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凸脉越桔
种拉丁名:Vaccinium supracostatum Hand.-Mazz.
海 拔:(400-)1300-17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Sinensia 5: 3. 1934]
中国植物志:57(3):090
组中文名:入叶越桔组
组拉丁名:Sect.Galeopetalum J.J.Smith
属中文名:越橘属
属拉丁名:Vaccinium
亚科中文名:越桔亚科
亚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产广西(罗城、大苗山、三江)、贵州(安龙、惠水)。生于海拔(400--)1300—1700米 的山坡密林或山地灌丛。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罗城。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较大的一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绿,少数落叶,陆生或附生 。叶互生或轮生,不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略微两侧对称,单生或通常组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伞形花序;花萼通常 5 裂,宿存;花冠通常鲜艳合瓣(稀离瓣),5裂或4~6~8裂;雄蕊为花冠裂片数的 2倍,稀同数或更多,内向顶孔开裂,稀纵长缝裂,子房上位或下位,4~5室,稀6~20室。蒴果、浆果或核果 。本科所含属、种数各分类学家划分的差异甚大,有划分为75属1350种;也有划分为125属 3500种。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也位于热带山区,少数环北极或北极分布,极少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中国有 17属 650 种左右,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云南、四川、西藏最为丰富。中国无特有属,但多特有种。中国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该属约3/4的种原产我国。该科植物多生于山地森林,兼有陆生和附生,相当多的种类分布树线以上,形成高山植被,少数种类在低海拔地区,有些生于近海地方或附生于红树林。该科中有不少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如杜鹃花属、树萝卜属、吊钟花属等;许多种杜鹃的木材材质致密,可作工艺用材;杜鹃花属、白珠树属有些种类可提取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用于医药工业和香料工业。
杜鹃花科(Ericaceae)50属,约1300种,主产南非和中国西南及西部,中国有14属,718种。
杜鹃属(Rhododendron)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也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约800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约470种,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部横断山区,云南有227种,迪庆州有149种。多生长在海拔2500--4300米的亚高山及高山地带。丛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群落中,都有她们的踪影。有的与某些树种形成固定的植物群落类型,如长苞冷杉――黄怀牡鹃群落(Abies georgei, R.wardii Comm.),长苞冷杉――宽钟牡鹃群落(Abies georgei, R.beesianum Comm.),大果红杉――栎叶牡鹃群落(Larix potaninii var. macrocarpa, R. phaeochrysum Comm.)等等;有的则单独成林、成片,如海绵牡鹃(R.aganniphum)纯林及灌丛,平卧怒江牡鹃(R.saluenense var. prostratum)垫状灌丛,腋花牡鹃(R.racemosum)灌丛,等等;成为地方天然风景的组分,也是地方独特的风景旅游资源。本属植物多为小乔木或灌木。花色各异,红、紫、黄、白、粉,有些种类兼有各种颜色,有些则在同一种颜色内呈现多种深浅变化。形态大小悬殊,有的却高达10余米。被称为世界杜鹃花之王的大树杜鹃(R.prostra var.giganteum)和世界杜鹃花中也叶片最大的凸尖杜鹃(R.sinogrande)皆产于云南。
杜鹃花是各族群众喜爱的野生花卉。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维西大宝山一带方圆十公里的傈傈、维西、普米、白、彝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们,从海拔低除聚到山顶,对歌跳舞、谈情说爱,姑娘们采撷沿途盛开的各色杜鹃花,装扮自己。
杜鹃属许多种类的叶有浓郁的芳香味,是宝贵的香料植物资源。如毛喉杜鹃(R. cephalanthum)、密枝杜鹃(R.fastigiatum)、樱草杜鹃(R. primueaeflorum)等等。其中樱草杜鹃还可以作藏药。高山湖畔有一种奇特的“杜鹃醉鱼 ”现象,十由于亮叶杜鹃(R.vernicosum)的大量花瓣坠落水中,使鱼麻醉昏迷所致。大白花杜鹃(R.decorum)的花冠,滇中一带的群众将它当蔬菜食用。
同科岩须属(Cassiope)植物,是一类生长于高山及亚高山灌丛、草甸的常绿垫状小灌木,多开白色钟状小花,密集成片,赏心悦目。此外,吊钟花属(Enkianthus)也有观赏价值。白株树属(Canltheria)的一些种可提芳香油或作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