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分枝多。幼枝纤细,密被微柔毛,老枝无毛。叶片薄 革质,卵状披针形,稀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通常 钝圆,有时楔形,边缘有浅齿,除表面沿中脉被微毛外,两面其余部分无毛,中脉在两面略 微突起,侧脉纤细,在表面近于平坦,在背面稍突起;叶柄长2—3毫米,密被微柔毛或有时 近于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和枝顶叶腋生,长1.5—4厘米,序轴密被微柔毛;苞片宽卵形, 长3毫米,边缘流苏状,早落,小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着生花梗中部,边缘流苏状,早落;花梗短,长1—1.5毫米,通常密被微柔毛,顶端与萼简之间明显有关节;萼筒通常被短 柔毛,稀无毛,萼齿三角状卵形或半圆形,长0.5—1毫米,边缘有具腺流苏;花冠白色,简 状,长约6毫米,裂齿短小,反折;雄蕊内藏,药室背部有短小的距,药管长为药室的1—1.5 倍,花丝被疏柔毛;花盘密被短毛;花柱略伸出花冠。浆果直径约4毫米,幼果通常有毛, 成熟后无毛。 花期3—4月,果期5—10月。[1]
生于海拔1 400-2 300米的山脊、山谷阔叶林内或灌木丛中。 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无具体地点)。
分布于中国贵州及云南东南部。
系根据云南东南部标本描述。对照Levl.Et Van.(1911)的原记载:“枝褐色,无 毛,平滑的;叶革质,披针形,无毛,互生,绿色,下面色较淡,有锯齿,尖锐,且在叶表面明显 发白;果球形,变黑红色,胡椒粒大小,成短而稀疏的总状”,未指出萼齿边缘具流苏的特 征,且植株不被毛。但Sleumer(1941)将本种归并在黄背越桔V.iteophyllumHance 内,看来花序是被毛的,他指出是一小叶类型。Chamberlain(1977)对本种的讨论中述 及幼枝和叶轴(leaf axes)密被毛。本种原记载较简单,而且模式标本并不完整,我们依 据云南标本植株被毛,叶形较小,总状花序短等特征,而且分布范围接近,定名为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