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孚木(1897—1959),广东省东莞市人,是陈秋霖胞弟。父陈竹山,基督教教士。大哥陈逸川早年加入同盟会,民初曾任国会议员、孙中山秘书。二哥陈秋霖就读于广州培正学堂,因反教言论被开除,后追随陈炯明,任漳州《闽星日报》编辑,陈孚木当校对。陈孚木曾就读广州培英学校,后入云南讲武学堂肄业。1921年,受陈炯明之命,兄弟两人到香港主持《新闻报》,陈孚木任总编辑,陈炯明秘书黄居素也参与其事。
陈炯明、黄居素与陈氏兄弟的结合,纽带是无政府主义。陈炯明清末曾与刘师复组织“支那暗杀团”。漳州《闽星》由著名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任主编。
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以后,粤军将领陈铭枢左右为难,跑到南京跟欧阳竟无学佛。1924年,黄居素从苏联考察回来,动员陈铭枢回粤襄助孙中山。此次回粤,需有个“投名状”,两人秘密商定了一个计划。
1924年7月19日,陈秋霖兄弟发动“报变”,率领香港《新闻报》转投孙中山,当天发表陈秋霖、黄居素、陈孚木、古爱公等四人联合署名的宣言,宣称“从今日始,便要努力成为三民主义拥护者”。汪精卫派人带信到港,盛称“兄等此举,开旷古未有先例,新闻报起义,实贤于十万之师”。(《陈铭枢回忆录》,第35页)次年,陈秋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兼中央机关党报《民国日报》社长,陈孚木任总编辑。
陈孚木回到广州,发文抨击“西山会议派”邹鲁,支持工农运动,与汪精卫、廖仲恺、陈公博等一起,成为国民党左派要角。廖仲恺被刺后,陈孚木受到重点培养,1925年10月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青年部长,1926年3月当选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0月兼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
日后,当时的国民党左派不少被认作“伪装左倾”。当鲍罗庭坐镇广州之时,确有投机者伪装左倾,但国民党中真左派人数也不少。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不是共产党唱独角戏,而是得到了国民党左派的有力支持。至于清党以后发生分化,这是后来的事。
西方左翼思潮中,无政府主义最早在中国落地生根。从反清革命团体到后来的国民党,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汪精卫、陈炯明、吴稚晖、张继、褚民谊、陈公博都曾受到无政府主义深刻影响。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米诺尔、别斯林与梁冰弦等7名无政府主义者联合成立“广东共产党”(曾庆榴:《国民革命与广州》,第63-64页)。在反对强权、反对财产私有、追求平等、支持工人运动等多个方面,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共同语言。
陈孚木真左倾,有很多证据。“四一五”李济深在广东实施清党,陈孚木“对杀人问题则主慎重,对工农团体更是强调保护。陈孚木还出面保释了十余人”。陈孚木指出:“如果说这些同志以前是和共产党接近的,便就可杀,那么推算上去,还怕要把孙总理拿出来鞭尸三百。这不是反动极了吗?”从1927年5月开始,右翼势力在广东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击陈孚木的浪潮,控告陈孚木、汤澄波(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宣传部长)“包庇共党危害农运”。作为农工厅长,陈孚木与中共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了广东工农运动,这是无法否认的。
陈孚木跟汪精卫认识很早。汪精卫兼任国民党宣传部长时,陈孚木是他在宣传领域的左右手,负责编辑《民国日报》。汪精卫搞改组派,陈孚木是改组派广东省支部负责人。汪精卫早期的人脉关系主要在广东,广东省支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31年蒋汪合流时,陈孚木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陈铭枢创建十九路军,追随蒋介石,官运亨通。淞沪抗战爆发,陈铭枢组织十九路军御敌,与蒋介石渐生冲突,嗣后十九路军调往福建,陈铭枢也动了反蒋的念头。1932年6月,陈铭枢辞去交通部长,由政务次长陈孚木代理部务,兼招商局监督。
陈孚木与黄居素抓住这一良机,密谋从交通部挖走一笔钱。招商局总经理是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多年挥霍后手头拮据。三人合谋,以招商局四大码头为抵押,向美商中国营业公司借款2000万元,朋分回扣,据说总数达到80万元。黄、陈拿到回扣后,潜逃香港,李国杰被判刑。陈铭枢为反蒋需要,秘密组织社会民主党,这笔钱很可能是用作党的活动经费(《时代公论》1932年第1卷第35期)。
1933年冬,李济深、陈铭枢率领十九路军反蒋,成立“福建人民政府”,陈孚木匆匆赶去捧场,事败后流亡欧洲。1934年,名将张发奎到伦敦,见到了胡秋原、陈孚木等参加“福建人民政府”的几个人。
张发奎说:“陈孚木与一个英国姑娘建立了亲密关系。当我为此责骂他时,他说他只是为了学习英语——这位女郎是他的床上字典。
“五重间谍”袁殊的班子中,陈孚木以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身份充当配角,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1938年12月30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艳电”,而后赴上海从事所谓“和平运动”。汪氏策划“还都”南京建立傀儡政权时,四出联络旧部,也派人到香港引诱陈孚木。陈孚木没有答应。
之后有情报干部向潘汉年提出:“这是一个派人到汪伪政权上层活动的机会,我们是否可以支持陈孚木接受汪的邀请去投靠汪,并要求他向我们提供情报呢?”经过一番长考,潘汉年接受了这个建议。陈孚木提出,若中共信任他,可以考虑委身敌营,条件是请何香凝出面,证明他不是落水当汉奸。
何香凝郑重向陈孚木表示:她愿意做他的证明人,证明他接受汪精卫的邀请参加伪政权活动是为了配合抗战,并非是投敌当汉奸。但是将来能否贯彻初衷,做出成绩,还有待以后的事实证明。陈孚木离港前夕,潘汉年和廖承志特地在英京酒家为陈饯行。(尹骐:《潘汉年的情报生涯》,第124页)
1939年秋,原改组派干部、陈孚木老友汤澄波赴上海晤汪精卫,带来陈孚木有意“归队”并可策动陈铭枢“来归”的消息。汪记“和平运动”一直未能拉拢到实力派军事领袖,若名将陈铭枢能加盟,汪氏有望在日本人面前扬眉吐气。陈孚木利用陈铭枢作钓饵,潜伏到汪伪核心,按照中共的安排,与袁殊组成一个特别班子。
袁殊两次留学日本,与日本驻沪副总领事岩井英一关系极深。作为外务省系统的人,岩井与代表军部的影佐祯昭各有各的算盘。岩井怂恿陈孚木、袁殊另立一派,于当年9月成立“兴亚建国运动本部”,网罗张资平、彭希民等人作门面,主要骨干则都是中共地下工作者。这个组织以陈孚木为主任委员,袁殊任“主干”(相当于常务副主任)。
当年11月下旬,陈、袁二人代表“兴亚建国运动”访问日本,受到日本政府阿部首相、近卫枢密院议长、野村前外相及参谋本部有关人员的接待(《中日关系全书》,第1014页)。汪精卫对外务省扶植的这个势力很不满。经过斡旋,陈孚木、袁殊解散了兴亚建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两人被增补为汪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41年,日汪成立文化团体“东亚联盟”,陈孚木当选为中国总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兼书记长,袁殊担任宣传委员会副主任。东亚联盟上海分会,实际变成中共的秘密机关。中共派恽逸群、叶文津(化名叶德铭)等得力干部进驻,以文化活动、办报刊为掩护,从事多方面的秘密工作,包括在“岩井公馆”内建立多个电台。
有关袁殊从事地下活动的记述,主要得自当事人的回忆,多采取“传记文学”形式,可信度大打折扣。潘汉年离开上海期间,袁殊实际接受恽逸群的领导。资深记者顾雪雍是恽逸群的外甥,恽晚年长住顾雪雍家休养,向外甥透露了一些秘辛。
顾雪雍《我所知道的“五方间谍”袁殊》一文写道:“以岩井英一的姓氏命名的‘岩井公馆’,是上海最大的公开的日本特务机关。令人奇怪的是,它怎么会以袁殊为首,恽逸群、翁从六为副手的中国人当领导,它有几百个工作人员也全是中国人,没有一个日本人,这是什么原因?知情人会告诉你:‘岩井公馆’实际上是中共设在日占区的代表办事处(夸张点说等于是大使馆)。”
顾雪雍的说法或许过于夸张,但部分内容则可找到有力佐证。《广东党史》1999年第4期刊登《在敌人刺刀上跳舞的无畏战士——叶文津传奇》。该文证实,“1943年,(叶文津)根据党的指示,打入‘东亚联盟上海分会’,担任主任秘书。该组织名义上是日伪面目,实质上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负责收集情报工作。该会书记陈孚木同志是地下党员。”潘汉年在敌占区往来出入,踏雪无痕,与日方有意保持与中共沟通管道的考虑有关。
从现有资料看,袁殊在这个班子中表现活跃,陈孚木则十分低调。据说,在陈公博当了上海市长以后,陈孚木“成了陈公博糜烂生活的密友”,整天花天酒地,未能搞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潘汉年的情报生涯》,第125页)。
1941年5月,陈孚木联合华侨陈衍成、王益森等在南京成立南洋商业银行,1942年5月在上海开设分行,地址在南京路731号(《银行周报》1942年第26卷第19-20期)。1949年中共在香港设立的第一家银行,也叫南洋商业银行。两个名字完全相同,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上述《广东党史》文章称,1943年叶文津利用陈孚木与日本权威人士的关系,先后从狱中救出地下党员戴英浪、俞守中与谭崇安,“使上海地下党组织避免了一次遭受严重破坏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1944年11月,陈孚木与日本上海陆军部长川本芳太郎举行秘密会谈,并写成《中日双方同志关于解决中日战局会谈总记录》(《档案与历史》,1987年第3期)。日本为摆脱太平洋战争与中国战场双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一直通过多种渠道与蒋介石亲信接触,希望与重庆方面达成某种妥协,以腾出兵力、物资支援南线作战。
川本为何相信陈孚木能与重庆方面沟通?陈孚木参与会谈,是中共授意的,还是受命于陈公博?或者纯粹是个烟幕?双方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对南京伪政府的人事做大规模的更动,从这个角度观察,似乎是陈公博、周佛海权力斗争的一个环节。限于资料,此事还很难下什么结论。
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第三册出版于1960年,他对陈孚木其人的记述,与《东莞市塘厦镇志》基本吻合:陈孚木“和平后转入新四军区,再赴大连。共军南下,任国华银行董事长。一九五一年来港,旋被解除国华银行职务,闲居多年。三年前突然赴穗。据传他之参加‘兴建’,系奉廖承志之命,此去为结束这一段公案,向中共作一交代,去岁已因心脏病死于广州。”
陈孚木留下了重重迷雾,今日我们所知,只是冰山一角。1955年,“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案发生,受牵连的原地下工作者达千人之多。陈孚木在1957年回广州,被安排到广东省侨务委员会当参事,似乎没有受到潘案的影响。也许,陈孚木得到何香凝、廖承志的有意保护,他在广东省侨委的职务,也是他们两位的安排。陈孚木在“落水”之前,一定要何香凝亲自做证明人,确有先见之明。