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作品名称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导航

原文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苏轼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轹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滴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注释译文

注释

  1. 会黄州太守徐君猷携酒来访,苏轼就此事写下五首《浣溪沙》,称为黄州《浣溪沙五首》,以别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词为其二。
  2. 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东坡来黄州,君猷为守,厚礼之,无迁谪意。君猷秀惠列屋,杯觞流行,多为赋词。满去而殂,坡有祭文、挽词,意甚凄恻。
  3. 轹辘:车轮、辘轳转动之声。
  4. 扶头:晨饮少量淡酒以醒神志,谓之扶头。酒醉逾夜,晨以淡酒饮之,便于醉者清醒,俗曰投酒。
  5. 怎生:怎么。
  6. 寒蔬: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沈约《休沐寄怀》诗:“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7. 翠羽:比喻青葱的树叶。杨炯《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8. 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此处当指好友徐君猷。
  9. 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10. 梅须:梅花蕊。

白话译文

醉梦昏沉之中,晨晓还未苏醒,我听到门前轹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好友徐君猷携酒造访,怎么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清醒神志后,再与友人大快朵颐,共赴醉乡呢?

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树叶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创作背景

苏轼注:“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可知这一系列诗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苏轼七集》,《苏轼词》,《苏轼易传》,《苏轼乐府》等传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