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以危害国家安全、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所组织的团体,专门策划并实施恐怖活动的组织,皆可定义为极端组织。这些组织拥有很强的破坏力,一般他们会渗透到密集的人群,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会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增加社会舆论负能量,从而提高自身影响力。
极端组织都是政治组织,他们是政治上的极端派,更加倾向于民族斗争和宗教斗争。
极端组织屠杀人民,反对科学,以煽动民族仇恨或实行专制恐怖统治为手段,从而达到他们所满意的政治目的。世界上的极端恐怖组织多达1000余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ISIS”(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基地组织”、“塔利班组织”以及中国新疆分裂组织等。
“基地”组织被怀疑是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头号嫌疑犯。该组织在全球拥有众多的合作者和追随者,与其他世界各个地区的恐怖组织都有联系,如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恐怖组织。
埃及的“伊斯兰圣战组织”甚至已与“基地组织”合并,而其首领艾曼-扎瓦西里也坐上了“基地组织”的第2把交椅。1998年非洲的两个美国领事馆被炸弹袭击的事件就是由两个组织共同完成的。
“基地组织”的首领是早就恶名远播的本·拉登,早在90年代中期,美国的媒体书刊就以大篇幅介绍他,把其视作美国的头号敌人。
奥萨马-本-拉登于1957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共有57个兄弟姐妹。其父穆罕默德-本-拉登是沙特有名的建筑商,其名下的本-拉登公司更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中学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本-拉登与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住在贝鲁特。那时,他经常违反校规,跑到校外去喝酒、找舞女。1975年,18岁的本-拉登同一名叙利亚姑娘结婚。本来,他完全可以在沙特过一种优裕而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1980年放弃了这一切,带着4个妻子和15个孩子来到偏远的阿富汗实现他的“圣战”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70年代中东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对他产生了影响。两次中东战争、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西方思潮对伊斯兰国家的渗透……这一切在本-拉登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他深信只有回归伊斯兰教义,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才能拯救整个穆斯林世界。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改变本-拉登一生的时刻来到了。他立即动身前往巴基斯坦援助阿富汗穆斯林兄弟,开始着手进行把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志愿者源源不断地送进阿富汗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得到了美国、沙特和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久,本-拉登就与阿卜杜拉-尤素福-阿扎姆建立了直接联系。阿扎姆是国际伊斯兰恐怖主义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对西方发动圣战,推翻一切非伊斯兰政府并最终在全球实现安拉的统治。本-拉登在他的引导下加入了国际伊斯兰恐怖主义网络,并于1988年创建了“基地组织”。
此后,利用家族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拉登积极地为恐怖主义组织到处收敛钱财。他于80年代中期创办了一个名为“伊斯兰拯救基金会”的慈善机构,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隐秘的恐怖主义金融系统。事实证明,该系统非常高效可靠,迄今还没有一笔恐怖主义活动资金在西方被查出过。本-拉登还曾在喀土穆政府的请求下在苏丹大兴土木,修建基础设施,其中包括连接喀土穆和苏丹港的公路、苏丹港国际机场、鲁赛里斯大坝、拉海德和凯阿纳拉运河以及23个恐怖分子训练营地等。
基于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拉登在1993年进入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而且,随着曾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穆斯林激进分子在国际恐怖主义运动中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拉登在国际恐怖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也逐渐确立起来。
其实,本-拉登对美国的仇恨主要源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尤其是其所采取的明显偏袒以色列的中东下策。第一次与美国交手是在1992年。当时,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激战正酣,美国决定出兵,想借执行人道主义任务为由控制索马里,进而控制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此举立即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不满,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甚至准备在在摩加迪沙发起一场新的圣战。本-拉登向索马里输送了3000名穆斯林游击队员,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奖金补给。12月29日,本-拉登亲手策划了两起爆炸,造成3死5伤。自此,本-拉登与美国之间的战斗就没有停息过。如,1995年11月13日,美国设在利雅得的军事合作计划大楼就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件;1998年8月7日,两枚炸弹同时在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外爆炸;紧接着,“科尔”号被炸。
迫于美国的压力,沙特和苏丹政府先后驱逐了本-拉登。这就更加加深了其对美国的仇恨。1996年8月,本-拉登发布了第一份详尽的正式战争宣言。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恐怖组织的领导人敢于如此直接地对抗美国,这证明了拉登的决心。美国曾打算消灭本-拉登。1997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白沙瓦向阿富汗境内派遣了近千名干将,任务是带回本-拉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12月份,这些人在行动前被识破,任务遂告失败。
“基地组织”以阿富汗为基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恐怖组织。它们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联络,如传真、卫星电话和互联网等。1995年11月,“基地组织”攻击了利雅得;1996年6月攻击达兰,两次共造成30人死亡;1995年5月,试图刺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1995年,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用汽车炸弹攻击埃及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造成20多人死亡;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附近相继发生爆炸,共造成243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美驻肯尼亚大使馆总领事巴利特及其儿子。
巴斯克语“自由的巴斯克”头尾字母的缩写,成立于1958年,是西班牙一个地方性激进民族组织。其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巴斯克主权国家。在西班牙恢复君主立宪,实行民族区域高度自治的现在,“埃塔”的“武装斗争”已经演变成分裂国家的恐怖行为,“埃塔”在其暴力活动中,把打击的主要目标指向军人、警察、法官、检察官、党派政治家,甚至企图谋杀反对党领袖、政府首相和国王。近20多年来,“埃塔”的恐怖活动造成900余人死亡,“埃塔”还通过绑架企业家、监狱管理人员,逼迫他们缴纳“革命税”,以解决其经费来源问题。“埃塔”的暴力活动不仅在全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也影响到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2000年9月13日,西班牙警方在全国各地发动突然大搜捕,抓获了“埃塔”的20名核心成员;9月15日法国警方也逮捕了西班牙著名的分裂主义恐怖组织“埃塔”的头号人物。
阿布萨耶夫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最激进的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之一,意为“持剑者”。创立目的是企图在菲律宾南部诸岛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从菲律宾分离出去。创始人是阿布杜拉加克·阿布巴卡尔·简加拉尼———1991年改名为阿布萨耶夫,1998年与菲军方交火时被打死。
老大:简加拉尼死后,卡达菲·简加拉尼经过权力之争后继承了哥哥的“遗产”,但阿布萨耶夫组织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又分化出数个派别。基本上每个派别有两位领导人,协调指挥。最出名的是号称“机器人司令”的安当和苏苏坎这对堂兄弟搭档,另一个派别的领导人是胡姆戴尔和萨哈杜拉。另外,阿布萨耶夫还有一个派别,首领名叫萨希龙。
奥姆真理教教祖麻原彰晃邪教兼恐怖组织,它的总头目叫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1987年松本智津夫成立奥姆真理教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麻原彰晃。奥姆真理教要求信徒绝对服从麻原,教规对信徒十分严厉。一旦加入了奥姆真理教,就如同陷入牢笼一样。许多加入这个邪教组织的人“下落不明”,其中不少人实际上被麻原为首的犯罪团伙杀人灭口。一些企图逃跑、退会的信徒,只要被发现,就会遭到严刑拷打,之后被折磨致死。奥姆真理教在日本国内的人数已增加到了1700人。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奥姆真理教已经对无菌病毒疫苗进行了炭疽热细菌武器试验。
老大:麻原彰晃1955年3月,麻原出身在日本熊本乡下一个贫困家庭。1984年,麻原在东京都开设了一个练习“瑜伽功”道场,称作“奥姆神仙会”。这是奥姆真理教的前身。1987年,麻原以首个得道的日本人自居,俨然一个教主,并把他的教派命名为“奥姆真理教”。2004年2月27日,东京地方法院对制造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的奥姆真理教教祖麻原彰晃进行一审宣判,以杀人罪、拘禁罪、非法制造武器罪等13项罪行的“首谋”罪名判处麻原死刑。
恐怖代表作:东京地铁毒气事件1995年3月20日早晨8时09分至15分,在日本东京交通最繁忙的3条地铁的15个车站,同时发生毒气事件,当场造成10人死亡,75人重伤,470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次事件成为人类灾害史上的一次典型案例。[1]
1976年成立,是斯里兰卡最强大的泰米尔组织,目标是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家,是斯里兰卡政府最头疼的反政府力量。所有成员脖子上都挂了一个氰化物容器,随时准备自杀。泰米尔猛虎组织中有一支由3000多名妇女组成的“黑虎敢死队”,这是一支精锐的自杀部队。据统计,猛虎组织现有兵力10000余人。
老大:最高指挥官普拉巴卡兰被尊称为“民族的领袖”。
恐怖代表作:暗杀前总统和甘地
“黑虎敢死队”专门担负轰炸政府的大楼,暗杀了斯里兰卡前总统并杀害了拉吉夫·甘地。暗杀的原因是甘地于1987年下令派遣印度特种部队前往斯里兰卡参加围剿猛虎游击队。斯里兰卡现任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曾在一次自杀式炸弹中险遭杀害,虽然她后来死里逃生,但也被炸伤眼睛,并且带着眼伤出席总统就职仪式。
2009年5月18日,斯里兰卡军方宣布:斯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已经被击毙。斯里兰卡总统于19日宣布长达25年的内战正式结束。[2]
上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崛起的恐怖主义组织,70年代到80年代的大部分恐怖袭击事件都是他们发动的。如今,在意警方的缉拿和劝降下,红色旅活动能力已江河日下。
恐怖代表作:枪杀了意前总理莫罗
1978年绑架并枪杀了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莫罗。1999年5月20日,时任劳动部长法律顾问的丹托纳在其住所门口被枪杀;2001年4月10日,位于罗马市中心的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门口发生爆炸;2002年3月19日,劳动部长的法律顾问在波伦亚其住所前被枪杀,而且作案武器与1999年枪杀丹托纳的完全一样。[3]
东突分子(3)东突厥伊斯兰运动是受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双重影响而产生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简称“双泛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双泛主义”一传入新疆,就受到当时中国新疆政府的大力压制,“双泛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维吾尔族人麦斯武德被驱逐出境而流亡国外。
“东突”分裂运动在20世纪后期开始恶性发展,第一个发展趋势是联合,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东突”分裂组织大多是在境外,活动分散,而且规模和影响都较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独立,给“东突”分裂主义者卷土重来带来了机遇。原先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东突”分裂组织达成了统一集中发展的共识,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纲领、统一领袖、统一武装、统一行动”的目标。先后出现了“伊斯兰真主党”、“伊斯兰改革党”等联盟性质的组织。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国际化。90年代以后,“东突”分裂组织逐渐从地下转为公开,并开始朝着国际化趋势发展。第三个发展趋势是恐怖主义化。从地理上看,新疆在与中亚地区东部相连,使得“东突”分裂组织与该地区活跃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伊斯兰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联系”。
中国和美国官方都把其认定为恐怖组织,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也把其加入恐怖组织名单。
该组织得到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资助,在中国和中亚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但该组织则对这些指控加以否定。但一些被捕人士承认在阿富汗受到过基地组织的培训。其发起人之一艾山·买合苏木于2003年10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的一次反恐怖联合行动中被巴基斯坦军队击毙。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这几年活动频繁,同很多恐怖袭击有牵连。该组织据称像跨国公司一样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网络,从事爆炸、绑架和武器走私等非法活动。美国情报机关认为,“伊斯兰祈祷团”是同“基地”组织联系密切的又一个恐怖组织,是亚洲范围内对美国最有威胁的恐怖组织。
老大:精神领袖阿布·巴卡尔·巴希尔。巴希尔出生于印尼一个贫苦的普通人家,曾经因发动反政府袭击两次被判处入狱。出狱后,巴希尔宣布放弃武装活动,一心从事宗教宣讲。这一时期,一个名为“伊斯兰祈祷团”的组织在印尼渐具规模,并逐渐向境外扩展。这个宗教的组织的实际领导人,据称就是巴希尔。
恐怖代表作:巴厘岛恐怖爆炸事件
当地时间2002年10月12日晚上11点左右,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生两起爆炸事件。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巴厘岛库塔海滩一家外国人经常光顾的俱乐部;第二起爆炸发生在巴厘岛登巴萨市雷能小区,距美国驻巴厘岛总领馆仅100多米。爆炸造成216人死亡,309人受伤。[4]
爱尔兰共和军北爱尔兰共和军(IrishRepublicanArmy,简称IRA),为统一北爱尔兰而战斗的组织。爱尔兰共和军是在1919年由旨在建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事组织“爱尔兰义勇军”改编而成。1922年爱尔兰共和军因反对把爱尔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的英爱条约而遭到镇压。爱尔兰共和军宣布继续为实现南北统一而斗争,并实行暴力活动。1939年开始在英国制造爆炸事件,被爱尔兰政府和英国政府取缔。
它由于是反对英国的武装组织,被许多国家视为恐怖组织。共和军曾遭撒切尔夫人残酷镇压。该组织分为正统派和临时派,正统派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并放弃所有恐怖主义活动,转向非暴力斗争;临时派思想极左,坚持恐怖活动。
新芬党是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
1997年,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停火,美国、加拿大和芬兰组织的监督队伍监察爱尔兰共和军的弃械进程。2005年7月28日,爱军正式下令终止武装斗争。它要求所有的爱尔兰共和军单位必须放弃使用武器,只通过和平的方式,协助发展纯政治和民主计划。同年9月26日,监督组织宣布爱军已经完成所有弃械过程,全部武器被列为“永久不可使用”或“永久无用”。
日本赤军首领重信房子该组织成立于1970年,是一个国际恐怖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日本政府,鼓吹通过暴力实现“世界革命”。其核心组织有15名成员,总人数约为100人左右,在许多亚洲城市,如马尼拉和新加坡等,都设有分部。据悉,该组织在七十年代是日本最令人害怕的恐怖组织。
70年代初,日本“赤军”在日本境内和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攻击:1970年,骨干分子之一的精实田和其他6名同伙劫持了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客机,机上有131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1972年5月30日,“赤军”分子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劫持两架日本飞机,导致24人死亡、76人受伤;同年,他们还企图攻占美国在吉隆坡的大使馆;1977年9月28日,5名日本“赤军”分子劫持了一架由巴黎飞往东京的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要求日本政府释放被捕的赤军成员并勒索巨款;1988年4月,攻击了美国在那不勒斯的一家劳军联合组织的俱乐部,造成5人死亡。
后来,在日本警视厅的严厉打击下,日本“赤军”逐渐销声匿迹。据说,组织大部分领导成员逃到了中东,隐居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近几年,黎巴嫩政府和泰国政府不断把捕获的赤军分子引渡回日本,但仍有6名“赤军”领袖在逃。11月8日,日本“赤军”首领重信房子经过近30年的逃亡生涯后,在日本大阪一家酒店被警方逮捕。现年56岁的重信房子绰号“女皇”,年青时因美貌和暴力倾向而远近闻名。她曾策划过多起绑架、劫机和爆炸事件。但1974年在海牙的法国大使馆挟持人质之后,便不见踪迹。本来,日本警察一直以为她还生活在黎巴嫩。不过,重信房子的烟瘾很重且喜欢吐烟圈。因此,虽然重信房子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日本警方还是凭习惯在大阪一家酒店内认出了她就是通缉多年的“赤军”首领的。
“光辉道路”曾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在秘鲁制造多起恐怖事件,包括汽车爆炸和暗杀,使约2.5万人丧生。该组织领导人阿维马埃尔·古斯曼于1992年被捕,被判终身监禁。“光辉道路”在秘鲁首都和境内部分地区重新展开恐怖活动。2001年12月,在首都利马发生了两名“光辉道路”分子企图袭击美国驻秘鲁大使馆未遂事件。
“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8年,主要成员由土耳其库尔德人组成,其宗旨是在地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作为代表一个民族的反政府政党,“库尔德工人党”同时也是一个游击队组织。在“库尔德工人党”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土耳其政府就以该党企图分裂国家为由,宣布予以取缔。从那以后,“库尔德工人党”和土耳其政府军的冲突一直不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力量比较强,共有约1万名武装人员。游击战的范围也从农村逐渐扩大到城市。1999年2月16号,“库尔德工人党”领袖奥贾兰在肯尼亚被捕,被押回土耳其接受审判。同年6月被判处死刑,暂缓执行。2002年10月,被改判终身监禁。奥贾兰被捕后要求库尔德工人党放弃武装斗争。从1999年下半年起,“库尔德工人党”退入伊拉克北部地区,基本上处于停火状态。2000年库尔德工人党宣布把采取和平手段实现其独立目标,并在2002年更名为库尔德自由民主大会。在土耳其政府军的频繁打击下,到2006年,“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人员人数下降到不足5000人。
博科圣地(Boko Haram )2002年成立于尼日利亚的迈杜古里,2004年开始引起大众的注意。博科圣地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该组织的正式名称是“人民致力传播先知的教导及圣战”(阿拉伯文罗马字注音Jama'atu Ahlis Sunna Lidda'awati wal-Jihad)。博科圣地主要活跃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尼日利亚北部的州。
由于该组织极力反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被当地人称为“博科圣地”。“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北方豪萨语(Hausa)的意思是“西方教育是罪恶的”,Boko出自豪萨语的意思是“万物有灵论者、西方的、或指其他一切非伊斯兰教的教育”,Haram出自阿拉伯语字面上的意思是“禁止的、神圣的,比喻的意思是罪”。博科圣地主张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州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被称作“尼日利亚的塔利班”。
博科圣地反对西方文化、现代科学、西方教育制度、反对民主选举投票、反对穿衬衫、穿短裤。在博科圣地眼中现今的尼日利亚是被非信徒所控制。2009年该组织已故领袖Mohammed Yusuf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他不承认地球是圆的、不承认达尔文的理论、不承认水被太阳蒸发后形成雨,因为这与伊斯兰教教义不符”。
2009年7月,尼日利亚政府曾采取行动清剿博科圣地。至2011年9月为止,博科圣地发动针对政府的袭击事件共造成了约五百余人死亡。[5]
2011年8月26日,博科圣地制造尼日利亚联合国大楼爆炸案造成18人死亡,轰动了全世界。[5]
2013年8月,尼日利亚Mamudo镇一所政府中学的学生宿舍遭“博科圣地”成员的袭击,导致41名学生和1名老师死亡。[6]
2014年4月“博科圣地”绑架的223名女中学生并将这些女学生以每人12美元的价钱卖给国外的武装分子。[7]
2014年5月6日,当地政界人士及目击者表示,“博科圣地”对尼日利亚东北部一座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城市发动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亡。该地区员某议员表示,死亡人数在300人左右。目击者表示,在遇袭城市已发现至少100具尸体。[8]
“伊斯兰国”(阿拉伯语: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英语:The Islamic State,缩写:IS),前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英语: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 ,缩写:ISIS),阿拉伯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称为“达伊沙”(DAESH),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
IS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兰国”。“al Shams”的意思是“大叙利亚”,即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该组织的目标是消除二战结束后现代中东的国家边界,并在这一地区创立一个由基地组织运作的酋长国。
2014年6月29日,该组织的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2014年9月,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以打击IS。[9]
2014年11月14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公布了该组织称是其首领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录制的一份录音带。就在数天前,有报道说巴格达迪在美军空袭中身亡或受伤。[10]
2015年1月12日,拥护“伊斯兰国”(IS)组织的黑客入侵美国中央司令部 “推特”官方页面,一些敏感文件被曝光,包括五角大楼在与朝鲜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时的作战计划。[11]
2015年1月20日,“伊斯兰国”在互联网发布一段“给日本首相”的视频,要求日本在72小时内支付2亿美元赎金,否则将杀害两名日本人质。[12]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市中心发生多起枪击爆炸事件,已造成逾百人死亡。据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11月14日消息,恐袭已致128人死亡。[13]另据英国路透社消息,99人受重伤。ISIS宣传机构——生活媒体中心(Al-Hayat media center)正式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并称其为一个“奇迹”。
2015年9月27日,根据两周多来在叙利亚实施空中侦察获得的情报,法国军机当天对叙境内极端组织目标发动了首次空袭。[14]
9月8日开始,法国派侦察机到叙利亚上空,为空中打击极端组织做准备。法国一直不愿跟随美国打击叙境内目标,但随着难民问题和恐怖威胁日益严重,法国调整了相关政策。
法国与国际联盟内的伙伴国家进行了协调,同时又保持了空袭行动的自主性,表明了法国打击“伊斯兰国”恐怖威胁的坚定决心,但公报没有提供空袭的细节。[15]
2015年11月13日,11.13巴黎恐袭事件之后,法国战机出动12架战机投掷了20枚炸弹,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目标实施空袭,摧毁该组织一个指挥所和一个训练营。[16]
俄军总参谋部表示,俄战机已超过2000次架次空袭IS,打击已超过4000次。
2015年,11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决定动用远程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参与叙利亚空袭行动,将把空袭强度增为原来的两倍,并已制定新的针对叙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计划。[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