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

作者 许琳
开本 16
外文名 SocialSecurity
书名 社会保障学
ISBN 7810824821
出版日期 2005年1月1日
目录导航

潘锦棠所著

书 名: 社会保障

作 者:潘锦棠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811229585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 元

内容

《社会保障学》内容简介:与同类教科书相比《社会保障学》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大多数章节部以“引例”开头,并在末尾配以案例分析题.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第二,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务制度的解说,增加了“企业员工福利”(第10章)和“住房保障”(第11章)等内容。第三,对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平等、效率和公平概念提出了新的解读,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社会保障学》适合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对社会保障感兴趣的人士参考和阅读。

作者简介

潘锦棠,男,1957年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和“劳动社会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女性就业与福利。曾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获富布赖特基金资助)和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993年8月-1994年8月)访问学者。曾于2003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主编的《劳动与职业社会学》(红旗出版社出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吴忠宇所著

图书

作者:吴中宇 编著

  ISBN:10位[7560932711] 13位[9787560932712]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1

  定价:¥24.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本书第一章阐述社会保障的发展和作用,性质特征,从社会保障工作方法的角度阐述社会工作的目标、功能、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回顾学术界相关学科不同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第三章 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构成、模式分类及特点,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第四章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理论出发,阐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运营管理。第五章分析了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特点,探讨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及其管理的内容、对象。第六章探讨了社会保险的特性、险种的设置、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第七、八、九章分别阐述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理论,分析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设计的原则,在对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保障有关的问题。最后阐述了生育保险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工伤事故的一般理论、工伤保险基金的筹措、劳动能力的鉴定和争议处理等内容。第十一章主要阐述社会福利的基本原理及其不同类别福利的内容,探讨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第十二章阐述社会救助的性质、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成、社会救助标准的制定,探讨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发展方向。最后一章探讨国外社会保障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本书对我国从事社会保障事业的实际工作者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及研究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会保障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含义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与作用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 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保障的学科特性

  一 社会保障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 社会保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三 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特征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工作方法

  一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二 社会工作的含义

  三 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四 社会工作的实施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

  第一节 理想社会论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三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四 中国历史上的理想社会论

  第二节 不同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论

  二 英国“费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三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四 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思想

  五 “贝弗里奇报告”的福利国家思想

  六 瑞典学派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思想

  七 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八 公共经济学

  第三节 社会保障理论思考与实践选择

  一 社会保障与公平

  二 社会保障与效率

  三 社会保障与权利

  四 社会保障与义务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一 如何区别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模式

  ……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

  第五章 社会保障管理

  第六章 社会保险

  第七章 养老保险

  第八章 失业保险

  第九章 医疗与生育保险

  第十章 工伤保险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

  第十三章 比较社会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郭士征所著

信息

   书 名: 社会保障学

  作 者:郭士征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64206208

  开本: 16开

  定价: 43.00元

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探寻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由来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管理职能

  第五章 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 老年保障

  第七章 健康保障

  第八章 劳动保障

  第九章 社会救助

  第十章 社会福利

  第十一章 军人社会保障

  第十二章 住房保障

  第十三章 补充保障

  第十四章 农村社会保障

  第十五章 慈善事业

文摘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演变

“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security”,又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securityact)。由于它简明、概要、表达明确,后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沿用至今。学术界对“社会保障”一词有多种理解,对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由来也有多种解释。从社会保障的目的和精神出发,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保障的渊源可追溯到《圣经》中关于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认为现行的保障方式是若干世纪以来人类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人道而进行不懈努力的成就,是扶弱济贫的道德理论弘扬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中,社会保障的意识和措施由来已久。孟子曾说,鳏寡孤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在中国古代,对于老弱病残和鳏寡孤独的照顾采用多种方式,有宗族设立的公产、义田和义仓,也有政府设立的常平仓等。但总体上这些救济措施大多都是临时性的、局部的,作用有限。历代政府施赈和实行其他救济的目的,主要是在天灾人祸中安抚百姓。同时,以小农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特性,也缺乏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

社会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前,主要经历了氏族保障、主从保障和家庭保障等经济保障过程。

序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标志,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之一。

《社会保障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重点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实务等知识点。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在于:第一,介绍了有关社会保障理论各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第二,构建了社会保障比较完整的实用的知识体系;第三,注重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第四,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第五,探讨并预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六,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社会保障学》一书由主编王德高教授撰写大纲并修改、统稿和定稿。熊宇虹为副主编。本书的作者是:王德高、王飞、王宁、张慧兰、张磊、张浩、张玉、陈丹、肖劲、周秋妮、郑敏慧、姜俊、商敏敏、韩莉丽、熊宇虹(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社会保障学》是集体研究和创新的成果。在该书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中外许多作者的书籍、论文和资料,将其主要部分附在书后,如果没有这些前期成果,本书的写作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在此,向这些作者们表示最诚恳的谢意!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理论和实际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后记

虽然社会保障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因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保障学”及其相关课程,社会保障学术领域日趋繁荣,更有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教科书问世。

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邀请,我们不揣简陋,在多年研究、讲授社会保障学的基础上,借鉴学术界和教育界前辈的相关成果,编写了这本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的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有所创新”的原则,实行分工合作、专人执笔,多次讨论修改,数易其稿,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的主要分工如下:

导论、后记:宋士云。

第一章、第五章:焦艳芳。

第二章、第六章:段玉恩。

第三章、第九章:陈美。

第四章:张廷新。

第七章、第十一章:万敏。

第八章:王全美。

第十章:匡萍。

宋士云进行了提纲设计和最后的通稿,段玉恩和焦艳芳也参加了统稿工作。

本教材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结合点人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研究社会保障发展的规律,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本教材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结构和内容上有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分“基础篇”、“制度篇”和“管理篇”三大部分,力求反映当代社会保障学科的新发展;二是适用、好用,教材编写精练,并留有余地,同时为了配合各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以方便广大师生使用。

由于我们尚在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探索中,偏颇、疏漏甚至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共同推进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让我们引为同道,互相勉励,共同前行。

编辑推荐

《社会保障学》可供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财政学等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