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心境恶劣也称为心境恶劣障碍,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类似于不严重的重性抑郁症的慢性形式,但是心境恶劣患者常有重性抑郁症的发作。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症相比,病程周期性变化不明显,抑郁状态相对恒定,但程度较轻。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症相比,病程周期性变化不明显。心境恶劣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状态相对恒定,但程度较轻。许多心境恶劣状态始于儿童时期,而且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带有郁闷素质的人格障碍。另有一些人认为心境恶劣其实是焦虑障碍。心境恶劣患者的心理发育常常是受阻抑的,他们很难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前途黯淡。
心境恶劣的自杀危险与最严重的情感障碍的自杀危险相当。至于是抑郁、焦虑,还是合并人格障碍,这三者中,哪一个更易导致心境恶劣患者自杀尚未能确定下来。
通常,自杀患者可能同时患有两种抑郁,心境恶劣发展到高峰,形成重性抑郁症。
DSM-Ⅳ将慢性抑郁症(抑郁综合征持续2年以上)分为4型,慢性重性抑郁症(重性抑郁症持续发作2年以上)、心境恶劣(轻性抑郁症持续发作2年以上)、双重抑郁症(两次重性抑郁症发作间歇为心境恶劣状态)和重性抑郁症缓解不全(先有持续2周以上的重性抑郁症发作,后为持续的心境恶劣状态)。4型并非均匀分布,心境恶劣的就占了2/3。心境恶劣的终生患病率男性1%~2%,女性2%~5%,其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大,健康护理利用多,值得专门讨论。
心境障碍的病因至令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单胺类物质代谢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及社会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欧美国家多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境障碍的总患病率一般在3%~5%,甚至更高。
持久(2年以上)存在的轻至中度心情低落为特征,常伴有焦虑、多方面的躯体不适感与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抑制。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少数病例可发展成慢性状态。
恶劣心境障碍过去也称为抑郁性神经症,或称为神经症性抑郁症。有些患者还可能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恶劣心境障碍的一个特点是至少持续2年,在这2年中的大多数日子每天心境低落的时间多于不低落的时间,属于慢性心境低落。患者常常将自己的心境描述为“不开心”、“闷闷不乐”或“郁闷”等。儿童可能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心境低落。 恶劣心境障碍的终身患病率约为6%,时点患病率约为3%。儿童恶劣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成年人中则女性更常见,为男性的2-3倍。 恶劣心境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家系调查表明:本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重性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其他人。许多躯体因素可以作为本病诱因,但这类病例往往被归人继发性心境恶劣,有别于原发性心境障碍。 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人格异常,如依赖型、表演型或边缘型人格特征等。这类患者的抑郁情绪与性格缺陷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因而被称为性格型抑郁症。另有部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存在,未能解决,这类病例则视为生物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 恶劣心境障碍起病于童年或少年早期的病例,常有多动、品行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症状,多表现为易激惹,常流泪,不愿与同伴在一起玩耍,以及学习成绩下降。
有些病人终身只有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称为单相抑郁症或单相躁狂症。有些病人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混合存在,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即过去所说的躁狂抑郁症。由于大多数病人在躁狂发作前后有至少是轻微的抑郁情绪,真正单有躁狂发作者为数甚少.因此l临床上常将有躁狂发作者即为双相情感障碍。据调查,一般人群中单相抑郁症的发病危险率为6.2%,比双相情感障碍的危险率高出12倍。
以认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正确对待精神因素,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TCA、MAOls和SSRIs均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可选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
l.三环类抗抑郁药
可选用多塞平、阿米替林或丙米嗪,剂量50~150mg/d,分2~3次口服。
2.吗氯贝胺
属新型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对非典型性抑郁症状效果较好。治疗量为100~300mg/d,分2~3次服。不良反应有轻微恶心、口干、便秘等。应避免与SSRIs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SSRIs
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舍曲林和帕罗西汀可任选一种,剂量同治疗抑郁症。
4.米安色林
除抗抑郁外,还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可于睡前1次服用,剂量为30~60mg/d。本药无抗胆碱或心血管副作用。
5.阿普唑仑
为苯二氪革类药,焦虑、躯体不适感或失眠较重而又不能耐受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者可选用之,剂量为0.4~0.8mg,每日 2~3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