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元宝

中文名 嘉定元宝
时间 公元1208年
类型 中国古代钱币
目录导航

历史

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年间(1208~1224年)所铸。“开禧北伐”失败后,主和派得势,宋金达成和议;南宋破棺取韩侘胄首级函至金廷以换取失地,每年增加岁币绢、银各三十万,并赔偿战争赔款犒师银三百万两,金罢兵把大散关及濠州归还南宋,双方维持旧有疆界,史称此为“嘉定和议”。之后,宁宗安于一时之稳定,怠于政事,由史弥远任宰相,长期专擅朝政,官场中结党营私,腐败奢靡,政治更加黑暗。

是时,地处漠北的蒙古汗国崛起,成吉思汗大举南侵,进掠金国境地。在蒙古军的进逼之下,金不得已把都城从中都(今北京)迁到汴京(今开封)。南迁后由于疆土日渐缩小,国用不足,财政困窘,金采取了北面失地南面扩张的方法,开始攻侵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分路进攻,遭到宋军反击。战争伊始,宁宗惑于和战之争议,瞻前顾后,生怕重蹈覆辙,不敢对金宣战。后看到边关将士屡屡获胜,各路抗金义军纷纷涌起,遂下诏伐金,开始了宋金之间持续六年之久的战争。自开禧、嘉定以来,由于巨额军费及赔款带来的财政危机日趋严重,朝廷逐渐抛弃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除大量发行楮币外,又广铸铜、铁钱以应市用。其币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文有通宝、元宝、重宝等,尤以川炉所铸“嘉定诸宝”最为特色,宝文名称达十几种之多。是品“嘉定元宝”空背折十大钱,系南宋当时在川、陕、甘与金对峙时所铸的足值军饷钱,后改为背铭“折十”之纪值钱。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有之,马定祥批注为“方药雨旧藏,仅见。”因其面文版式与纪值大钱有异,非改刻所为,故空背折十大钱殆为初铸之试样,因其存世盖寡,当属南宋珍泉无疑。

折十钱

对嘉定元宝折十钱的喜爱始于初读《宋钱大观》一书时,封面上那枚硕大的

嘉定折十令我为之震撼!震撼于它的大气磅礴和气势雄浑——伟岸厚重的钱体,雄奇豪放的书法,精良的铸造工艺,令我深深为之陶醉!从此立志要收藏此泉。不久又见北京钱商一枚传世美品的嘉定折十,钱文细微处尚不及我的水坑钱精美,却标了一千五百元的高价,比我所得贵了一倍还不止;更有甚者,广州钱商的熟坑极美品竟开了一千八的天价,令人为之咋舌!嘉定折十钱的铜质为色泽偏黄的青铜质,此是其典型特征,玩泉者不可不知。回想多年前初次见到嘉定折十钱时,便因其铜质与普通南宋钱有异,虽形制钱文精神完好,但当时经验尚浅,犹豫中以为是赝品而放弃。如今新得之品,出自四川广元地区,水坑无锈,铜光闪烁。此泉厚重规整,字廓深峻,文字精美、清晰,笔锋凌厉,钱体磨损轻微,应仅是短期流通过之品。宋制的十钱约合今39。5克,此为嘉定折十钱的法定标准重量。向来历朝政府铸钱多以省铜牟利为目的,所铸钱币只轻不重,但此品厚重达47克,远超出法定标准,故应是早期的初铸钱,铸量有限。嘉定折十钱以熟坑、传世品居多,生坑钱尤为难得。水坑古钱因锈色不佳素不为人所喜,但精于研钱者却知,水坑钱亦有生坑或熟坑传世品难以比拟的优势。生坑者贵在色泽瑰丽,但却常因锈结过厚而钱文不清;传世品也因长期的流通而钱体磨损。唯有深埋于水底的古钱与空气相隔绝,既不会有厚结的铜锈,又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磨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入水前的原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当时的铸币工艺和时代风格。此品水坑嘉定折十钱便是一极佳的例证。古钱的审美价值在于钱文书法艺术和铸造工艺的完美结合。嘉定折十的钱文笔法遒劲,雄奇端庄,骨力刚健,非名家手笔而不可为之。“嘉定元宝折十”六个字如高山流水,酣畅沉着,仅观其拓,便觉气韵风骨,直逼眼端。其书体揉合颜真卿、柳公权之笔意。世人谓颜、柳之书风为“颜筋柳骨”,宋代大书家米芾评曰:“颜真卿书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驽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柳公权书如深山得道之士,修炼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当我们看惯了崇宁、大观精致秀丽的瘦金书,再来欣赏一下雄健壮美的嘉定折十。犹如听罢柳三变“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绮丽凄美的离别之音,再复品味辛稼轩“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难酬的悲壮。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艺术的化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