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

目录导航

简介

1221年,京都朝廷的后鸟羽上皇趁机发动了讨伐北条氏的战争,史称‘‘承久之乱’’。‘‘承久之乱’’爆发后,北条氏组织幕府武士予以反击,攻进京都。幕府将后鸟羽上皇流放到隐岐岛,士御门上皇被流放到士佐(今天日本高知县)顺德上皇被流放到佐渡岛,年仅4岁的仲恭天皇也被 幽禁起来。北条氏另立堀河天皇,并在京都六波罗专门设立监视皇室的长官,又设收有关领地交慕府武士管理。此后上皇丧失实权,幕府势力伸展到关西地区。1225年,设置‘‘评定众’’, 由北条氏一族及三善氏和大江等11名有势力的武士参加,协商决定幕府重要政务。

战国时期

在1467年~1573年的百余年间,日本战乱纷起,封建领主互相吞并,纷攘不息,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1467年,细川胜名和山持丰两派为将军继承人问题进行内战,长期争斗不下,致使地方势力增强。新兴大名不断堀起,遍及日本各地,互相之间战乱不休。各地大名对领国实行专制统治,制定法律,建筑城堡,排挤乡间武士直接剥削农民。战乱中皇室贵族、僧侣、艺人逃散四方佛教旧教团衰退,新教势力扩展期间,农民、市民运动高涨,爆发了信仰佛教一句宗的农民起义和法华暴动。对中国明朝的贸易也成为大名争夺对象,1532年,九洲大名与细川发生冲突。1551年,与明朝官方的贸易因大名作乱而终止。经过多次战争和吞并,剩下九条、武田、织田、岛律等大名,后均被织田信长所压服。1573年,织田信长将足利义昭将军驱逐出京都,室町幕府被推翻,从而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期。德川幕府统治开始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史称“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867年,历时264年。它的统治方式称幕藩体制,是一种幕府控制大名和统治广大民众的封建统治体制。幕府的直辖领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德1/4强,称为天领并且拥有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其他大名按亲疏关系,分为亲藩(直系亲属)、谱代(关原之战前归属)、外样大名(关原之战后归属)三种。大名在自己的藩国里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又必须受幕府的控制。幕府的组织机构到底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才日臻完善。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机构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同时把居民划分为“士(武士)、农、工、商”4个等级,士是统治阶级其余为被统治阶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