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河水库

哈达河水库

中文名 哈达河水库
流域面积 282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哈达河水库

水库建设

东北沦陷时期,1943年日伪政府曾在今水库坝址动工修筑水库,当时称“八铺炕水库”。“九·三”抗日战争胜利时,土坝筑高到1.5米。水库未建成,被抓来修水库的中国穷苦人民却死亡很多,至今坝址下游右侧的东山墓穴里还留有成堆的白骨。1958年大搞水利时期,密山县的哈达、东海、兴隆等3个公社在县水利局帮助勘测设计的情况下,出动900人,100辆马车,采取边设计、边施工办法上马兴建。1959年9月,由于密山县委决定集中力量修建八楞山水库,将参加哈达河水库施工的民工调走而停建。完成土石方16.3万立方米,投资33.15万元。

1965年建立鸡东县,哈达河水库区域划归鸡东县管辖。1967年5月,鸡东县的东海、永安、新华、哈达等4个公社出动800民工续建哈达水库工程。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人民日报》以“东北的新曙光”为题发表社论,当地的“造反派”即“紧跟形势”,将水库更名为“新曙光”,施工队伍也改为“新曙光水库民兵团”。

续建工程由牡丹江地区水利局和鸡东县水利科共同设计,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地质二队对库区地质进行钻探,提供了地质资料,省水利厅第三工程处参加了溢洪道和输水洞的施工。1971年11月水库主体工程竣工,共完成土方65.5万立方米,石方33.5万立方米,混凝土方0.73万立方米,投资555万元。1973年5月,省水利局、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牡丹江地区水利局、鸡东县革命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组成验收工作组,进行了检查验收。1981年3月水库恢复原名——哈达河水库。验收后,在运用中于1982年翻修土坝迎水坡沉陷部位70平方米的块石护坡,铺填背水坡护坡碎石2600立方米。

水库效益

水库设计有开敞式季节性电站,位于隧洞出口14米处,装机容量65千瓦。1972年秋季动工,1973年6月完成水工部分和42平方米的砖结构厂房,1974年9月安装机组,因电机部件发生故障和频率不稳等原因,未能运行,以后一直弃置未用。1984年输水隧洞由无压改建为有压时,因电站在隧洞改建的消力池部位而被拆除。

哈达河水库在1975—1977年连续干旱时,及时补给水源,保证了下游水田的灌溉用水。据1971—1985年统计,每年平均补给穆棱河水量750万立方米。哈达河流域内因内涝放弃的7500亩耕地,解除威胁得到恢复,并新垦荒地3000亩。水库养鱼水面7500亩,从1971年开始共投放鱼苗1583万尾,到1985年共捕捞商品鱼27.4万公斤。库区有宜林面积1.5万亩,已栽植落叶松、红松、杨树等共4340亩,15万株。

哈达河水库风景区

鸡东县哈达河水库风景区 哈达河水库风景区位于鸡东县境内的北部哈达乡、新华乡、兴农乡交界处,距鸡东县城和鸡西市中心30公里。建筑面积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7平方公里,景区以水库为主体,以群山为衬托,形成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湖光山色型景区。  哈达河水库建成于1971年11月,是以农田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其库容量为9,460万立方米。哈达河水库风景区属于哈达河水库管理委员会,1985年开发为风景区,开展旅游、观光、度假、商务洽谈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哈达河水库风景区自创办至今,累计共投入资金2600万元,有宾馆、招待所4处、饮食餐厅17处,还有50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两艘旅游观光船等八大风景区,分别为卧驼峰、石崖湾、群峰山、平台山、阴阳鱼靶场、钓鱼和坝下服务区。哈达河湖面宽阔,两艘游艇供游人观赏湖面和周围景点,景区内人文景观,建筑风格独特,以贴近自然为主,湖湾,山峦,潭水,曲径古朴协调,称为景区一绝;近年来又建设了宾馆、人工湖、水中凉亭、靶场等设施,使自然美与人工景物美相应衬托,哈达河名胜风景区

景区内设施齐全,服务到位,档次高雅,吃、住、玩、购等成龙配套,旅游项目有山水风光、自然景观,乘游船,垂钓游泳、文化娱乐,打靶等。库区更显得美丽多姿,令旅游者留连忘返。哈达河水质水温适宜鱼类生长,水清如镜,盛产湖鲤,鱼类品种齐全,味美可口,是垂钓者的理想去处。哈达河水库风景区以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要求,建设生态园区,2001年已被评为国家二A级景区。

地处完达山系,完达山余尾那丹哈达岭由东向西延伸,区内主要有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水曲柳等二十余种乔木,山杏、胡枝子、忍冬、山葡萄等五十余种亚乔木和灌木。狐狸、山兔、狍子等几十种动物,燕子、麻雀布谷鸟等三十多种鸟类,生态环境保持非常完好,风景区周围没有污染源,距离库区10公里范围没有工厂、没有噪音污染、水质清澈、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