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书 名: 汽车构造与原理(上册 发动机)第2版 作 者:蔡兴旺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1281740 开本: 16开 定价: 33元 层次:高职高专 配套:赠送课件
《汽车构造与原理:发动机(上册)(第2版)》将汽车的构造与理论有机融合,以轿车为主,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汽车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系统、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日常使用维护,突出了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如EFI、VTEC、DLl、SVC、VCM、CCl、ECD、FS[、ISC、CAN、CISS、AT、ABS、EBD、ESP、ASR、ETS、EDS、SRS、CCS,SSS、GPS、TCS、AFS、TPMS等)及新一代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直喷汽油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车型,可变气缸控制、可变压缩比、车辆动态集成控制等新结构、新技术的介绍。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三篇19章。《汽车构造与原理:发动机(上册)(第2版)》为上册,包括汽车总论和第一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11章,介绍了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换气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润滑冷却系统、起动系统及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构造与原理:发动机(上册)(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普通高校汽车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职大、成教等汽车工程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汽车应用、维修培训及中专技校的参考教材。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汽车常用缩略语 总论 0.1 汽车简介 0.2 汽车分类及代号 0.3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 0.4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复习思考题 补充阅读材料 我国汽车型号的原规定(GB9417--1988) 第1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 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四冲程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2 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1.3 内燃机的分类及型号 1.4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5 发动机特性曲线 1.6 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组成 复习思考题 补充阅读材料 发动机发展简史 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与机体组件 2.1 机体组件 2.2 曲柄连杆机构 2.3 可变气缸控制技术 2.4 机体组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使用维护与常见故障 复习思考题 补充阅读材料 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 第3章 换气系统与换气过程 3.1 换气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3.2 配气机构 3.3 四冲程发动机的配气定时与充气效率 3.4 发动机可变进气控制技术 3.5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3.6 换气系统的使用维护与常见故障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 4.1 汽油 4.2 汽油机对混合气的要求 4.3 汽油机燃烧过程 4.4 汽油供给系统的构造与原理 4.5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柴油机的燃料供给与燃烧 5.1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 第6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第7章 发动机排气污染与防治 第8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9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10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 第11章 新型汽车发动机 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书 名: 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 底盘、车身)第2版 作 者:蔡兴旺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1286332 开本: 16开 定价: 33元 配套:赠送课件 内容简介 本书将汽车的构造与理论有机融合,以轿车为主,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汽车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系统、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日常使用维护,突出了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如EFI、VTEC、DLI、SVC、VCM、CCI、ECD、FSI、ISC、CAN、CISS、AT、ABS、EBD、ESP、ASR、ETS、EDS、SRS、CCS、SSS、GPS、TCS、AFS、TPMS等)及新一代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直喷汽油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车型,可变气缸控制、可变压缩比、车辆动态集成控制、车载网络(CAN)等新结构、新技术的介绍。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3篇19章。本书为下册,包括第2篇底盘和第3篇车身与电器,介绍了汽车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仪表、照明、影音、空调、车载网络CAN等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汽车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院校、职大、成人教育等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还可作为汽车应用、维修培训及中专技校的参考教材。 目录 序 第2版 前言 第2篇 汽车底盘 第12章 汽车传动系统 12.1 离合器 12.2 手动变速器 12.3 自动变速器 12.4 万向传动装置 12.5 驱动桥 12.6 传动系统维护及常见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3章 汽车行驶系统 13.1 车轮总成 13.2 车桥与车架 13.3 汽车悬架 13.4 汽车行驶系统维护及常见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4章 汽车转向系统 14.1 机械转向系统 14.2 动力转向系统 14.3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及四轮转向系统 14.4 汽车转向系统的维护及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5章 汽车制动系统 15.1 汽车制动系统概述 15.2 制动器 15.3 制动传动装置 15.4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15.5 驱动防滑系统(ASR) 15.6 电子稳定程序(ESP) 15.7 电动机制动系统简介 15.8 制动系统的维护及常见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篇 汽车车身与电器 第16章 汽车车身及附属装置 16.1 车身本体与门窗 16.2 车身附属装置 16.3 车身安全防护装置 16.4 汽车电子巡航控制系统 16.5 汽车电子导航系统 16.6 汽车货箱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7章 汽车空调 17.1 汽车空调概述 17.2 手动空调 17.3 自动空调 17.4 汽车空调的维护及常见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8章 汽车仪表、照明与影音系统 18.1 汽车仪表 18.2 汽车照明系统 18.3 汽车信号装置 18.4 汽车影音系统简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9章 汽车总电路及车载网络(CAN) 19.1 传统汽车总电路 19.2 车载网络(CAN) 19.3 汽车总电路及车载网络(CAN)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这就是汽车的原理与构造
四冲程汽油机是指通过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4个行程,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下面分别介绍其工作过程。
(1)进气行程。如图3-3(a)所示,进气行程是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此时,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由于活塞下移,活塞上腔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真空度。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空气与汽油的混合物,经进气道、进气门被吸入汽缸,至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进气门关闭,停止进气,进气行程结束。
(2)压缩行程。如图3-3(b)所示,进气行程结束时,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随着活塞上移,活塞上腔容积不断减小,混合气被压缩,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
(3)做功行程。如图3-3(c)所示,压缩行程终了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混合气迅速着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连杆驱动曲轴旋转向外输出做功,至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做功行程结束。
(4)排气行程。如图3-3(d)所示,在做功行程终了时,排气门被打开,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废气在自身的剩余压力和活塞的驱赶作用下,自排气门排出汽缸,至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排气行程结束。
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4个行程组成。但柴油和汽油性质不同,柴油机在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着火方式等方面与汽油机有较大区别。
柴油机的进气行程与汽油机的不同,柴油机进入汽缸的不是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柴油机的压缩行程也是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与汽油机的压缩行程不同的是柴油机压缩的是纯空气,且由于柴油机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
柴油机的做功行程与汽油机的做功行程有很大不同,压缩行程末,喷油泵将高压柴油经喷油器呈雾状喷入汽缸内的高温空气中,迅速汽化并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因为此时汽缸内的温度远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00K),柴油自行着火燃烧,且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边喷边燃烧,汽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升高,推动活塞下行做功。
柴油机的排气行程与汽油机基本相同。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原理相似,其共同的特点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每个行程曲轴转180°,进气行程是进气门打开,排气行程是排气门打开,其余两个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
两种发动机工作循环的主要不同之处是:①汽油机的汽油和空气在汽缸外混合,进气行程进入汽缸的是可燃混合气;而柴油机进气行程进入汽缸的是纯空气,柴油是在做功行程开始阶段喷入汽缸,在汽缸内与空气混合,即混合气形成方式不同。②汽油机用电火花点燃混合气,而柴油机是用高压将柴油喷入汽缸内,靠高温气体加热自行着火燃烧,即着火方式不同。所以汽油机有点火系统,而柴油机则无点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