以房屋为主要对象,所以水彩画家多在建筑学院供职。而画房屋是其它画种的大忌,既不好表现,也难有写意的浪漫和现代流派的变形,所谓费力不讨好。此卷不仅以建筑为主角,还力图表现一个宏大的建筑群体,从效果看,长卷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实现了作者的初衷。用时髦话说:这幅画添补了国内的空白,也为今后的同类型题材的创作趟出一条路子。
此长卷中虽然树已退居配角,然而从中远近那些对树的描画中,仍可看到作者深厚的功力:不仅姿态各异,还有笔墨变化,鲜活地衬托了主角,也不失为点睛之笔。
古时号称七省通衢的洪江古商城是当时进入云贵川的重要水路通道,所以能成为明清两代重要商业码头城市。而当铁路贯通之后.她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人们却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一座古城,古城的每条街道都在向人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为旅游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并不多见的古城旧址。世称:北有平遥、南有洪江。
人类正谱写着更新更美的篇章.在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濒临灭绝的物种挽救不及、民族的传绕美德在受到物欲的挑战…… 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历史的足迹.也重新审视既将成为历史的今天。面对这长卷所表现的洪江古商城,除了她的美学价值我似乎还悟到一些东西。
截止目前,已有许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新闻媒体前往洪江古商城考察、采访。香港凤凰卫视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当地政府已经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洪江古商城的保护工作。
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洪江古商城以“洪江古建筑群”的名义名添榜上(编号Ⅲ-377)。
洪江历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动,自古为驿站、商埠,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烟火万家的巨镇,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重庆”、“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现洪江城区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我国文书上记载的神农氏“日中为市”、颛顼时“祝融作市”的传说,意味着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商品交换的市场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认为,“沅水和西江始终是泻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古文化重要的,但长久被研究者忽视了的通道”。也就是说,沅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沟通长江、珠江的主要通道:中国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是3000年前商代开始的水上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四川的物资经长江转入酉水,经酉阳、秀山进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在湘西洪江换苗船经贵州黄平(古且兰国旧址)到达清水江的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最后经由陆路或印度洋抵达西域(《寻找失落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起航》)。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中转之地.洪江也就有了孕育和产生商城的机遇。在洪江出土的一块元代的雕版文物,从雕版上可以看到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镶着门窗、有檐、有帘、有桅杆南来北往的商船。河岸边是一座座码头和风雨桥式的连通走廊,里面是有着壮观城门的古城墙,城墙里有雕梁画栋的寺庙与楼堂会馆,还有鳞次栉比的民居及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说明元朝时,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墟场。
大历五年(770),改巫州(洪江)名叙州,治龙标县(在今湖南芷江东南唐纠山,洪江),领龙标(洪江)、朗溪(会同)、潭阳(芷江)三县。属黔中道。五代前期属楚国,后属后周朗州大都督府。宋熙宁七年(1074)废。
从地理上看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潕水,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
从历史上看洪江,五溪蛮首之洪江苗,又名雄溪苗,雄溪蛮,疑为共工直系部落,汉人以苗族的共工部落临水而居,故名洪江,该地名因族名而得。
洪江苗逐巫水而居,分布在巫水流域。保持洪江苗民族成分比较完整的地方是黔阳东部的雪峰山片区、会同、洞口、绥宁、城步等地。绥宁和城步是苗族自治县,巫水源头的城步是全国第二个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现有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苗族先民的主体是汉代溯沅江而上的“武陵蛮”人,到南北时又被称为“五溪蛮”。县境巫水,古称雄溪,典籍列为五溪之首,故又称“雄溪蛮”。唐末五代,境内苗民乘中原之乱,据飞山自守,故史又称“飞山蛮”。到元代,苗族已成县境的主体民族。以后外适内徙仍连绵不断,清代形成巫水流域“民居十之三,苗居十之七”的格局。而 洪江是洪江苗对外交往的窗口,众人皆知洪江苗、雄溪蛮,而不知其沿巫水分布之广泛。
雄溪是洪江区的别称,来源于苗语,水经注称巫水为雄溪,历史典载亦有熊溪、洪溪之称谓。
明代嘉靖、隆庆之际,正值资本主义萌芽之初,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已初具雏形,传统的“四民地位’由“士农工商”转化成“士商农工”。商业,以前备受冷落的末业,这时已被移 民而来的洪江人首肯认同;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1620年,洪江犁头嘴(今沅江路)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洪江最早的港口商埠。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记载,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来形容洪江。乾隆初期《洪江育婴小识》中描述了洪江的繁华景象:“当是之时,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为大宗。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民国23年(1934),洪江3.76万人中,经商的就达1.3万人。据民国19年(1930)统计和民国22年(1933)《中国实业志》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成为湘西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沅江上游的几个县份》中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庆’的称呼。”在《常德的船》中他又这样描绘:“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到六七十人。”据1938年的《湘水道查勘报告》,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便有511艘,可见市面之繁荣。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大后方”的洪江出现过“战时繁荣”,全国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的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店铺达1300余家。
2018年9月21日起,洪江古商城景区全价票从117元下调至90元,下调幅度为23%。其中儿童免票采取“双轨制”,即对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者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儿童免收门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