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琅然

醉翁操·琅然

文学体裁
作品名称 醉翁操·琅然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词牌知识:

  【定格】

  平平(韵),平平(韵),平平(韵)。

  仄平平(韵),平平(韵),平平仄平平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韵),平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仄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同部仄韵)(若为平当韵)。

  平仄平平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平平平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最初的词谱和后来的有所变化:

  仄平(韵),

  平平(韵),

  平平(韵),

  仄平平(韵)。

  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另载<词学全书>内(醉翁操)虽与上苏轼词同但词谱却不一样,但有注:"怨字叶平"字样,句式也有出入。

  此本琴曲,所以苏词不载,自辛稼轩编入词中,复遂沿为词调,在宋人中,亦只有辛词一首可校。此词以元、寒、删、先四韵同用,辛词以东、冬、江三韵同用,犹遵古韵,填者审之。 按,辛词,前段第六句“人心与我兮谁同”,我字仄声;第七、八句“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下湛字、上字俱仄声;第九、十句“噫送子於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噫字、君字、门字俱平声;后段第四句“或一朝兮取封”,或字仄声;第五句“昔与游兮皆童”,昔字仄声;第七句“一鱼兮一龙”,上一字仄声;第九、十句“噫命与时逢,子之所食兮万钟”,噫字平声,所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赏析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注释

⑴琅然:谓声音清朗响亮。琅,音郎。

  ⑵娟娟:①明媚貌。②姿态优美貌。③长曲貌。

  ⑷童颠:谓山无草木,如童稚之首也。

  ⑸徽:琴徽,系弦之绳。后亦指七弦琴面十三指示音节之标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