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一女(1),嫁为畿辅某管某妻(2)。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3),恚而语女曰(3):“而翁长铨(4),迁我京职(5),则汝朝夕侍母(6);且迁我如振落叶耳(7),而固吝者何(8)?”女寄言于母(9)。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10)。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11),出,驾而宿于朝房(12),旬乃还第(13)。婿竟不调(14)。
公为都御使(15),与 太监某守辽东(16)。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17)。后公改两广(18),太监泣别(19),赠大珠四枚(20)。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21)。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22),某得八焉(23),今以半别公(24),公固知某不贪也(25)。”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26),纫之(27)。后还朝(28),求太监后,得二从子(29)。公劳之曰(30):“若翁廉(31),若辈得无苦贫乎(32)?”皆曰:“然(33)。”公曰:“如有营(34),予佐尔贾(35)。”二子心计(36),公无从办(37),特示故人意耳(38)。皆阳应曰(39):“诺(40)。”公屡促之,必如约(41)。乃伪为屋券(42),列贾五百金(43),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44),封识宛然(45)。
(1)公:指 王翱。
(2)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 汉代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政区,称三辅。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 明史·王翱传》:“婿贾杰官近畿。”
(3)固:副词,坚决,坚持。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
(4)恚:怨怒。语:告诉。这一句意谓你父亲为 吏部长官。而:你,代词。翁:父。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铨: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
(5)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
(6)则:连词,那么。汝:你。朝夕:天天,时时。
(7)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耳:而已,罢了。
(8)而:可是。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
(9)寄言:寄语,托人带话。
(10)白:告诉。
(11)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
(12)驾:坐车。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
(13)旬:十天。乃:才。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
(14)竟:终于。不调:没有调职。
(15)都御史: 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
(16)太监:自唐以后,为宦官之通称,专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代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辽东:明朝在今 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
(17)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
(18)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两广: 广东和 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1452年(代宗景泰三年),时年六十九岁。
(19)泣:小声地哭。
(20)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
(21)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语。
(22)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 明成祖或 明宣宗。颁:赏赐。僧保:人名,不详。货:买。西洋:泛指 南洋群岛、 印度、 斯里兰卡、 阿拉伯半岛、 东非等地。明成祖时,曾命 郑和等七次下西洋。于:给。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
(23)某:自称之词,指代“我”。焉:语气助词。
(24)别:赠别。
(25)固:副词,本来。
(26)内:同“纳”,放入。著:“着”的本字,穿。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
(27)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
(28)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
(29)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
(30)之:慰问他们。
(31)若,你们,代词。
(32)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
(33)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
(34)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
(35)予:我,代词。佐:辅助,帮助。贾:同“价”,钱。
(36)心计:心里盘算。
(37)无从办:无法办到。
(38)特:副词,只,不过。故人:旧友,老朋友。
(39)阳:同“佯”假装,伪装。
(40)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
(41)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
(42)乃:于是,就。副词。伪为屋券:假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
(43)列贾:开列的价格。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
(44)授:给予,交给。
(45)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帜”,标志,记号。宛然,依然。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
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从王翱的女儿启笔。公只有“一女”,暗示她的娇贵;点出女婿为畿辅之官,为其图谋升迁到京城一事埋下伏笔。)公夫人甚爱女,(“甚爱”,因“一女”之故,更见女娇,公夫人会千方百计满足其要求,为下文“迎女”、“白公”伏笔,亦为其女婿积极设谋徇私要挟张本。)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迎女”因“甚爱”所致。“迎”而“不遣”,故意留难,抓住“甚爱”心理,乘机进行要挟。“每”字,见其时期之长,次数之多,从无例外,矛盾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固”、“恚”二字,更见其情绪对立,怒气冲天,要挟之甚,顽固且又恶劣的态度。“语女”,言其不敢面公直言,而利用其妻疏通关节,藏而不露,装得十分乖巧。)“而翁长铨,(先说“而翁”官大,颇有徇私弄权之便。)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再说徇私之利:“我可升迁到京城,你可侍奉母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且迁我如振落叶耳,(“且”字意进一层,以形象生动的比喻与前语“而翁长铨”相应,极言“迁我京职”之易。满嘴巧言,以动女心。)而固吝(胁)者何?”(“而”字一转,以抱怨的话激怒其女。要将他调到京城很方便,他的岳父却“固吝”,这正是他“恚”、“不遣”的原因,结句用一“何”字反诘,表现出不满情绪之强烈,将其目无法纪、只图徇私舞弊、咄咄逼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亦反衬出王翱奉公守法,耿直方正的高贵品德。)女寄言于母。(心为巧言所动,求助于母。“寄”字与上文“固不遣”呼应。)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由女婿“语女”,由女儿“寄言于母,”再由母亲“白公”,关节一路通来,背面敷粉,恣意铺叙,为王翱出场蓄足气势。文章用一“白”字,将爱女之情,迁京之利,弄权之易,徇私之请,全都概括其中,文笔简练,惜墨如金。一“置”一“跪”,郑重其事,表现出母亲爱女之深,求情之切,及因不情之请,自知理亏,心虚惴惴的样子。以恭敬的行动写其用心的良苦,刻画栩栩如生。亦反衬出王翱的刚正不阿。)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笔回事转,风云突变,一触即发,掀起轩然大波。一“击”一“出”,疾恶如仇,盛怒难制,摹形绘神,纤微毕现。文章以墨饱情酣之笔,极写王翱的廉直奉公和严于律己,与其女婿等所作所为,恰成鲜明对照。)婿竟不调。(秉公执法,邪不侵正,女婿之如意算盘,终成泡影。以此结局,托出深旨。以上写王翱断然拒绝女婿调迁京师之事,表现了他不弄权谋私的刚正品格。)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交代职务、有关人物及地点,从远处涉笔,追溯其源。)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奉公守法,是他们友谊深厚的基础。文章特意点明王翱友人的守法,如同绿叶扶红花,映衬出王翱行事为人的廉洁,亦暗示友人赠珠给他,而他难以接受的原因。)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知己远别,见面的日期难以预料,所以依依不舍而赠珠,反衬出王翱对这位太监的深厚情谊。)公固辞。(为了避嫌,纤芥不苟,表现了他秉公守廉、重情义而轻财货的品德。)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说明珠宝的清白,并不是不义之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说明珠宝的来路,光明磊落,更表现出太监情切谊挚,也更衬托出王翱的清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处处说太监“不贪”,都是为了衬写王翱的廉洁。也是为后文“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伏笔。)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盛情难却,只得受之;然而他却仅仅只是为友人保管,所以收藏珠宝极为认真,表现出他准备日后物还原主的决心。)后还朝,(交代时间,情节推移。与上文“公改两广”呼应。)求太监后,得二从子。(求友人之“后”,则说明友人已经去世,与上文“泣别”呼应。“求”字,表现他寻找的主动、急切,终不改归还珠宝的初衷。)公劳之曰:“若翁廉,(意思是你们的老人很廉洁。)若辈得无苦贫乎?”(深知这位太监友人生前廉洁,死后家境必然萧条,其后代一定受穷,所以特意问他们过得苦不苦。与上文“公固知某不贪也”句呼应。)皆曰:“然。”(正如他所料。)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由询问他们的生活境况到提出帮他们出钱,王翱诚心相助,想归还珠宝却不明说,用心良苦。)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他们也深知王翱虽然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无力资助;同时他们饱尝世态炎凉,所以还以为他作了出钱的允诺,不过是作作姿态,虚与委蛇。)皆阳应曰:“诺”。(以“阳应”与“佐贾”对比,进一步反衬出王翱的清白廉洁与诚心相助。)公屡促之,必如约。(更见相助之诚,还珠之切。)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伪为”,又一“阳应”手段,只是因“屡促”所致,由此更反衬出王翱的高风亮节。)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完璧归赵,珠还原主,王翱清廉自守,十分守信。与前文“公受之……纫之”遥相呼应,韵悠意远。以上写王翱将友人赠给他的珠宝归还其后代之事,表现了他廉洁自持的品德。)
这篇文章出自《 洹词》卷五。王翱,字九皋,谥忠肃,盐山(今属河北)人。永乐年间(1403—1424)进士,历任御史、右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总督两广军务、吏部尚书等职。他是明代名臣,刚明廉直,《明史》有传。这篇文章不是为王翱写传记,仅记叙了他不为女婿谋京职和他与友人交往的事情,着重写他刚正无私和廉洁的一面。因为这几件事具有典型意义,故王翱的性格已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其形象让人敬仰,就是在今天还具有教育意义。《明史》也略取其事载入王翱本传。
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改号少石,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1505年(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与编修《孝宗实录》。因得罪 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事败以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擢南京国子祭酒。1524年(嘉靖三年),崔铣弹劾 张璁等人,中有“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等语,触怒了皇帝,被免官。后又起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著有《洹词》及《 彰德府志》、《后渠庸言》、《 政议》、《 文苑春秋》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