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常年处于寒冷天气,无霜期短,质地紧密(营养密度大),营养积累时间长的特点,特别适用灵芝生长环境。
人工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和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中和朝鲜北部。
灵芝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且因所用菌种、菌种产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艺、制剂方法不同而各异。灵芝中含有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衍生物、甾酵类、生物碱类、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三萜类、倍半萜、有机锗、无机盐等。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
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 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 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过敏作用等。
长白山灵芝单用或与调节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长白山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长白山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防治高血脂血症的疗效长白山灵芝对高血脂症确有一定的疗效,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常规的抗高血脂症药合用。临床疗效特点如下:1. 长白山灵芝可不同程度地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 长白山灵芝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3. 长白山灵芝与常规的降血脂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相互增强疗效。4. 长白山灵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等有关,一般病情属轻、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5. 常用的化学合成抗高血脂症药常能引起肝损伤,合用时,由于长白山灵芝有保护肝脏作用可防止或减轻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6. 用药后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 |
调节血脂作用药理实验证明,长白山灵芝及其所含多糖可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附表1)。相反,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明显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减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浓度。证明长白山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血脂症的代谢和增强抗脂过氧化的作用(附表2)一些细胞分子生物研究所结果还证明,灵芝能显著降低LDL的氧化,减轻由氧化型LDL和人糖白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灵芝还明显抑制氧化型LDL与人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表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并因此影响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此外,灵芝或含三萜类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并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现速酶-3羟-3-甲戊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并因此机制胆固醇合成。从而使血脂固醇降低。 |
附表1 长白山灵芝多糖对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g/kg) | 总胆固醇(mmol/L) | 三酰甘油(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
正常对照组 | — | 1.35±0.21 | 0.24±0.23 | 1.22±0.16 | 0.40±0.20 |
高血脂症组 | — | 9.13±2.17△ | 1.19±0.21△ | 0.72±0.16△ | 7.17±2.19△ |
灵芝多糖组 | 200 | 5.52±1.29** | 0.83±0.22** | 0.84±0.10* | 5.14±1.26** |
400 | 6.23±1.75** | 0.82±0.22** | 0.86±0.12* | 5.20±1.22** | |
800 | 5.85±1.62** | 0.80±0.26** | 0.89±0.19* | 4.23±1.64** |
x±s ;n=10;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血脂症组比较。
附表2 长白山灵芝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血脂症的代谢和增强抗脂过氧化的作用。
组别 | 剂量(mg/kg) | LPO(10-9mol/L) | GSH-Px(U/ml) | SOD(U/ml) |
正常对照组 | — | 5.12±0.43 | 59.22±5.16 | 5.02±0.42 |
高血脂症组 | — | 11.19±0.61△ | 20.72±6.16△ | 3.17±0.79△ |
灵芝多糖组 | 200 | 4.33±0.42** | 63.04±8.19** | 3.94±1.26* |
400 | 4.62±0.32** | 60.16±6.12** | 4.70±0.12* | |
800 | 3.90±0.26** | 59.19±6.19** | 4.23±0.94* |
x±s ;n=10;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高血脂症组比较
防治高血脂血症的疗效长白山灵芝对高血脂症确有一定的疗效,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常规的抗高血脂症药合用。临床疗效特点如下:1. 长白山灵芝可不同程度地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 长白山灵芝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3. 长白山灵芝与常规的降血脂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相互增强疗效。4. 长白山灵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等有关,一般病情属轻、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5. 常用的化学合成抗高血脂症药常能引起肝损伤,合用时,由于长白山灵芝有保护肝脏作用可防止或减轻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6. 用药后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 |
调节血脂作用药理实验证明,长白山灵芝及其所含多糖可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附表1)。相反,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明显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减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浓度。证明长白山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血脂症的代谢和增强抗脂过氧化的作用(附表2)一些细胞分子生物研究所结果还证明,灵芝能显著降低LDL的氧化,减轻由氧化型LDL和人糖白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灵芝还明显抑制氧化型LDL与人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表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并因此影响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此外,灵芝或含三萜类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并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现速酶-3羟-3-甲戊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并因此机制胆固醇合成。从而使血脂固醇降低。 |
组别 | 剂量(mg/kg) | 总胆固醇(mmol/L) | 三酰甘油(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
正常对照组 | — | 1.35±0.21 | 0.24±0.23 | 1.22±0.16 | 0.40±0.20 |
高血脂症组 | — | 9.13±2.17△ | 1.19±0.21△ | 0.72±0.16△ | 7.17±2.19△ |
灵芝多糖组 | 200 | 5.52±1.29** | 0.83±0.22** | 0.84±0.10* | 5.14±1.26** |
400 | 6.23±1.75** | 0.82±0.22** | 0.86±0.12* | 5.20±1.22** | |
800 | 5.85±1.62** | 0.80±0.26** | 0.89±0.19* | 4.23±1.64** |
组别 | 剂量(mg/kg) | LPO(10-9mol/L) | GSH-Px(U/ml) | SOD(U/ml) |
正常对照组 | — | 5.12±0.43 | 59.22±5.16 | 5.02±0.42 |
高血脂症组 | — | 11.19±0.61△ | 20.72±6.16△ | 3.17±0.79△ |
灵芝多糖组 | 200 | 4.33±0.42** | 63.04±8.19** | 3.94±1.26* |
400 | 4.62±0.32** | 60.16±6.12** | 4.70±0.12* | |
800 | 3.90±0.26** | 59.19±6.19** | 4.23±0.94* |
长白山灵芝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特别是与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袢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增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此外。长白山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亦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
治疗高血压病机理药理研究发现,灵芝确有降压作用,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给予灵芝菌丝体粉,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血浆及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降低。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灵芝多糖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超氧化物的含量,并使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过高的氧自由基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减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这表明灵芝的抗氧化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也与其防治高血压病有关。认为灵芝的降压作用主要与其所含三萜类成份有关,如从灵芝的70%甲醇提取物中获得的5个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ganoderic acid)K、S,ganoderal A, ganoderal A,和B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改酶活性增高,可至血压升高。因此,灵芝所含三萜类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长白山灵芝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报告20时间70年代,我国的临床研究发现灵芝煎剂及灵芝深层培养液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症状。1986年,日本学者Kanmatsuse等观察灵芝对高血压病的疗效。5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甲组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乙组为血压正常者或轻度高血压患者。两者均每日服用冻干灵芝提取物6片(240mg/片),共服用药6个月。结果发现,甲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其中10%患者收缩压降低20 ~29mmHg(2.78~4.03kPa),47.5%患者收缩压降低10~19 mmHg(1.39~2.64kPa),42.5%舒张压减低5~9 mmHg(0.7~1.25kPa).治疗前平均血压为156.6/103.5mmHg(21.8/14.4kPa),经灵芝治疗6个月后平均为136.6/92.8mmHg(18.99/12.9kPa)。同时发现,服用灵芝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而乙组患者服药6个月未见血压明显降低。张国平等(1999)用双盲法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灵芝与降压药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降压药的疗效。纳人研究的患者均为按世界卫生组织(WTO)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所以患者均采用常用降压压血压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卡托普利(25mg,日3次)或钙拮抗剂尼莫地平(25mg,日3次),治疗不少于1个月且无效后,再合并灵芝片治疗。灵芝片系灵芝热水提取物冻干而成,每片含灵芝提取物55mg,相当于灵芝子实体1.375g。患者在服用治疗药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灵芝片或安慰剂片(不含灵芝,只含赋形片)2片,每日3次。40例患者中,27例加服灵芝片,13例加服安慰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在加服灵芝片前,患者的血压均高于140/90mmHg(18.67/12.00kPa),加服灵芝片后2周血压即开始显著降低,至加药后3个月血压均降低至140/90mmHg(18.67/12.00kPa)以下,同时检测的主动脉压合毛细管压亦有显著降低,甲皱微循环也明显改善。而单用安慰剂片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灵芝片与降压药之间的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灵芝能增加毛细管袢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使微循环改善有关(附表一、二)。此外,加用灵芝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加药前后血糖分别为5.81±1.67(mmol/L)和4.73±0.98(mmol/L),有明显差异(P﹤0.05).但用药前后,两组胆固醇、甘油三醇和搞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加用灵芝片后,在降低的同时血黏度亦降低,表现为五种血液黏度滞性参数(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血液黏滞性、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均显著降低(附表三)。同时,加用灵芝片患者血糖显著降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加,且NO水平升高与毛细管压降之间呈正相关。结果指出,灵芝与降压药长期合用可显著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灵芝引起血浆NO增加,可能是其改善微循环的原因之一。以上结果指出,灵芝制剂对高血压的病确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容易控制,此外,灵芝制剂还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 |
附表一 灵芝组与安慰组患者血压变化(kPa)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大动脉收缩压 | 20.7±2.33 | 18.83±2.041) | 21.49±2.78 | 21.08±1.91 |
大动脉舒张压 | 12.59±1.48 | 11.54±1.011) | 12.4±1.74 | 12.38±1.10 |
小动脉收缩压 | 17.61±2.23 | 16.12±1.691) | 18.69±2.01 | 18.47±2.03 |
小动脉舒张压 | 10.43±1.41 | 9.77±1.262) | 10.87±1.86 | 11.08±1.05 |
毛细血管压 | 6.81±1.73 | 5.59±1.171) | 7.22±1.43 | 7.38±1.69 |
1)p﹤0.05,2)p﹤0.01,与给药前及安慰组给药后比较
附表二 灵芝组与安慰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管袢密度(条/mm) | 6.88±1.26 | 8.28±3.961) | 7.08±1.41 | 7.16±1.85 |
输入枝口径(μm) | 6.76±2.48 | 8.95±2.582) | 7.27±3.33 | 8.88±3.37 |
输出枝口径(μm) | 10.05±3.43 | 12.21±3.632) | 10.85±3.58 | 12.85±5.07 |
管袢内RBC流速(μm/s) | 444.4±277.99 | 566.67±276.22 | 538.46±317.53 | 438.46±285.81 |
1)p﹤0.05,2)p﹤0.01,与给药前比较
附表三灵芝组与安慰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全血比黏度高切变值(80-1) | 5.88±1.52 | 5.34±0.721) | 5.74±1.09 | 5.98±1.06 |
全血比黏度低切变值(20s-1) | 7.33±1.82 | 6.35±0.962) | 7.62±1.95 | 7.90±1.48 |
血浆比黏度 | 1.71±0.12 | 1.58±0.112) | 1.74±0.09 | 1.71±0.18 |
红细胞压积(%) | 0.45±0.05 | 0.39±0.042) | 0.45±0.05 | 0.45±0.05 |
红细胞沉降率(mm/h) | 14.89±12.45 | 10.83±4.221) | 13.62±11.86 | 13.01±9.17 |
1)p﹤0.05,2)p﹤0.01,与给药前比较及安慰剂组给药后比较
治疗高血压病机理药理研究发现,灵芝确有降压作用,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给予灵芝菌丝体粉,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血浆及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也降低。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灵芝多糖可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超氧化物的含量,并使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过高的氧自由基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减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这表明灵芝的抗氧化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也与其防治高血压病有关。认为灵芝的降压作用主要与其所含三萜类成份有关,如从灵芝的70%甲醇提取物中获得的5个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ganoderic acid)K、S,ganoderal A, ganoderal A,和B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改酶活性增高,可至血压升高。因此,灵芝所含三萜类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长白山灵芝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报告20时间70年代,我国的临床研究发现灵芝煎剂及灵芝深层培养液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症状。1986年,日本学者Kanmatsuse等观察灵芝对高血压病的疗效。5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甲组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乙组为血压正常者或轻度高血压患者。两者均每日服用冻干灵芝提取物6片(240mg/片),共服用药6个月。结果发现,甲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其中10%患者收缩压降低20 ~29mmHg(2.78~4.03kPa),47.5%患者收缩压降低10~19 mmHg(1.39~2.64kPa),42.5%舒张压减低5~9 mmHg(0.7~1.25kPa).治疗前平均血压为156.6/103.5mmHg(21.8/14.4kPa),经灵芝治疗6个月后平均为136.6/92.8mmHg(18.99/12.9kPa)。同时发现,服用灵芝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而乙组患者服药6个月未见血压明显降低。张国平等(1999)用双盲法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灵芝与降压药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降压药的疗效。纳人研究的患者均为按世界卫生组织(WTO)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所以患者均采用常用降压压血压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卡托普利(25mg,日3次)或钙拮抗剂尼莫地平(25mg,日3次),治疗不少于1个月且无效后,再合并灵芝片治疗。灵芝片系灵芝热水提取物冻干而成,每片含灵芝提取物55mg,相当于灵芝子实体1.375g。患者在服用治疗药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灵芝片或安慰剂片(不含灵芝,只含赋形片)2片,每日3次。40例患者中,27例加服灵芝片,13例加服安慰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在加服灵芝片前,患者的血压均高于140/90mmHg(18.67/12.00kPa),加服灵芝片后2周血压即开始显著降低,至加药后3个月血压均降低至140/90mmHg(18.67/12.00kPa)以下,同时检测的主动脉压合毛细管压亦有显著降低,甲皱微循环也明显改善。而单用安慰剂片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灵芝片与降压药之间的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灵芝能增加毛细管袢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使微循环改善有关(附表一、二)。此外,加用灵芝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加药前后血糖分别为5.81±1.67(mmol/L)和4.73±0.98(mmol/L),有明显差异(P﹤0.05).但用药前后,两组胆固醇、甘油三醇和搞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加用灵芝片后,在降低的同时血黏度亦降低,表现为五种血液黏度滞性参数(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血液黏滞性、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均显著降低(附表三)。同时,加用灵芝片患者血糖显著降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加,且NO水平升高与毛细管压降之间呈正相关。结果指出,灵芝与降压药长期合用可显著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灵芝引起血浆NO增加,可能是其改善微循环的原因之一。以上结果指出,灵芝制剂对高血压的病确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容易控制,此外,灵芝制剂还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 |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大动脉收缩压 | 20.7±2.33 | 18.83±2.041) | 21.49±2.78 | 21.08±1.91 |
大动脉舒张压 | 12.59±1.48 | 11.54±1.011) | 12.4±1.74 | 12.38±1.10 |
小动脉收缩压 | 17.61±2.23 | 16.12±1.691) | 18.69±2.01 | 18.47±2.03 |
小动脉舒张压 | 10.43±1.41 | 9.77±1.262) | 10.87±1.86 | 11.08±1.05 |
毛细血管压 | 6.81±1.73 | 5.59±1.171) | 7.22±1.43 | 7.38±1.69 |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管袢密度(条/mm) | 6.88±1.26 | 8.28±3.961) | 7.08±1.41 | 7.16±1.85 |
输入枝口径(μm) | 6.76±2.48 | 8.95±2.582) | 7.27±3.33 | 8.88±3.37 |
输出枝口径(μm) | 10.05±3.43 | 12.21±3.632) | 10.85±3.58 | 12.85±5.07 |
管袢内RBC流速(μm/s) | 444.4±277.99 | 566.67±276.22 | 538.46±317.53 | 438.46±285.81 |
指标 | 灵芝组(n=27) | 安慰剂对照组(n=13) | ||
用药前 | 用药后 | 用药前 | 用药后 | |
全血比黏度高切变值(80-1) | 5.88±1.52 | 5.34±0.721) | 5.74±1.09 | 5.98±1.06 |
全血比黏度低切变值(20s-1) | 7.33±1.82 | 6.35±0.962) | 7.62±1.95 | 7.90±1.48 |
血浆比黏度 | 1.71±0.12 | 1.58±0.112) | 1.74±0.09 | 1.71±0.18 |
红细胞压积(%) | 0.45±0.05 | 0.39±0.042) | 0.45±0.05 | 0.45±0.05 |
红细胞沉降率(mm/h) | 14.89±12.45 | 10.83±4.221) | 13.62±11.86 | 13.01±9.17 |
临床报告发现,长白山灵芝制剂可降低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还可增强降血糖药的降血糖作用。由于灵芝还可调节血脂,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障碍改善,因此在降血糖的同时,有可能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辅助治疗糖尿病临床报告
在2002年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上海)上,一项临床研究报告证明,灵芝胶囊(每粒0.25g,含灵芝子实体提取物70%+灵芝孢子粉20%+填充剂10%)可显著增强常规口服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单用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组(30例)和灵芝胶囊+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组(100例)治疗前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灵芝胶囊+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组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单用常规口服降血糖药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附表)。灵芝胶囊在增强降血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同时,还明显改善患者的头晕、口渴、疲劳、腰酸、腿软等症状。
附表 灵芝胶囊与常规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组别 | 例数 | 空腹血糖(mmol/L) | 空腹胰岛素(U/ml) | |
对照组 | 30 | 治疗前 | 9.74±1.84 | 9.00±1.98 |
治疗后 | 7.18±2.30﹡﹡ | 8.71±1.65 | ||
治疗组 | 100 | 治疗前 | 9.37±1.02 | 8.77±2.72 |
治疗后 | 6.24±1.18﹡﹡﹡△ | 8.43±2.26 |
±s; ﹡﹡P<0.01, ﹡﹡﹡<0.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 例数 | 空腹血糖(mmol/L) | 空腹胰岛素(U/ml) | |
对照组 | 30 | 治疗前 | 9.74±1.84 | 9.00±1.98 |
治疗后 | 7.18±2.30﹡﹡ | 8.71±1.65 | ||
治疗组 | 100 | 治疗前 | 9.37±1.02 | 8.77±2.72 |
治疗后 | 6.24±1.18﹡﹡﹡△ | 8.43±2.26 |
灵芝通过其“扶正固本”即增强免疫功能、保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抑制过敏反应等机制,增强病人的抗感染免疫力,从而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甚至痊愈。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白色黏痰,伴有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痰。病程较长,冬季易复发。致病原因多是由于吸烟、受凉、伤风、吸入粉尘、机体过敏、季后变化、大气污染等刺激,使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不断受到刺激而逐渐增厚、狭窄,支气管黏膜的粘液腺增加,产生大量粘液,过多的粘液阻塞于呼吸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极易引起感染。反复感染可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永久性增厚和瘢痕形成,进一步破坏肺的结构。慢性支气管炎也可以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上常用止咳、平喘及祛痰药进行对症治疗,急性发作时应使用抗感染药控制感染。
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发现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特点如下:1. 根据11个医疗机构1810例患者的统计,灵芝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最高可达97.6%,最低为60%,多在80%左右。显效率(包括临床控制和近期治愈)则波动在75.0%~20.0%之间。各单位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病情不同及所用灵芝制剂、剂量以及疗程不同有关。2. 疗效出现慢,多在用药后1~2周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三种症状均有较好疗效,延长疗程可使灵芝的疗效提高。3.灵芝制剂无抗菌作用,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或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时,疗效较差,应加用有 效抗菌药物4.对中医分型属于虚寒及痰湿型患者疗效较好,此类患者多表现为体虚、畏寒、咳嗽、痰多、咳白色痰。用药后,患者的体力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不易感冒,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显著减轻。对肺热性及肺燥型患者疗效较差,此类患者呼吸道多有感染,咳嗽、有痰、咳黄色脓痰或干咳无痰。5.灵芝制剂有明显的强壮作用,患者表现为睡眠改善、食欲增加、抗寒能力增强、精力充沛、较少感冒等。6.灵芝极少不良反应。根据1810例食用灵芝制剂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统计资料,在用药期间,灵芝制剂极少不良反应。临床检验也表明,灵芝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毒性作用。这均与中医药学古籍所载灵芝“温平无毒”是一致的。极少数患者在服用灵芝制剂后,可见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出血、胃不适、便秘等副作用。一般无须停药,在用药过程中便自行消失。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灵芝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非一般的对症治疗,也不是直接抗感染作用,其作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
“扶正固本”与免疫调节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健康和疾病均属于正邪相争的不同状态,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此时并不一定无邪;而疾病则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治疗疾病不一定要彻底消除外邪,只要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可。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其中细菌感染、大气污染时外邪,免疫功能障碍则反映正气虚衰。因而治疗则应扶正祛邪。药理研究结果证明:灵芝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功能,增强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吞噬功能,直接杀伤侵入人体的细胞、病毒。灵芝还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如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增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以及干扰素γ(IFNγ)产生等,因而,进一步增强了人体抵抗细菌、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时,灵芝还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灵芝多糖肽对氧化剂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从电子显微镜图像中可见:正常巨噬细胞表面布满微绒毛,而经氧化剂tBOOH损伤的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几乎完全脱落,加入灵芝多糖肽则可防止微绒毛的脱落,保护巨噬细胞。此外,灵芝还能保护气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软骨组织,减轻吸入烟雾引起的慢性炎症病理改变。可见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减轻一些诱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变化而达到的。也就是灵芝扶持了正气,增加了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了虽有邪,却不可干,达到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因此,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扶正固本”作用而实现的。灵芝所含多糖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还有抗过敏作用,如抵制皮肤过敏反应以及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则可抵制致敏原诱发的呼吸道免疫性炎症反应,使气管和肺泡中炎症细胞渗出减少,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前列腺素E2、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释放。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亦与过敏有关,故灵芝的抗过敏作用也涉及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机制。此外,这一作用也与灵芝能用于预防哮喘发作有关。 |
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发现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特点如下:1. 根据11个医疗机构1810例患者的统计,灵芝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最高可达97.6%,最低为60%,多在80%左右。显效率(包括临床控制和近期治愈)则波动在75.0%~20.0%之间。各单位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病情不同及所用灵芝制剂、剂量以及疗程不同有关。2. 疗效出现慢,多在用药后1~2周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三种症状均有较好疗效,延长疗程可使灵芝的疗效提高。3.灵芝制剂无抗菌作用,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或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时,疗效较差,应加用有 效抗菌药物4.对中医分型属于虚寒及痰湿型患者疗效较好,此类患者多表现为体虚、畏寒、咳嗽、痰多、咳白色痰。用药后,患者的体力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不易感冒,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显著减轻。对肺热性及肺燥型患者疗效较差,此类患者呼吸道多有感染,咳嗽、有痰、咳黄色脓痰或干咳无痰。5.灵芝制剂有明显的强壮作用,患者表现为睡眠改善、食欲增加、抗寒能力增强、精力充沛、较少感冒等。6.灵芝极少不良反应。根据1810例食用灵芝制剂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统计资料,在用药期间,灵芝制剂极少不良反应。临床检验也表明,灵芝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毒性作用。这均与中医药学古籍所载灵芝“温平无毒”是一致的。极少数患者在服用灵芝制剂后,可见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出血、胃不适、便秘等副作用。一般无须停药,在用药过程中便自行消失。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灵芝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非一般的对症治疗,也不是直接抗感染作用,其作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
“扶正固本”与免疫调节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健康和疾病均属于正邪相争的不同状态,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此时并不一定无邪;而疾病则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治疗疾病不一定要彻底消除外邪,只要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可。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其中细菌感染、大气污染时外邪,免疫功能障碍则反映正气虚衰。因而治疗则应扶正祛邪。药理研究结果证明:灵芝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功能,增强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吞噬功能,直接杀伤侵入人体的细胞、病毒。灵芝还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如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增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以及干扰素γ(IFNγ)产生等,因而,进一步增强了人体抵抗细菌、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时,灵芝还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灵芝多糖肽对氧化剂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引起的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从电子显微镜图像中可见:正常巨噬细胞表面布满微绒毛,而经氧化剂tBOOH损伤的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几乎完全脱落,加入灵芝多糖肽则可防止微绒毛的脱落,保护巨噬细胞。此外,灵芝还能保护气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软骨组织,减轻吸入烟雾引起的慢性炎症病理改变。可见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减轻一些诱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变化而达到的。也就是灵芝扶持了正气,增加了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了虽有邪,却不可干,达到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因此,灵芝制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扶正固本”作用而实现的。灵芝所含多糖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还有抗过敏作用,如抵制皮肤过敏反应以及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则可抵制致敏原诱发的呼吸道免疫性炎症反应,使气管和肺泡中炎症细胞渗出减少,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前列腺素E2、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释放。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亦与过敏有关,故灵芝的抗过敏作用也涉及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机制。此外,这一作用也与灵芝能用于预防哮喘发作有关。 |
灵芝不是镇静催眠药,但它通过恢复神经衰弱患者长期失眠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障碍,阻断了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使睡眠改善,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体力增强,其他合并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神经衰弱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难以熟睡或早醒。一项对我国多省市中年人的调查结果指出,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57%的人有记忆力减退。
长期神经衰弱、失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控障碍,进而引起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伴随病情发展,进一步引起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出现阳痿、月经不调以及免疫力降低等表现,最终产生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使神经衰弱患者陷入因此所致的恶性循环中,病情越来越重。常用的催眠药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治本,即不能解决神经衰弱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
对神经衰弱的疗效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著疗效,一般用药后1~2周即出现明显疗效,表现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体力增强,其他合并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的疗效与所用剂量和疗程有关,剂量大、疗程长者,疗效高。中医分型属气血两虚及心脾两虚者疗效好。一些伴有失眠的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肝炎、高血压病等的患者,经灵芝治疗后,睡眠转好,亦有助于原发病的治疗。药理实验证明,灵芝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潜伏期,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时间等,表明它有镇静作用。灵芝对神经衰弱的疗效除与其镇静作用有关外,尚与其稳态调节作用有关。即灵芝可通过其稳态调节作用,使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恢复至正常,从而阻断了神经衰弱、失眠的恶性循环,睡眠改善,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灵芝对神经衰弱失眠的疗效亦与《神农本草经》所载灵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相符。 |
治疗神经衰弱临床报告早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中西医结合小组即发现灵芝对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残余神经衰弱症候群(以下简称神经衰弱症候群)有显著的临床疗效。100例受试病例中,神经衰弱50例,神经衰弱症候群50例。灵芝(糖衣)片系由液体发酵所获赤芝粉加工制成,每片含赤芝粉0.25g。每次口服4片,每日3次。少数人每次口服4~5片,每日2次。疗程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者6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主要是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者定为显著好转,部分症状好转者定为好转,治疗一个月症状无变化者定为无效。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以上治疗,显著好转者61例,占61%;好转者35例,占35%;无效者4例,占4%。总有效率96%。神经衰弱的显著好转率(70%)高于神经衰弱症候群(52%)。中医分型中属气血两虚型者疗效较好。经灵芝治疗后,两组病例的症状均明显改善(表8-1)。大多数病例均在用药2~4周开始见效,疗程2~4个月显著好转率偏高,疗程在4个月以上者疗效并未进一步提高。灵芝的副作用小,100例中有8例便秘,7例口干、舌苦,3例咽干、口唇起泡,3例食欲差,3例腹胀、腹泻,2例胃反酸,1例胃痛。这些症状在持续用药过程中自行消失。 |
表8-1 灵芝片对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症候群的症状疗效
症状 | 神经衰弱 | 神经衰弱症候群 | ||
例数 | 有效例数 | 例数 | 有效例数 | |
失眠 | 45 | 40 | 40 | 32 |
食欲差 | 30 | 27 | 26 | 20 |
全身乏力 | 27 | 21 | 31 | 24 |
精神不振、记忆力差 | 16 | 13 | 18 | 16 |
头痛、头晕 | 10 | 8 | 7 | 3 |
心烦、情绪不稳 | 7 | 4 | 11 | 8 |
心慌、气短 | 6 | 5 | 4 | 1 |
消化不良、溏便 | 2 | 4 | 2 | 1 |
嗜睡 | 2 | 2 | 1 | 1 |
阳痿、遗精 | 3 | 2 | ||
月经紊乱 | 3 | 3 | ||
耳鸣 | 3 | 3 | ||
怕冷 | 5 | 2 | 1 | 1 |
强迫症状 | 1 | 1 | 2 | |
多梦 | 11 | 3 | 3 | 3 |
腰酸 | 1 | 1 |
近年来,多安慰剂(或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灵芝对神经衰弱、失眠的疗效。
王祥礼等(2001)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失眠症诊断标准和中医心脾两虚症的辩证标准,选择18~65的失眠患者120例,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该指数大表示失眠质量差)>7分。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口服灵芝菌液,每次40ml,一日三次;对照组口服灵芝菌片,每次4片,一日三次,均4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不得加服其他镇静安神药物。分别于试验前后观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和睡眠觉醒程度,觉醒后的精神状态,并检查心率、血压等。失眠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睡眠质量用PSQI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后评分100%。减分率达76%~100%为临床控制;达51%~75%为显效,达25%~5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疗效结果如下:(1)失眠症治疗:治疗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4例(控显率65%),有效18例(总有效率95%),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控制7列,显效19例(控显率43.3%),有效26例(总有效率86.7%),无效8例。失眠症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睡眠质量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9例(控显率48.3%),有效27例(总有效率93.3%),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20例(控显率38.3%)有效25例(总有效率80%),无效12例。治疗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27例(控显率61.7%),有效21例(总有效率96.7%),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7例(控显率36.7%),有效27例(总有效率81.7%),无效11例。治疗组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如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体倦、食纳减少、食后腹胀、面色少华、大便溏稀、舌质淡、舌体胖或舌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心悸及面色少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4周后PSQI各成分,总分评定两组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均非常显著。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评定方面优于对照组。全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果指出,灵芝菌液和灵芝菌片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均有效,但灵芝菌液较灵芝菌片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前者剂量大,且易吸收有关。
王祥礼,孟朝阳,王翠萍。灵芝菌液治疗失眠症60例。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47-49。
周法根等(2004)选择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住院及依从性较好的门诊病人100例,按中药保护品种临床研究要求,采用平行、随机、对照和开放性临床试验设计观察灵芝颗粒的疗效。入选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因失访脱落1例),两组年龄、治疗前积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西医诊断标准为:
(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在睡;晨醒;夜不能入睡;睡眠不足5小时;白天昏沉欲睡。
(2)有反复发作史。中医辨证标准为心脾两虚症:失眠、神疲乏力、心悸、心慌、健忘、口谈乏味、食后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中医症状分为轻(1分)、中(2分)、重(3分)三级。治疗组(包括开放试验组)口服灵芝颗粒,每次2g,一天3次,连服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浓缩型)每次8~10丸,一日3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标准:
(1)中医症候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积分降为0分;②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治疗后积分下降90%以上;③进步: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治疗后积分下降7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后积分下降不足30%。
(2)失眠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③进步: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④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结果:两组的失眠疗效以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和无效例数(%)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32)、16(32)、14(28)、4(8)、和10(20.41)、13(26.53)、15(30.61)、11(22.45),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7.5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见表8-2
表8-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 ±s,分)
症状 | 治疗组 | 对照组 |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值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值 | |
失眠 | 50 | 3.44±1.15 | 1.2±1.14△ | <0.01 | 49 | 2.94±1.01 | 1.4±1.19 | <0.01 |
精疲乏力 | 50 | 1.8±0.57 | 0.48±0.65 | <0.01 | 49 | 1.73±0.49 | 0.71±0.65 | <0.01 |
口谈乏力 | 43 | 1.65±0.65 | 0.37±0.54 | <0.01 | 47 | 1.53±0.58 | 0.47±0.55 | <0.01 |
心悸心慌 | 37 | 1.43±0.50 | 0.27±0.51 | <0.01 | 34 | 1.53±0.56 | 0.50±0.56 | <0.01 |
食后腹胀 | 37 | 1.35±0.48 | 0.27±0.45 | <0.01 | 31 | 1.48±0.51 | 0.61±0.62 | <0.01 |
健忘 | 44 | 1.52±0.59 | 0.89±0.44 | <0.01 | 41 | 1.51±0.55 | 0.88±0.6 | <0.01 |
便溏 | 29 | 1.24±0.58 | 0.17±0.38 | <0.01 | 25 | 1.48±0.59 | 0.52±0.51 | <0.01 |
总积分 | 50 | 10.8±2.96 | 3.26±2.07 | <0.01 | 49 | 10.2±2.96 | 4.37±2.21 | <0.01 |
△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
研究证实:灵芝颗粒对于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失眠疗效确切,且优于归脾丸对照组,没有毒性及不良反应。作者推测灵芝颗粒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机制可能与其改善造血机能,改善患者的血虚状态有关。此外,灵芝尚具有镇静作用,这可能是灵芝颗粒疗效优于归脾丸的原因。
周法根,徐红,叶远玲。灵芝颗粒治疗失眠症10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309-311。
最近,另一临床报告也证明,灵芝糖浆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160例有明显疗效。240例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80例。治疗组口服灵芝糖浆,每次20ml,一日3次。对照组口服归脾养心丸,每次9g,一日2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均禁用以本病为主要适应症的中、西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结果灵芝糖浆治疗神经衰弱的总有效率为89.4%,归脾养心丸为80.0%,两组无显著差异。灵芝糖浆可改善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尤其对失眠、心悸、精神不振、焦虑不安、食欲改善等的改善较为明显,说明其有较好的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全部病例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变化,说明灵芝糖浆的安全性比较好。
王振勇,刘天舒,左之文等。灵芝糖浆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16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