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 1992年7月毕业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2002年—2005年12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中国遗传协会会员。获5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在《中国农业科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上发表论文20余篇,还参加编写著作3部。主讲生物统计学和试验统计方法等课程。先后获得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4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主要从事小麦的遗传育种、种子的生产体系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
教育经历: 1989.09-1992.07: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大专
1998.09-2001.07: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士
2002.10-2005.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育种学,硕士
专业经历:1992.07-1999.07:洛阳农业专科学校,助理实验师
1999.11-2002.09:洛阳农业专科学校,实验师
2002.09-2006.10:河南科技大学,讲师
2006.11- 至今 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一)成果
1、温棚菇菜立体高效周年栽培模式的研究.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共7名第3名;2003-J-181-R03/07
2、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在种子工程中的应用.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15名第10名;豫教[2001]02934号
3、优质高产早熟大穗玉米杂交种濮单3号选育. 濮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5名第8名;200203(2);
4、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研究. 河南省社科联二等奖,233;
5、豫麦46的选育. 1997年获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麦46.审证字第973号
(二)著作
1、农作物优良新品种. 海天出版社. 1997.ISBN7-80615-274-1/1.64.
2、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9.DB41/T·1~293·14-2002
3、农科专业英语.气象出版社.2007.2.ISBN 978-7-5029-4281-6
(三)论文
1、中国种子生产程序的革新及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1.第一名
2、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小麦新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8. 第一名
3、应用三种分析方法综合评判小麦新品种. 麦类作物学报. 2006.05. 第一名
4、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与中国种子产业化. 中国种业 .2003.03. 第一名
5、中国加入WTO后的种业形势及发展对策. 中国种业.2002.12. 第一名
6、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 种子. 2003.10. 第一名
7、对小麦F1代正反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种子.2005.1. 第一名
8、玉米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技术规程. 河南农业科学.2001(7). 第一名
9、育种者种子贮藏试验和应用效果的研究. 种子.1999(3). 第二名
10、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种子.2002(1). 第二名
11、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2001(5). 第二名
12、豫麦46号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及栽培要点.洛阳农专学报.2000(3). 第二名
13、河南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加入WTO后的对策.种子.2003(4) .第二名
14、保护地蕃茄和黄瓜的营养特性及平衡施肥.洛阳农专学报.2000(3). 第二名
15、小麦施钾的增产效果及对钾素吸收的影响.洛阳农专学报.1999(1). 第二名
16、大面积丰产小麦新品种—豫麦46号.麦类作物学报.2000(1).第二名
17、不同供钾能力的土壤施用钾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麦类作物学报.1999(3). 第三名
18、磁性复合肥在小麦上的应用初报.洛阳农专学报.2000(1). 第三名
19、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探讨.河南农业科学.2001(7). 第三名
20、脱毒甘薯增产机理及最佳氮钾配比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0(2) 第四名
21、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与育、繁、推一体化.河南农业科学.2001(7). 第四名
22、脱毒甘薯北京553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1). 第五名
23、生物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对蔬菜养分吸收的影响.洛阳农专学报.2000(2). 第五名
24、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研究及应用.麦类作物.1997(增刊). 第三名
1、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制定.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2、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的创新体系研究及开发应用.河南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