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11日,德国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Maximilian von Spee) 率领德国海军东亚分舰队在智利沿海的科罗内尔海战中,成功地击败了英国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指挥下的一支英国海军分舰队。在一个小时内就击沉了“好望角”号和“蒙默思”号两艘装甲巡洋舰,同时,施佩的舰队只被无足轻重地命中6发,只有2个人受伤。这一战果迫使剩下的英国轻巡洋舰逃走,同时英国还丢掉了来自秘鲁和智利的硝酸盐、铜和锡的船运。
克拉多克舰队的失败,使英国这头雄狮顿时惊醒过来。英国海军部立刻作出反应:向斯佩可能去的各个水域派出了强大的增援兵力。从大舰队中抽出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号(战列巡洋舰是普通巡洋舰的克星),在海军中将弗雷德里克·斯特迪的指挥下,从德文波特秘密启航,到达福克兰群岛斯坦利港,与原来驻泊在那里的5艘舰艇会合一处,组成了一个新的舰队。事情就是如此的巧合,就在斯特迪舰队到达福克兰的第二天,斯佩的舰队也一路奔波赶到了该海域。
施佩已经缓慢地绕过南美洲的南端,又花了3天时间从他缴获的一艘加拿大帆船上加煤。他召集舰长们开会。施佩并不知道英国人已经叫来了战列巡洋舰,他还想着施展一下沿途袭扰的老把戏,计划途中进攻斯坦利港,夺取港内的存煤并摧毁岛上的英国人的无线电及其其他军用设施。但是其他舰长们无一赞同这一计划,但是斯佩主意已定,执意实施。斯佩舰队进入南大西洋,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掉进斯坦利港这一“陷阱”。
1914年12月8日上午9时20分,斯佩舰队中担任侦察任务的前卫舰队“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观测到在斯坦利港内有很多桅杆,接着又发现出两根巨型三角桅塔——这是英国主力舰的典型标志。与此同时,在港外警戒的老式战列舰“老人星”号在岸上瞭望哨的引导下用双联305毫米前主炮向德巡洋舰突然齐射。得知这一消息的斯佩此时才方知斯坦利港内英军藏龙卧虎,原准备顺手牵羊的美梦顿时烟消云散。斯佩觉得末日降临,连忙下令舰队撤退。
早在上午7点50分,斯特迪就收到了的斯佩舰队正向这个群岛接近的消息。斯特迪同斯佩一样感到意外,因为刚刚到达的英国人正在给军舰加煤和维修,还未作好战斗的准备,没想到德国人却自己送上门来……历史之笔在这里又一次躇踌了,连英海军将领自己也承认,抛锚停泊而没有升火的斯特迪舰队“被发现时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德国人坚持及时发动攻击,则英舰队的结局将是极不愉快的”。然而,此时的斯佩已经吓破了胆,正在落荒而逃。相反,斯特迪却报仇心切,他下令立即升火出港迎战。英舰的司炉们在锅炉房里忙得满头大汗,舰船升火了。被煤灰染黑而且带着加煤装具的英国战列巡洋舰立即出海,全速前进。8时45分,“肯特”号驶离港口。9时45分,其他舰只也相继离港。10时,“无敌”号发出了振奋人心的信号“追击!”11时,匆匆逃跑的斯佩收到了最令他担心的报告:他的舰队已被那2艘英国战列巡洋舰追上了。12时45分,双方在相距14400米的距离上开始了战斗。排水量17250吨、装有8门12英寸大炮的“无敌”号和“不屈”号,立即射出了令人恐怖的巨型炮弹,暴风骤雨般地泻向德舰。13时20分,遭受英舰第一次打击的德舰队乱了阵脚。斯佩眼看要彻底悲剧,慌忙令他的巡洋舰立即分散,各自逃命。
为减少己方损失,斯特迪命令跟随战列巡洋舰作战的“卡那封”号装甲巡洋舰拉开距离,亲自率领“无敌”、“不屈”号战列巡洋舰,单独与斯佩的主力“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对垒,而“肯特”号、“康沃尔”号和“格拉斯哥”号已奉命前去追击“纽伦堡号”和“莱比锡号”。这一调整使德国人在射程、火力和航速上完全处于劣势。英舰12英寸大炮立刻显示出了威力,“沙恩霍斯特”号首尾中弹多发,被打得千疮百孔,水线以下遭到了严重破坏,大火弥漫了整个舰体。在科罗内尔海战中耀武扬威的“沙恩霍斯特”号,此时在战列巡洋舰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软弱无力,真可谓一物降一物。15时30分,该舰的第三个烟囱被炸飞,火炮也被打哑了。15时30分“沙恩霍斯特”号突然向左舷倾侧,直到来个底朝天。晚16时17分,残破不堪的“沙恩霍斯特”号带着马克西米利安·斯佩伯爵和他的两个儿子内的700多名舰员一同沉入海底。
斯佩舰队的另一艘主力舰“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企图与“沙恩霍斯特”号携手顽抗,但是英国战列巡洋舰的重型炮弹轻易地穿透了它的甲板,给该舰舰体造成严重破坏。“格奈森诺”号的两个锅炉舱涌进大量海水,燃起的浓烟吞噬了整个舰体。晚18时02分,该舰沉没。在它覆没前,英国军舰营救了从该舰逃亡出来的190名官兵。与此同时,德军另外两艘巡洋舰“纽伦堡”号和“莱比锡”号,在英军追杀下无路可逃,分别于19时26分和20时30分被击沉,只有25名舰员获救。只有“德雷斯顿”号逃避了追击,隐匿于夜色之中,悄悄离开。
战斗中,许多德国水兵挣扎于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之中,只有一部分被英舰救起,残存者成了信天翁和鲨鱼的猎物。整场战斗持续了4小时50分钟。最终,德国除2艘轻巡洋舰和1艘医院船外,其余军舰全部击沉,英国军舰无一损失。1915年3月13日,幸免于难的“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被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撞见,短暂交火后重创自沉。加上此前“埃姆登”号已于1914年11月9日被澳大利亚轻巡洋舰“悉尼”号攻击而不得不弃舰。施佩伯爵分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福克兰群岛海战后,英德双方降下了远海战争舞台的幕布。德国人再也不能到处跟英国人打游击了(直到后来搞无限制潜艇战为止),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安全得到了保证。
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为英国所使用的称呼)或马尔维纳斯群岛(西班牙语:Islas Malvinas,是声称拥有其主权的阿根廷所使用之称呼)是一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首府为斯坦利港。1982年时该群岛的人口为1855人,其中1814人是英国人,还有26名阿根廷人。
根据现有文字记载,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在1592年最早发现该岛,最早登陆者则为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他于1690年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国海军司库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后来英国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18世纪初,若干法国航海家陆续到过这里,并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îles Malouines),以纪念法国探险队的出发地圣马洛,该群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亦出于此。
1764年,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海军上将率探险队在东岛登陆,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路易斯港。
1765年,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
1766年,西班牙人宣称,按照1493年划分西葡势力范围的“教皇子午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
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镑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
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但是次年英、西两国达成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但未放弃该岛主权。
1806年,西班牙王国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海外势力,在阿根廷登陆并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过此时英国既未向福克兰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该岛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
1810年阿根廷爆发起义,成立了拉普拉塔联合省临时政府,于1816年宣布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
1820年11月,阿根廷人在岛上升旗并宣布行使从西班牙继承来的主权。
1829年英国致函阿外交部长,声明福克兰群岛为英国领土。
1833年1月2日,英舰“史诗女神”号(HMS Clio)开进东岛,于次日升起英国国旗,宣布奉命行使主权,阿根廷总督何塞·玛丽亚·皮内多中校及其50名士兵被迫撤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英国夺回福克兰后一个多世纪,历届阿根廷政府虽未加以承认,但是也未再对该岛提出主权要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安·多明戈·庇隆将军上台,才用“民族主义”这一武器,将对经济状况不满的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大量宣传“收复马尔维纳斯”的问题。
1982年,英阿因为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爆发了福克兰群岛战争(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战败,英国保住了对福克兰群岛的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和年鉴在50至60年代一直只用“福克兰”的名称,文革期间为了表示对拉美国家的支持,用括号加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1982年后以后者为正式名称,将“福克兰群岛”用括号加注,既表示支持阿根廷,也表示争议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